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俊 李俊玲
通過對中國夢與藝術教育關系的調研研究與分析,以藝術教育為主體,站在“中國夢”這一時代的主旋律的基礎上,完善藝術教育體系,探討哪些藝術因素影響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對藝術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改進方法、策略與實現方式的啟示;藝術教育如何支持中國夢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梳理研究,了解藝術教育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建設,肩負藝術教育的使命,為藝術夢的實現增磚添瓦。
近年來,由于藝術教育粗放式的發展,藝術教育的方式與觀念趨勢呈現多元化的走向,引起一些對現實社會的處境與思考空間的不理解,導致一些人造成了對美的盲目追求,使這些人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求以后,不能夠真正地體驗人生的幸福。而藝術教育是培養人的感性素質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藝術教育提高人們對藝術的理解和關注,改變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體現藝術教育的真正價值,對個體幸福提升、國家文化繁榮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實現中國當代藝術對提問現實社會的特定話語權,對社會現實產生效力,讓藝術更具活力和產生的能量,讓藝術教育真正成為中國夢的動力與源泉。
藝術教育與中國夢的關系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是中華民族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又一思想理念,是指明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徑,結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建設,弘揚了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真正體現藝術教育的偉大使命。
藝術沒有國界,但是藝術是有靈魂的,當代中國藝術的靈魂就是中國夢。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歷代藝術家用筆最多、用色最亮的主題。藝術的靈魂是通過藝術教育這一手段來體現的,藝術教育通過教育形式的靈活性、生動形象性,引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追求向善向美,促使其意識形態中的改變,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使人的知情信義得到統一,真正體現藝術教育和藝術作品的價值所在。
通過藝術形式最終打動人的都是其形式背后富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關懷。我們在領略藝術美的同時,提高了藝術修養、情感表現和道德修養,使我們的身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重視藝術教育的創新精神和文化理念的傳承,將科學、政治、經貿、宗教、旅游、體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聯系在一起,有效的提高自我認識、自我改善和自我創新,體現出沒有藝術教育,就沒有全民族審美素質的提升,就沒有大國夢的實現。藝術教育是中國夢最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充分利用藝術教育改變人們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夢是當今時代最顯著的特征,是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當代藝術十分重要的價值追求。實現中國夢有助于我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進步,藝術教育對個體幸福提升、國家文化繁榮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藝術教育存在的現狀
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下,有一部分人只追求教育的“捷徑”。這種建立在美學思維上的二元論的基礎之上的教育形態存在兩種現象。
一方面,藝術教育的邊緣化。當前有一些家長和學校以升學率的高低為標準來衡量學生還有教師的教學效果及學校的水平。然而,藝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意識、豐富生命體驗還有激發人們的自由意志。所以一些學校在實際教學中,容易造成重視文化課程,輕視藝術教育的問題。尤其是有些中小學甚至取消了書法、美術、音樂課,即使存在藝術課程教學,也只是片面的藝術職業教育。如果藝術教育長期得不到普及,這樣容易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這些問題是與當前提出的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方針政策不相符合的,而藝術教育對于人的發展是具有獨特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亟待來解決藝術教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樣才能更加有力地支持中國夢的實現。
另一方面,藝術教育職業化傾向。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藝術教育不僅要塑造孩子熱愛藝術、享受藝術的理念,更要培養他們真正熱愛藝術和追求藝術的人生價值,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藝術,并為藝術教育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藝術教育不是簡單技能教育,不是讓孩子學所謂最“有用”的東西,而是將技術、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的一種學科,是以藝術教育為主導的,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文化價值傳達給別人,讓自己的對象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建設,打破當前當前的結構才可以從價值、觀念等方面改變問題重啟界面。就像喬布斯在短短7年的時間就創建了電腦界的奇跡,原因在于其核心競爭力就在于審美素質。由此可見,從小培養人們對美的感性教育和審美能力,追求完美的生活品質和對美的追求是相當重要的。放棄一部分經濟利益,可促使我們健全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加快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即實現中國夢。
藝術教育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出路
藝術教育體系建設是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保障方式之一。但是,回顧藝術教育發展歷程,當前在藝術教育方面,人們很容易忽略對對真善美的追求,造成了諸多學生盲目地追求學習,學習藝術,這樣容易造成藝術資源的浪費和配置的不合理。
如何能夠使藝術教育健康發展,有效的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是目前藝術教育體系所面對的問題之一,不斷謀求藝術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適應對應社會關心的問題,讓藝術能夠準確切入社會問題,制定一系列符合時代發展、符合中國夢思想理念的教育體系,已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構建科學合理健康的藝術教育體系,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的從現實社會入手,充分利用中國夢這個“推動力”,改變藝術教育存在的自身價值和觀念的問題。準確定位,尤其是停止原有習慣性的問題認知方式,真正打破目前的解構才可能重新找到方向。打開觀念多樣化表達的空間,盡可能集中藝術界各種觀念,通過藝術教育的自身活力和所能產生的能量,使其產生實效, 最終實現“藝術夢”。
建立完善的藝術教育體系,必須充分利用中國夢這一契機,完成時代賦予藝術教育的神圣使命,我們學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結合中國夢提出的“五位一體”,立足實際、結合目前藝術教育現狀,改變現有的教育體制,科學合理全面的考核制度和評價體系,將藝術教育作為一門必須課來要求,從幼兒園、小學開始,有區別的分層教育和評價考核,結合文化知識和技術,打破以我為中心的功利思想,采取一種兼容并蓄的觀念,全面提高學生們藝術文化素養,提升學生們的精神面貌。二、深入探討中國夢的內涵,整合藝術教育資源,使集中在大中等城市的藝術教育資源向西部和貧困地區傾斜,向農村傾斜。加強這些區域學生的藝術教育資源支持和觀念的轉變,增設藝術課堂,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藝術教育讓每位學生能夠有目的、愉悅的、全面的承擔起復習中華的偉大使命。三、作為相關的學校,應該從提升藝術教育的審美素養方面和品質方面下大功夫。
藝術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緒和個人修養,而且通過藝術教育的實踐,培養出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創新創業意識,甚至激發出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作為育人的主體之一,我們應該根據其藝術特點,因材施教、個別指導的實踐教學方法,從思想、觀念、藝術修養等方面全方位的去影響學生成長成才。
中國夢對藝術教育的啟示
中國如何才能擁有強大、理性、文明、自尊的公民?只有通過文化的教育與藝術滋養才能實現。文藝界百花齊放的大發展大繁榮不應該成為政績工程,人的全面發展才是藝術教育大發展的最終目的與歸宿。著名導演陳凱歌這樣描述他的“中國夢”,“我們要從中小學開始,對孩子進行國民文明教育。文化公民強大了,又何愁中國不強?”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重傳統藝術所堅守的中國文化獨有特性,用優秀的藝術作品滋養人民和培養下一代,盡自己所能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讓和諧美好的中國文化傳遍全世界,這就是我的“中國夢”。以藝術形式謳歌“中國夢”,是時代賦予藝術教育者的責任與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定了我們的這一時期勵志報效國家,大有可為的時代,腳踏實地的肩負時代賦予的時代使命。中國夢要實現的話必須重視教育,而教育如果要復興的話必須重視藝術教育。因為中國夢是一個國家復興的夢,復興夢想必須從教育開始,從人的意識形態開始,只有藝術教育有這種將感性和理性結合的藝術魅力,藝術教育是集創造與審美為一體的學科,特別強調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認真學習貫徹這些重要論述,完善藝術教育體系建設,對于我們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國夢的內涵和實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本文為西安市社科基金規劃課題“探討藝術教育與中國夢的相互關系”(15l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