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被政府指定為國家紀念日。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今年將舉行閱兵式并邀請外國首腦觀閱。這是中國首次在10月1日國慶節以外的日子舉行閱兵式,邀請外國首腦更是史無前例。
喚醒世界人民歷史記憶及和平向往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1月22日在出席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會議時表示,將在北京舉行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是今年全年北京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傅政華強調,此次閱兵式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外國首腦參加的閱兵式。至于有哪些外國首腦出席,他沒有進一步披露信息。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韓國總統樸槿惠很可能在受邀名單之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也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方將舉行慶祝和紀念活動,目的是要讓人們更好地牢記歷史、珍愛和平。至于慶祝和紀念活動的具體時間和形式,包括邀請范圍,目前我沒有消息可以發布。”
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還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俄兩國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將共同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安排兩國領導人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相關慶祝和紀念活動。
舉行大閱兵的目的
那么,為何會決定在2015年的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紀念活動時舉行這樣的盛大閱兵呢?
一、展示中國軍事實力。軍事實力是現代國家競爭的最后硬實力,所有的國家博弈、經濟競爭,終歸需要軍事實力作為支撐,否則就無法進行大國博弈,就只能當大國博弈的配角。通過閱兵,我國可以向世界展示人民解放軍的軍容、軍貌、軍心,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軍事裝備實力。此時借機展示,內涵深刻,意義非凡。
二、震懾日本,向世界宣示中國維持戰后世界秩序的堅定決心。近些年,在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戰略的支撐下,日本對華越來越猖狂,并有再次走向軍國主義道路跡象。如果不出意外,日本將會進一步修改和平憲法。這些動作表明,日本是在試圖顛覆二戰后的國際秩序,試圖改變日本的戰敗國地位。
如何遏制這些瘋狂企圖?只能通過展示自己的軍事能力,來向日本表明中國的態度和決心,此時大閱兵,中國就是向日本展示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中國絕不會允許日本挑戰戰后秩序。
三、向國人展示我軍的軍容、軍貌、軍心、軍備,凝聚國人信心,增加自豪感。反腐兩年多,成果豐碩;整風兩年多,成效顯著。過去兩三年,國家有了面貌一新的感覺,老百姓對政府的信心有了不小提高。在這種背景下,需要一些提振人心的事件發生,來提升國人的凝聚力,增加自豪感。此時進行大閱兵,展示軍容、軍貌、軍心、軍備,自然就會增加國人的自豪感,提升國人對國家安全的信心。
四、向腐敗分子展示,除了紀委、政法系統這兩個“刀把子”外,解放軍這個“刀把子”也牢牢地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習近平曾在全國政法工作會上說“……培育造就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隊伍,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政法系統、軍隊系統,本質上都是“刀把子”,這些“刀把子”一定要為人民服務方是正義的。人民軍隊這個“刀把子”關乎國家安全大局,這個“刀把子”更要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才能維護國家安定、人民安全,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大局不會動搖。
有了紀委這個黨的“刀把子”,政法系統、軍隊這兩把國家的“刀把子”,三把刀就能形成合力,就能穩住國家大局,掃除國家蛀蟲,震懾腐敗分子,就能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保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得以實現。
各國閱兵“秀”什么? 國粹、肌肉、國際范
利用戰爭勝利紀念日或國慶日舉辦閱兵,是一種展國威、揚軍威的方式。但是由于國情差異,各國的閱兵式都能展現出不同的風格。
2015年1月26日是印度第66個“共和國日”,相比其他國家場面宏大、氣勢逼人、主席臺上領導人們不茍言笑的閱兵場面,印度閱兵輕松歡樂。
閱兵式上,印度邊防部隊士兵騎著盛裝打扮的駱駝接受檢閱,邊防兵還在行駛的摩托車上以疊羅漢方式搭建“人形金字塔”,這些表演項目都是印度僅有,備受印度民眾歡迎。
此外,印度閱兵式上,各方隊軍裝不是按軍兵種劃分,而是按民族區別,因此在印度的閱兵式上可以看到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古典民族軍裝,展現了各自非常鮮明的文化傳統和宗教習俗。
最后駱駝兵、騎兵、大象兵,在印度史上都曾有過光輝的歷史,所以都要參加閱兵。
在歐美,法國最鐘情于閱兵。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和拿破侖當政期間就有規模宏大的閱兵式,讓歐洲其他國家羨慕不已。進入上世紀90年代,法國國慶閱兵開始融入外國元素,邀請國外軍隊參加國慶閱兵逐漸成為一種慣例。
1994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歐洲軍團德國部隊參加國慶閱兵,外界將此舉看成是歐洲一體化和法德百年世仇實現真正和解的表現。
2009年,印度最古老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步兵團獲邀出席法國閱兵式,時任總理辛格親自現場觀摩,體現兩國發展戰略關系的愿望。
2013年,法國邀請剛剛加入歐盟的克羅地亞的部隊作為嘉賓國參加了該年的法國國慶閱兵式;由于1月法國出兵非洲國家馬里,因此馬里的士兵也出現在閱兵隊伍中。
2014年是一戰爆發100周年,法國邀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72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參加國慶日閱兵式。
法國這種閱兵風格,不以展示武器裝備為主,主要是為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時又由于加入歷史與現實因素,法國閱兵式已經成了國際關系的風向標,成了一個“國際品牌”。
俄羅斯在繼承前蘇聯國際地位的同時,也繼承了蘇式閱兵的大氣磅礴,借閱兵對外發出信號,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提醒民眾勿忘歷史的同時展示肌肉,告誡西方俄絕非等閑之輩。前蘇解體后,俄羅斯1995年后重新開始每年一次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2008年后,“十月革命”閱兵儀式也改為每年1次。
2014年紀念“衛國戰爭”66周年的紅場閱兵,參加士兵超2萬人,近百件最新武器出現,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杰夫同時參加,這些都增加了閱兵式的分量。最先進的武器也顯示了俄羅斯不對外屈服的決心。
此外,朝鮮、伊朗等國也經常通過閱兵展現軍事實力。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很少舉行大規模閱兵,更多的是通過實戰來顯示實力。美式閱兵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表演性十足,閱兵典禮中經常伴隨著漫天飛舞的彩帶和閃亮的紙片,有時候馬戲團的大象也穿插在閱兵隊伍中,本應嚴肅的閱兵典禮增添了幾分狂歡的味道。
2013年美國的一次閱兵典禮視頻顯示,從開始到結束都歡樂不斷,閱兵隊伍主要由禮儀性儀仗隊組成,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正步走”,參加隊伍仿佛散步似的接受檢閱,更別提高精尖的戰略武器了,只是在典禮要結束時出現幾輛警車和摩托警儀仗隊。雖然奧巴馬和拜登都參加了閱兵典禮,但更多情況下是陪著大家一起歡樂一下。
(《參考消息》2015.1.25、《人民日報》2015.1.27 占豪/文、《廣州日報》20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