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成功學是男性成功學。他們中的某些人喪失了責任感、勇氣及個性氣質,努力成為混世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再有家國情懷,不再浪漫,不再教子,甚至不再在母親和妻子身上花時間,更熱衷于賺錢、鉆營和享樂。
中國的男孩不男人
一百歲的周有光老人說,美國是西歐革命思潮的結晶。結晶不結在西歐而結在荒野的北美,因為西歐有特權階級在作梗。民主革命終于使歐美文化走上了全新的道路,結束了神權時代,開創了人權世界。
誠哉斯言,可那是美國。在全球化的消費主義浪潮中,中國男人該擔當怎樣的社會角色?孩兒們越來越缺乏男子氣,這是當下普遍的看法。我以為,現在豈止是沒有男子氣,連青春期也沒有了,早早被廣告消解掉了。
沒有了壓抑、反思、挫折、吃苦頭,也就沒有了反叛,一切唾手可得了。沒有青春期的社會是不會勃起的。比起大國崛起,我們更希望強國崛起。現在看來,郭敬明比韓寒更代表這個國家的未來。但愿我看走眼了。新世代娛樂精神滌蕩一切,沒有了歷史感,沒有了沉重感——想當年17歲的牟其中、楊小凱在不同地方寫就同名文章《中國將向哪里去》。現在年輕人不會再寫這類文章了,中國向哪里去關我什么事呢?
新生代在特定意識形態環境里長大,享受著社會變革帶來的物質財富,宏大的革命敘事被不斷解構和碎片化,物質目標成為生命的終極意義。只是當現實與理想的殘酷落差突然出現,他們開始痛了,開始承受不了了。我懷疑他們能否扛得住即將到來的打擊。我一進五年級兒子的教室,一片嘰嘰喳喳的小丫頭。我問兒子你們班有沒有男子漢,他反問被老師罵后不哭算不算男子漢。(現在小學的班長十之八九是女生,陰盛陽衰吧?)
中日韓夏令營敗下陣來的,每每是中國孩子。日韓把孩子們訓練成士兵那樣,負有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中國的孩子未來有能力跟這樣的鄰居競爭嗎?
當然,更應該提高孩子們的工作能力、創造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而寵愛是培育不出這些精神的。
在中國,“奶奶的一代”正在出世。80后們“早點生個孩子給父母玩玩”,這叫“生而不養”。“獨一代”生出的孩子于是就成“奶奶的一代”。
有道是:“爹忪忪一個,娘忪忪一窩。”《教父》中說,不花時間跟家人在一起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家庭不能沒有男人的角色,下一代教育不能沒有男人的角色。可平心而論,有多少男人全過程陪過孩子?到社會打拼成為不回家的借口。于是“媽媽的一代”“奶奶的一代”就成為中國孩童的特征了。
男人的魅力應在哪里
流行雜志和電視畫面上,“瘦肉精”男正在秀著他們的肌肉。真到壓力來臨,這身肌肉能派得上用場嗎?
男性時尚雜志打出名士、睿士、智族,還有就是所謂精英,很少提紳士。中國有紳士嗎?“Ladiesand(女士們)鄉親們。”“鄉親們”太多,Gentleman(紳士)鳳毛麟角。紳士要有擔當,并不是套上件Dunhill(登喜路,奢侈品牌)就成的。就連廣告商熱衷的“貴族”也是被片面化的。在歐洲貴族在打仗時要沖在前面的,王室成員必須服役。這才是有擔當。
外國叫紳士,中國古上也有過君子。君子當自強不息。離開權、錢、車、房,男人的魅力還剩下什么?除了胡子、肌肉、荷爾蒙,男人還應當有什么?
“五四”青年節當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稱,非私營單位工資為私營單位的1.8倍。人們感慨:干一番“事業”不如直接在“事業”單位干。
傍傍族的盛行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如果不進入“精英階層”,那么必然被邊緣化為蟻族,不作出妥協很難混好。如果說傍大款凸顯兩性機會不平等,那么傍傍族則凸顯階層嚴重分化、板結化。社會板結,憑實力向上流動幾成空言。更主要的,傍傍族表明了男人陰性化這個不爭的事實。
不少人都在質疑中國大學誤人子弟。“中國為何出不了諾貝爾獎得主?”這是錢學森之問。如果校長整天周旋于官場、名利場,如果教授們都忙于應付找項目掙錢,不要說諾貝爾獎,就是起碼的教書育人都做不好。如果拔尖人才畢業后仍然進入圈養體制,誰來為這個國家創新?
中國式成功學的弊端
大學為大師不為大官,首先要倡導獨立人格。
那么自由呢?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國(富蘭克林語)。這里就是我的祖國,我要使她自由(李敖語)。有些人會說李敖有作秀之嫌。但李大師有資格作秀。八年牢獄經歷就是資格。李敖在北大清華等地的講演,我注意的不只是大師的揮灑自如,而是旁邊校長、教授們的緊緊張張、無言以對。
王小波的貢獻之一是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擺在國人面前當鏡子。他還說中國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槌騸經歷。讓人們不肯說真話,只肯講大話、客套話,這就是“制度性閹割”。所以這個漫長的槌騸經歷是從小學開始,確切地說是從小學作文開始。英文“guts”這個詞很有意思,既有內臟,又有膽量和勇氣之意。“只要你抓住了他的睪丸,你就抓住了他的思想”,這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名言。現在是誰抓住了男人的guts,就抓住了他的思想。于是,時代盛產公公知道分子,公公學者,及公公校長。
中國式成功學是男性成功學。他們中的某些人喪失了責任感、勇氣及個性氣質,努力成為混世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再有家國情懷,不再浪漫,不再教子,甚至不再在母親和妻子身上花時間,更熱衷于賺錢、鉆營和享樂。
官場,職場,還是情場,男人們的擔當在哪里?對族群的擔當與對價值觀的擔當又在哪里?簡單講就是你對民族的子孫后代怎么交代。這是個經濟騰飛、社會轉型的年代。如果一味追求個人所謂的成功,我們這幾代人,沒有一個能逃得過子孫的詛咒。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閹割文化。但傳統文化之下也有士大夫精神與君子風度,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至少也有梁漱溟、王國維、朱自清們的清高精神。
男人的職責是什么?男人不只是把面包帶回家的那個人。男人的職責是擔當:當危險降臨,他是擋在門外的那個人;當邪惡當道,他是挺身而出的那個人;當世道衰敗,他是力挽狂瀾于既倒的那個人。男人還是培養子孫成為男人的那個人。
(《中國男人書》,《新周刊》編 肖鋒/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