張敏
經過多年來的傳承和發展,中國畫已經成為我國獨特的優秀傳統藝術文化表現形式,而且在世界藝術文化寶庫中也是美麗的瑰寶。對于中國畫而言,墨色是極為重要的視覺元素,中國畫的精髓也就是墨色相襯,不浮不滯。實際上,墨也是一種色,墨色獨特的表現力賦予了中國畫獨特的豐富意味,如果將墨色作為一種語言形態探究中國畫的發展,相信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畫藝術的快速發展。
中國畫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傳統繪畫形式,風格比較獨特,藝術成就極高,民族特色比較鮮明,備受中國人的喜愛,是世界繪畫藝術的一大瑰寶。中國畫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及表現形式。中國畫并不是水墨畫,也不是色彩畫,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畫種,對于中國畫而言,墨、色是極為重要的視覺元素,而且墨色兩者是相互映襯的,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墨色不浮不滯。中國畫的意象性非常強,不管是點、勾、染、擦,還是中國畫表現的面狀、線型等都具有一定的意象性,藝術表現力非常強。中國畫的畫家創作主要是為了將客觀描繪對象的神韻傳達出來,表達畫家的內心情感,進而營造一幅幅意境。下面筆者主要介紹了在不同時期,中國畫的墨色觀發展情況,分析了中國畫墨色表現力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了墨色在中國畫中的實際運用。
不同時期中國畫墨色觀發展分析
1.傳統中國畫的墨色觀發展
在我國奴隸社會就已經開始出現中國畫墨色,人們在那個時期仍然處于初級人類文明發展階段,因此當時的人們對于墨色的認識并不深入,以單純的黑白為主。黑色兩種簡單的顏色可以算是最原始的一種色彩直覺,那時候的人認為黑色將自然界萬物都包含進來了。到了秦代,這種黑白審美觀念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用色之道,但是隨著朝代的不斷更迭,墨色也在不斷發展。墨色在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遞進。宗炳曾經在《畫山水序》中說過,“以形寫形,以色貌色”,這句話實際上也是在說明色彩對于塑造對象、表現對象、突出對象的重要意義。謝赫(南齊時代)曾經也在《古畫品錄》中說過“隨類賦彩”的理論,這對于我國古代繪畫墨色的應用發展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半S類賦彩”提煉、概括了客觀對象的形象、色彩等多種因素,從而展現出畫家自己主觀情感下感受到的物象,進一步升華了自己當前掌握的自然規律?!半S類賦彩”中的“隨類”要求畫家必須自己深入觀察、分析客觀物象表面的色彩,掌握客觀物象的內在色彩規律性,然后再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味以及主觀情感提煉出客觀物象表面的色彩進行應用,確保色彩和繪畫作品的和諧、統一。墨色在隋唐時期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在盛唐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在這個時期內,很多文人墨客在創作中不單單會廣泛應用到墨,同時也應用了各種各樣的礦物質色彩,比如盛唐時期的重彩工筆畫以及敦煌壁畫等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其次,在這個時期,青山綠水畫、花卉畫、人物畫等作品也往往習慣性的采用色彩進行鋪排、暈染,為整幅繪畫作品增添了很多活力以及藝術魅力,這對于我國中國畫發展而言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李思訓的山水畫風格素來都是以青綠為衣,以金碧為紋。因為中國畫中增加了色彩的用量,也使得中國畫色彩的藝術表現力大大增強。進入中晚唐時期后,中國畫墨色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墨色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于這個時期墨的運用,張彥遠用六個字進行了概括——“運墨而五色具”(出自《歷代名畫記》)。通過長期歷史的發展,墨的運用已經演變成中國畫的一種主體語言,以墨代色,隨之也衍生出了“墨分五色”的說法,實際上“墨分五色”就是指墨的變化,具體是指清、淡、濃、焦、重。將墨作為一種色彩,描繪形貌,如果在繪畫藝術角度分析也是強調應該在創作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充分發揮出來。
自從定格了“五代雙鉤填彩”以及“落墨畫法”后,五代十國的繪畫墨法也越來越豐富,而在整個時期,水墨畫、水墨淡著色山水畫也逐漸發展成熟。到了兩宋時期,相對于隋朝、唐朝以及五代而言,中國繪畫墨色又得到了一個新的發展,繪畫墨色風格越來越多。在這個時期,宮廷繪畫發展非常繁盛,而且也興起了文人畫?!八秩尽睂τ诠P墨意韻非常注重,也是當時國畫的一種主流趨勢。到了元代,墨色又繼續朝著水墨領域進一步發展,墨法也是越來越豐富,當時的人們非常推崇抒發主觀意興,這也大大提高了墨色的審美境界。很多畫家在創作寫意花鳥畫的過程中,會采用墨色將多姿多彩的物象生動的表現出來,其實墨色實質上是指彩色。進入明清時代后,水墨大寫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明代花鳥畫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水墨寫意畫法畫家就是青藤和白陽,他們也使水墨發展到了高峰。而清代石濤、八大山人的墨色可以將畫者的審美觀念以及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2.近現代中國畫墨色觀的發展分析
墨色的運用及其表現力在近現代更加豐富,比如,我國著名近現代畫家——張大千他多次臨摹敦煌壁畫,絢爛多彩的色彩應用也啟發了他對于色彩的沖動,因此,在他創作的潑墨山水中,不僅很好的傳承了傳統繪畫的精髓,同時也容易了時代的精華。又比如,著名的山水畫家——黃賓虹,他一邊臨習古人畫法,另一邊又游遍了各大名山大川,在這個期間創作了了很多優秀的山水畫作品,渾厚華滋、水墨淋漓。黃賓虹的創作基礎主要是“墨分五色”,他對于墨的靈活運用,也使得他的繪畫作品具有諸墨薈萃的獨特氣象,使整個繪畫畫面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
