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軍

入夏以來,由于紫外線增強,很多愛美的女性面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有的起疹子影響美容,有的出現瘙癢癥狀,這究竟是怎么回
事呢?
醫院的皮膚科每當入夏,每天都會接診面部出現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瘙癢等表現的皮膚病患者,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紫外線“惹的禍”。 夏季,陽光是這個季節里的“主角”,可如果你曾經有過皮膚隱疾,也許你會因此而懼怕這個季節的來臨,因為隨著氣溫升高、紫外線增強,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總是會不請自來。入夏以來,皮膚病門診量明顯增多,各種濕疹、皮膚瘙癢、皮癬及日光引起的皮炎等皮膚病進入高發期。
光學研究發現,太陽光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光線,可以分為紫外光、紅外光、可見光等。其中紫外光又分為長波紫外光(UVA)、中波紫外光(UVB)、短波紫外光(UVC)。短波紫外光(UVC)一般達不到地球表面,我們最常接觸的則是UVB和UVA。一般來說,UVB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最強,可損傷DNA、RNA及細胞膜,從而導致表皮、真皮及血管的損傷,是日光致癌的主要波段;但UVB一般不能透過窗玻璃。UVA的強度隨可見光而變化,可透過窗玻璃,是導致光老化的主要元兇。云層可以遮擋UVB,但不能遮擋UVA。
臨床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病包括日曬傷、多形性日光疹、青少年春季疹、光化學癢疹、慢性光化學皮炎、種痘樣水皰病、日光性蕁麻疹等,以及藥物誘導的光敏性皮膚病、DNA修復缺陷性皮膚?。ㄈ缰愿善げ。⒐饧又匦约膊。缂t斑狼瘡、皮肌炎等。
前來就診的大部分日光性皮膚病患者都有明確的日曬史。長期日曬或短暫明顯日曬后,皮膚暴露部位,尤其面部出現丘疹、紅斑、瘙癢,甚至糜爛、滲出等表現,就要考慮是日光性皮膚病。輕者給予冷濕敷,7天內自愈,重者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一般給予抗組胺藥物、羥氯喹等口服,同時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激素。
有光敏性疾病史的患者,外出時盡量穿長袖衣服,戴遮陽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時,要每隔1小時涂抹一次市售SPF30及以上防曬指數的防曬霜,以遮擋陽光中的紫外線。
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夏季有病時盡量不要用喹諾酮類藥物,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這些藥物對腸道致病菌敏感,很多人用它們來治療常見的夏季腹瀉。此外,磺胺類藥物、四環素、灰黃霉素等藥物都有光敏性,需要高度警惕。
除了紫外線、藥物等因素外,一些光敏性食物也不可忽視。綠色蔬菜因維生素含量高,許多人都喜愛食用,殊不知部分綠色蔬果也會引起一些人產生日光性皮炎。光敏性食物被吸收后,其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質會隨之進入皮膚,如果在這時照射強光,就會和日光發生反應,發生光敏性皮炎,出現裸露部位皮膚紅腫、起疹子,并伴有明顯瘙癢、燒灼或刺痛感等癥狀。常見光敏性食物有萵苣、茴香、莧萊、薺菜、芹菜、菠菜、香菜、油菜、芥菜、無花果、柑橘、檸檬、芒果、菠蘿等。還有一些光敏性食物不一定是吃了之后當天就引發過敏,有些甚至會在人體內“潛伏”幾天后經陽光照射才發生反應,此外,這些光敏性食物是否會導致日光性皮炎,更取決于個人的體質,因此過敏體質的人應該盡量避免食用。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鄭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皮膚與性病學專業碩士。河南省及鄭州市皮膚與性病學協會委員,皮膚與性心理推廣專家。從事皮膚病與性病工作20年,擅長診治皮膚科各種難治皮膚瘙癢性疾病、各種皮癬頑癥及各種皮膚疑難雜癥。對白癜風、銀屑病的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對面部美容也有獨到見解;對淋病、非淋、梅毒、各種病毒疣、皰疹等性病也有頗深的研究。
門診時間:周一到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