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口服膠原蛋白之所以成為時髦的保健方法與廠商的宣傳分不開,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不了解生命科學的基本常識。吃膠原蛋白并不能直接增加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雖然它對身體(包括皮膚、關節、骨骼、臟器、肌肉等)具有一定的營養作用,但并沒有證據顯示它的營養作用會超過雞蛋、大豆等普通食物中的蛋白質。
人體內的膠原蛋白是由細胞合成的,與吃膠原蛋白幾乎無關。
人體蛋白質,看起來它們跟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差不多,但如果你認為吃哪種蛋白質就會補充身體里的哪種蛋白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啥補啥”,那就太幼稚了。正常情況下,包括膠原蛋白在內的每一種人體蛋白都是各種細胞制造的。大致過程是以遺傳基因DNA分子為模板,以RNA為“轉錄”工具,利用各種氨基酸原料,在各種酶的主導下,“翻譯”成形形色色的蛋白質分子。在細胞內合成的蛋白質,有的就地發揮生理作用(如血紅蛋白、酶蛋白等),有的被運送到細胞外發揮生理作用(如膠原蛋白、胰島素等)。
人體內膠原蛋白由細胞合成并分泌到細胞外,呈纖維狀,膠原蛋白數量巨大,占體內蛋白質總量的30%,遍布于各個器官和組織,尤以骨骼、皮膚、筋腱、毛發等為甚。它們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基質中構成纖維框架結構,具有支持、連接、保水、保護細胞的作用,還影響細胞的生長、分化、代謝、運動等。
在膠原蛋白以及其他蛋白質復雜的合成過程中,食物提供的僅僅是原料——氨基酸,而不是體內蛋白質本身。也就是說,你吃膠原蛋白也并不會直接增加你身體內的膠原蛋白。正如你吃血紅蛋白(如動物血液)并不會直接變成你的血紅蛋白;你吃肌蛋白(如豬肉)也并不會直接變成你的肌蛋白一樣,實際上,這也是人類保持物種形態穩定的基本條件。
在臨床上,為了直接補充體內的某種蛋白質,不論是分子量極大的(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抗體等),還是分子量較小的(常稱為肽,如胰島素、縮宮素等),都要通過注射直接進入血液,而不能通過胃腸道口服,否則將被消化分解,變成與普通食物等同的氨基酸。
吃膠原蛋白到底有何營養作用
前文講到,食物中各種各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是很相似的,主要是經消化吸收后用于合成人體蛋白質,膠原蛋白也不例外。那么與其他蛋白質相比,膠原蛋白的營養價值如何呢?
衡量某種蛋白質營養價值高低的經典方法是這樣的:給實驗動物特制飼料,僅提供該種蛋白質,看看動物的生長發育如何。在同等攝入量的前提下,如果只吃某種蛋白質的實驗動物生長發育比只吃另一種蛋白質的更好,那么就認為前者的營養價值比后者更高。按照這種方法評價,乳清蛋白(牛奶)、卵白蛋白(蛋類)的營養價值最高,肌蛋白(肉類)也很好,大豆蛋白(大豆)也不錯,而膠原蛋白則非常差勁。只吃膠原蛋白的實驗動物生長發育情況十分糟糕,這是因為與那些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相比,膠原蛋白分子結構中嚴重缺少色氨酸。色氨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氨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一旦飲食中沒有它,體內各種蛋白質的合成都將發生嚴重障礙。正因為幾乎不含極其重要的色氨酸,膠原蛋白經常被說成“沒有營養價值”或“營養價值極低”。
然而,動物實驗不等同于人類生活。這種“只吃某一種蛋白質”的動物實驗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生活實際。我們在日常飲食中,總是攝入各種各樣的蛋白質。一般地,即使一種食物也會提供好多種蛋白質。在攝人混合蛋白質時,膠原蛋白有一定營養價值,它消化吸收后,雖然沒有色氨酸,但能提供其他十余種氨基酸,可用于體內蛋白質合成。至于色氨酸,可以由其他食物或蛋白質提供。因此,在普通飲食情況下,攝入膠原蛋白有營養作用,可以像其他蛋白質一樣,為體內蛋白質的合成提供原料。
為何有人口服膠原蛋白顯現效果
口服膠原蛋白保健已經流行多年,吃膠原蛋白的人很多。有人吃了之后沒什么效果,有的人吃了膠原蛋白之后的確顯現效果,如皮膚質地更細膩了等。
有人吃了膠原蛋白有效果,且慢得出膠原蛋白有效的結論,仔細分析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性是安慰劑效應,這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客觀現象。理論上,口服膠原蛋白導致的安慰劑效應不能歸屬于膠原蛋白,但只要你自己愿意,當然可以認為膠原蛋白有效。第二種可能性是所有善良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但在保健品行業普遍存在的,那就是膠原蛋白產品中悄悄添加其他成分,如雌激素(效果非常明顯)、維生素(略有效果)等。這種宣稱售賣A,但其實是B在悄悄起效的事情,在保健品那里早就不足為怪了。第三種可能性是我本人不愿意相信,但的確有可能存在的,那就是口服膠原蛋白通過目前尚不清楚的理論途徑發揮了實際作用。如果其作用包括增加了皮膚、骨骼等人體部位的膠原蛋白合成,那么我們恐怕就得更新現有的生命科學知識。因為這意味著,終于第一次實現了通過吃(口服)某種蛋白質而直接增加體內同種蛋白質合成,而對體內其他蛋白質沒有影響或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