總而言之,中國畫墨色觀發展到近現代越來越多元化。
中國畫墨色表現力的基本特征
1.墨色的象征性
墨色的象征性意義經過人的視覺傳達系統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比如,淡墨的話,可以給人一種透亮、清爽的審美體驗;濃墨的話,可以給人一種華潤、渾厚的審美體驗;焦墨的話,可以給人一種蒼涼、老辣的審美體驗。如果顏色是冷色系的話,往往會讓人覺得冷眼、神秘;如果顏色是暖色系的話,往往會讓人覺得溫暖、舒適。不同的墨色變化并不是獨立進行的,是墨色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的改變。如果在畫面中能夠巧妙的融合不同的墨色,可以大大增強畫面的表現力,更好的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畫者利用墨色向觀賞者生動、直觀、形象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賦予了墨色深刻的哲學含義,也使墨色升高到象征寄托領域。
2.墨色的裝飾性
墨色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畫家經過自身不斷積累的藝術經驗,繼續加工自然色彩后進行創作,經過觀察、表現自然在自己的創作中巧妙的融入自己運用墨色的經驗,這樣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畫面的美感更強,實際上這種畫面美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裝飾美感。中國畫墨色的裝飾性也是畫家主觀審美觀念的一種寄托,也是對墨色的一種認識和審美意念,在中國畫創作中應用墨色,可以為觀賞者帶來一種單純的感受,這也是屬于主觀表現力的一種,大大增強了色彩的設計意識。
3.墨色的情感性
墨色并不是直白的描述一些簡單物象,只是非常單純、真實的表現了畫者的內心情感。畫者在不同的環境、時間下,對于墨色的情感也會有所差異,而且畫者會結合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提煉、加工墨色。中國畫運用的墨色,意象特征非常豐富,這不僅是畫家對于自然、生活以及客觀物象的一種感悟,同時也反映了畫家的審美特征以及創造性思維。而且,畫家運用墨色的過程中,集中體現并且釋放了自己對于生活以及自然的情感,也表達了對于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中國畫為了將客觀物象的色彩特征充分體現出來,一定要進行豐富的意象思維,這樣才可以創造出不僅具備較強藝術性,同時也能夠將客觀實際充分反映出來的作品。比如,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對于山川的色彩體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意象思維。
中國畫墨色的實際運用
1.利用墨色調和其他色彩
從色彩角度分析,墨實際上也是色的一種,在中國畫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黑白兩個顏色是色彩的兩個極端,對比性非常強。而中國畫主要是在白紙上用黑墨進行繪畫,黑白兩色對比鮮明,而且兩種顏色交相輝映,給觀者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對于其他色彩而言,墨色都是調和的。比如,中國山水畫,不管是采用綠色點代表春色,還是采用紅色點代表秋色,都只是一種協調作用。在中國畫中常常會聽到俗氣、火氣、浮艷等形容詞,其中俗氣主要是因為不敢用色導致沒有很好的搭配;火氣是由于色燥導致純度抬高;浮艷是由于色彩太漂亮缺失沉穩。采用墨可以彌補用色表現不佳之處。比如,可以采用“變色法”,黃色花蕊采用墨勾,綠色樹葉采用墨點。不管是黃花黃蕊,還是粉花黃蕊,都不能很好的突出蕊,讓人覺得整朵花都并不是那么精神。利用“變色法”采用重墨勾出蕊,可以將蕊充分突出出來,非常醒目。其次,也可以通過降低色彩的純度彌補用色不好的地方,適當的加入墨色,不僅可以增強畫面的柔和感,同時也可以使分量大大增加。比如,如果給人物畫衣服上色的情況下,如果僅僅采用純顏色,會顯得太鮮明,如果假如少量墨色,這樣緩解這種過于鮮明的違和感,使整個色彩更加協調、統一。
2.利用墨色緩沖其他色彩的對比
不管是花鳥畫、山水畫,還是人物畫,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色調的統一、協調。中國畫在創作的過程中一般僅僅強調某一固有色,以其中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顏色為主調,對于整張畫而言,色調是一種整體色彩效果,假如沒有講究色調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畫面出現“怯”、“亂”、“花”等問題,這樣不利于主題的表達。蘭橙、黃紫、紅綠都屬于補色,如果面積大小相差不大,會顯得比較俗氣,但是如果在兩色的中間采用墨色進行分隔,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調和效果。其次,墨并不僅僅是黑色,不同于其他的黑顏料性質,墨和不同水結合后會產生極為豐富的變化,而且表現力也豐富多樣。一般墨的變化比較細膩,光澤又沉穩,比較容易結合其他的色彩,生動但是并不會顯得板滯,這也是墨最獨特的地方。在我國國畫中,一般塑造形體主要是采用墨,然后物象的形體色彩會加入色進行描繪,墨色相互襯托,可以將其應有的效力充分發揮出來。假如,中國畫僅僅采用色彩進行繪畫,極易讓人產生俗氣、火氣、浮艷的感覺,無法體現出中國畫本體的語言韻味。因此,對于中國畫而言,墨色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巧妙的融合墨、色,才可以使中國畫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審美境界,將物象更加完美的展現出來。
中國藝術并不是為了模擬物象,而是希望傳達出物象的神韻,對于中國畫的墨色藝術而言也是如此,通過寫意畫法形成了獨特的墨色觀以及審美意識。只有在巧妙結合墨、色的前提下,不斷尋找新的墨色元素,才可以創作出極具中華民族傳統特色,又富有現代感的中國畫。
(作者單位:河西學院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1969—),男,漢族,陜西鳳翔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理論與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