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了,獨身老人也越來越勇敢地主動追求晚年幸福。由于社交范圍有限,婚介所、網絡婚介機構等便成了老年人首選的“媒婆”。然而,由于市場尚待規范,一些不法婚介機構利用老人迫切尋找幸福的心態,設下美麗陷阱,騙財騙物事件時有發生,給老人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58歲的齊大爺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有一套住房,但曾經下崗的老齊生活并不寬裕。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喪偶多年的他希望晚年能有個溫馨的家。
喜歡網聊的老齊在一個名為“夕陽紅”的專門從事老年人婚介的QQ群里,開始了尋找伴侶之路。“夕陽紅”婚介QQ群是一個網絡婚介機構,沒有實體店,所以會費很便宜。通過銀行轉賬交了500元后,QQ群主給老齊發來一大堆候選照片和資料簡介,在反復篩選過后,老齊選擇了一位比他年輕6歲,并有類似生活經歷的張女士。幾次見面后,雙方較滿意,就進入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就在此時,張女士提出坐公交很累,想讓老齊送她一輛電動車。雖然平時很節儉,但老齊二話沒說,就買了一輛三千多元的電動車送給對方,可沒成想,張女士收到電動車后,從此音訊皆無。老齊這才想起來,連那位張女士的身份證都沒看到過。憤怒的他回到網上找“夕陽紅”婚介QQ群,但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已被“踢”出了群。老齊想到了報警,但連那個“張女士”的真實姓名和家庭住址都不知道,只得作罷。
獨身老人大多是把子女撫養成人后,才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單身時間長了,再婚時難免會沖動欠考慮,而且多數老人并不了解互聯網上婚介所“欺騙性”的一面。據《法制日報》公布的調查結果,在婚介受騙的往往是50歲-60歲、有征婚意愿的老人,專家說,因為他們的社會交往范圍較小,對婚姻的渴望較強,更容易上當受騙。專家總結說,婚托有以下幾個常用的身份標志:有房有車、國家公職人員、公司老總、孩子歸前任配偶或已出國等,遇到這類婚戀對象,您一定不能頭腦發熱,失去判斷力。
婚介機構的火爆,一方面說明獨身老人再婚需求強烈,另一方面也說明不法分子諳熟老人的心理,了解需求,投其所好、設計圈套騙錢騙物。有再婚意愿的老人,要想避免上當受騙,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心態要正確,意識到婚姻要以感情為基礎,不要存有靠婚姻漁利的想法,如果抱著占便宜的心理,往往貪小便宜吃大虧;其次,要提防那些動輒讓交大量會費的婚介機構,一旦被騙,很難追回損失;再次,老年人選擇婚介所要考量其資質,要與婚姻介紹所簽訂服務合同。
(《生命時報》20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