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人們都喜歡到公園游玩、鍛煉。可有些人卻往往樂極生悲,游玩、鍛煉時發生人身傷害。那么,發生在公園里的傷害究竟應當由誰買單呢?
公園未盡職責,應擔賠償責任
【案例】一家公園里面有一座小山。距離公園右側出口約100米處有一根公園自設的電話線桿,其中一條電話線掉下來半個多月了,但公園管理處一直沒有處理。2014年11月1日晚上8時許,鄒曉玲從右側出口下山時,因天黑加之路燈昏暗而未能發現電話線,導致被絆倒摔傷,花去16萬余元醫療費,還落下九級傷殘。面對鄒曉玲的索賠,公園卻一再拒絕,理由是損害直接來源于鄒曉玲自己沒能留意現場環境。
【點評】公園管理處必須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肚謾嘭熑畏ā返谌邨l第一款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公園屬于公共場所,公園管理處作為“公共場所的管理人”,理應承擔確保游客人身安全的義務。而其自設的電話線掉落達半個多月,在路燈昏暗、時常有游客經過的情況下,卻未加處理,明顯是對可能造成的損害聽之任之,不僅具有主觀上的過錯,還違反了自身的法定義務。
遭遇游客擠踩,責任應當分擔
【案例】2015年元旦放假期間,一家位于城區的公園迎來了游覽高峰。但公園管理處并沒有組織人員加以安全維護和疏導。約10時30分,黃文蘭途經兩邊均為石壁的狹窄通道時,被一名游客擠倒在地,隨即又被接踵而至的兩名游客踩傷,花去11萬余元醫療費,落下十級傷殘。黃文蘭曾要求三名游客賠償,三名游客表示擁擠源于公園管理處未加疏導,而讓黃文蘭去找公園管理處索要??晒珗@管理處認為損害直接來自三名游客,與其無關。
【點評】三名游客和公園管理處應分擔損失。其中,公園管理處應承擔20%。《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在公共場所內,“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雖然黃文蘭所受傷害與三名游客存在密切關聯,他們必須承擔侵權責任。但公園管理處明知游客甚多,卻沒有進行安全維護和疏導,明顯屬于未在可以預見危險的合理范圍內承擔告知、提示和安全管理義務,將可能威脅游客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隱患降至最低,即未盡安全保障責任。
甘冒風險,只能自食其果
【案例】2015年2月3日,一家公園的人工湖里浮起了一具只穿著短褲的男性尸體。經查對死者留在湖邊衣服上的身份證,確定其為李某。監控錄像回放顯示:當天早晨7時11分,途經人工湖的李某雖然看了看湖邊豎立的“湖水很深,環境復雜,嚴禁下水”的牌子,但見四周無人后,還是脫下衣服,翻越不銹鋼欄桿跳入水中游泳。事后,李某家屬以公園管理處沒能及時制止、及時施救為由,向公園管理處索要賠償。公園管理處則以李某系違規下水拒絕。
【點評】李某只能自食其果。這里涉及自甘冒險問題,指的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損害發生的危險,而又心甘情愿地冒著損害發生的危險我行我素,以至于發生損害的結果。屬于自甘冒險的,應由行為人自己承擔全部責任。李某的行為已具備對應要件:一方面,在公園管理處已設立不銹鋼欄桿、豎牌警示,甚至明確表示“嚴禁下水”,而李某在已經閱讀的情況下,無疑應當預見對應的風險;另一方面,李某明知而違反規定,自然屬于心甘情愿地承擔由此導致的一切后果,包括自身死亡。其親屬也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向公園管理處索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