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婧
摘 要:《票據法》是在市場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意味著在新常態下《票據法》應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并逐步完善,進而推動市場經濟良性發展。本文正是在這種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從電子票據、融資性票據、資金異化三個部分的論述和比較來研究《票據法》制度理論上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提出票據市場對票據法修改的影響。
關鍵詞:票據法;新常態;影響
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正在由高速發展進入中高速增長,無論是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還是經濟發展動力都在發生變化。現代各國的票據實踐已經證明: 票據對促進交易繁榮和活躍資金融通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隨著票據業務的不斷創新發展,現有票據法逐漸顯示出其不適應性,下文通過票據市場存在的問題討論我國票據法的修改及完善。
1 現行票據法與票據市場不相適應的規定
1.1 缺乏融資性票據,融資性功能不足
所謂融資性票據是指沒有真實商品交易背景,純粹以融資為目的的商業票據,其實質上是一種類似于信用放款,但比信用放款更為優良的融資信用工具。一個活躍的、高效的票據市場必然存在大量的、有著各種不同需求的市場參與者,豐富的、滿足各種市場交易主體需求的短期融資工具,以及完成各種不同市場功能的結構模式。
融資性票據與目前《票據法》中所稱“票據”的最大區別是不再要求具有“真實貿易背景”。我國《票據法》規定票據必須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或債權債務關系,一方面我國的票據市場只承認交易性票據,不承認融資性票據;另一方面我國票據市場缺乏商業本票這一在國外市場上起到積極融資性作用的票據形式。
在新常態下迎難而上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中小企業本身就面臨著難以得到外部資金扶持、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中小企業若想要進行融資,不但會面臨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還會遇到手續繁復、時間較長,容易造成錯失機遇、流動資金難以周轉等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融資性票據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1.2 電子票據的流通缺乏法律支撐,推廣進程緩慢
電子票據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產生并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交易的各方都通過無紙化的電子票據來進行支付和結算, 票據電子化將是票據發展的趨勢。電子支付系統改變了傳統的支付結算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從而得到迅速發展。新的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統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同時,也對傳統法律制度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現行的票據法是建立在紙質票據的基礎上的,不能有效地適用于電子支付。
1.3 票據業務資金、功能異化,未能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一方面在2015年國企改革對股票市場的巨大利好影響的情況下,企業票據融資去向會出現異化,偏離企業運轉的主業,去追逐高收益、高風險的資本市場投資。另一方面因存在利益驅動,很多企業通過開票—貼現—轉化為保證金—再開票的循環模式在銀行間操作進行套現。這種票據功能資金異化形式得不到有效的抑制,使很多流通中的票據失去融通的意義,變成資本獲利的手段。同時也會造成票據市場的超常規活躍,在融資過程中占用了銀行貸款規模也會反向影響實體經濟。
2 新常態對修改《票據法》的影響
2.1 增加融資性票據,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是刪除第十條中關于“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和第二十一條中“匯票的出票人必須與付款具有真實的委托付款關系”的規定,只保留第二十一條中“匯票的出票人必須具有支付匯票金額的可靠資金來源”的規定。同時,建議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減少融資性票據流通可能誘發的金融風險。
二是增加商業本票這一票據形式,完善我國票據體系。商業本票在短期融資市場上可以起到快速籌措資金、降低融資成本的作用。商業本票的合法化不但可以起到增加社會直接融資比重,而且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是建立完善的票據信用評級體系。發行融資性票據的關鍵在于企業的信用,中小企業只有將其償債能力、信用等級、盈利能力一系列指標公開透明化,建立票據信用評級體系,融資性票據才能實現其流通性、融資性的使命。
2.2 電子票據合法地位納入法律中
作為一種新型的票據支付、流通手段,電子票據實質是票據的電子化。但是這種電子便捷的形式并沒有產生客戶的共鳴,因此一是借鑒于市場實踐我們可以將電子票據納入傳統《票據法》書面形式之中。擴大解釋《票據法》理論和實踐中的“書面形式”,使其既包括以紙面票據為工具的支付又包括以數據電文為基礎的電子票據,為票據交易行為提供統一的規則。二是建立客戶保護機制。為增強電子票據的認知度,在宣傳電票時應明確票據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三是充分吸取國外先進技術,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強化資金安全性、信息保密性保障。
2.3 發揮票據作用,引導資金流向
規范票據融資行為,引導票據資金走向主要需要一是健全《票據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使其起到在票據流通的基礎上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二是建立風險防控機制,銀行金融機構應順應新常態的形式,改變以往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更細致化的改善經營方式,以內部考核等機制為抓手引導銀行分支機構強化風險意識,加強成本收益理念,更加理性的發展票據業務。
正如經濟學家吳敬璉說的“只有比較高的效率支撐的中速或者低速增長,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新常態。沒有效率的增長是維持不下去的”。如何做到效率?關鍵是在于制定票據制度的理論層面與新常態下市場實際情況相互匹配,逐步引領我國中小企業擺脫困境、引導實體經濟沖出傳統競爭困境,真正做到有效率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電子商務中電子票據的法律問題[J].法制與環境,2000(3).
[2]鄭洋一.票據法之理論與實務[M].臺灣三民書局,2001.
[3]汪世虎.票據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邊維剛,劉為霖.票據融資與票據市場[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5]汪世虎.票據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
[6]湯玉樞.票據法原理[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7]孔繁強.淺談我國票據制度的理論基礎選擇問題[J].金融會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