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厚梅

當父母不圖回報,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把足夠多的愛給予孩子時,有些孩子的自私心理卻日益蔓延瘋長起來,甚至做出了頂撞父母,堪稱“忤逆”的行為。我們的無私之泉為何澆灌出了“自私之草”,這是一個值得父母深思的問題。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動物尚知感恩。人非動物,豈能忘恩負義?然而,正是許多家長在滿足孩子無盡的愿望時,忽視對孩子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才最終釀成大錯。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以下現(xiàn)象,并及時予以糾正,才能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完善的人。
太過自我
節(jié)假日,父母希望孩子到鄉(xiāng)下去探望雙方老人,孩子偏偏以“功課太多”為由拒絕;晚飯后,你剛想和孩子說會兒話,孩子一句“我回房去了”,把你剛要問的話噎住了。這孩子怎么不如年幼時與你關(guān)系那般親熱了呢?他(她)與家人若即若離,不免令人倍感失落。成長中的孩子,難道都是這樣的嗎?
方法:猜猜我的心 每當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但沒有十分的把握讓孩子答應(yīng)去做時,不要馬上提出要求,先同他(她)玩“猜心”游戲,讓孩子猜猜你希望的是什么。游戲時給孩子N次多的機會,說足夠多的提示。哪怕最終并未真正猜中,也要選出幾個最好的答案??隙ê⒆右呀?jīng)懂得關(guān)心他人內(nèi)心世界,學會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并在孩子滿足你心愿的基礎(chǔ)上,給予一定獎勵。
點評:現(xiàn)在有許多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特立獨行,根本就不會顧及別人的想法。反觀家長,倒是處處注意為孩子著想,照顧孩子包括生活、學習、心理在內(nèi)的多方面需要。如此一面倒的關(guān)懷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家長定期有意識地和孩子玩此類游戲,可以使孩子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qū),逐漸成長為一個善解人意的
孩子。
每個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錢物。直到有一天,父母發(fā)現(xiàn),縱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儉用,也無法滿足孩子日益膨脹的物質(zhì)
需求。
方法:當“財政部長” 孩子不知父母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開支的大半,怎會懂得節(jié)儉?在與富家子的攀比中,他們只懂得索取。因此,“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有道理的。利用節(jié)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況列出清單后,與財政大權(quán)一并移交給孩子,讓(她)他試試“早當家”。也許起先一兩周他(她)會把家里的伙食弄得一塌糊涂,還可能會因大手大腳而出現(xiàn)“財政赤字”。但千萬記?。褐唤o建議,不給補助。經(jīng)過幾周折騰,孩子會懂得合理消費,計劃花錢,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點評: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讓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狀況,參與家庭開支計劃及管理,可讓孩子產(chǎn)生主人翁精神和對家庭的責任感,懂得維護家庭的利益,行事多為家庭的全局考慮。
平時,父母總是對孩子百依百順。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則,當孩子跨越了原則的底線時,父母終于對孩子做出了相應(yīng)懲罰。然而這理所應(yīng)當?shù)呢熈P卻被孩子牢牢記在心里,記恨許久。
方法:召開家庭反思會 定期召開“家庭反思會”,每人都總結(jié)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好,特別是對自己的愛護和關(guān)懷。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何不足與缺點,打算今后怎樣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適家庭狀況的“守則”及“獎懲細則”,作為對家庭中各成員實施獎懲的依據(jù)。
點評:孩子不會記恩,是因為家庭各成員之間素來沒有養(yǎng)成記恩的習慣。孩子會記仇,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太大,強烈的刺激令他(她)想不牢牢記住都不行。再加上家人對同樣犯錯的大人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常常令孩子覺得很不公平。定期召開家庭反思會,可讓“記恩”“思過”成為孩子處理家庭摩擦、調(diào)節(jié)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上街幫孩子買了件禮物,本以為會給他(她)帶來驚喜,卻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邊;為使孩子英語成績有所提高,特地為他(她)報個外語補習班,孩子卻咬著牙對你說:“媽媽我恨死你了!”若情緒激烈一點,還會用頭頂媽媽,用指甲抓媽媽。
方法:原則+自主 如果想給孩子禮物,可先定好大致的價錢,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選在這價錢范圍內(nèi)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門功課成績確實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選擇提高成績的辦法。如自己找同學老師補習,每晚抽時間復習,上周末補習班……如果孩子選擇的方法效果不明顯,再征求孩子的意見,及時改變方法。這樣,既堅持了原則,又讓孩子自己做了主。
點評: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識特別強烈,家長事事包辦會令他們十分反感。在堅持原則的基礎(chǔ)上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會使他們感到心理上的滿足。既然我們的目的并非操縱孩子的思想,指揮孩子的行動,那么這“雙贏”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滿意的,孩子定會因為你給予他(她)足夠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當工作了一天,面帶倦容的母親正忙忙碌碌地為家人準備晚餐時,家人卻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愜意地喝茶、看報、聽音樂,沒有一人前去幫忙。
方法:全家總動員 此時父親應(yīng)積極行動,號召孩子和自己一同上前分擔家務(wù)。父親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會使孩子懂得一家人應(yīng)彼此關(guān)心體貼,互相幫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長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參與家務(wù)勞動時,要把任務(wù)移交給孩子:“爸爸(媽媽)不在家,你是家里最年輕的,可要替我照顧好媽媽(爸爸)哦!”如果孩子尚未養(yǎng)成主動幫忙的習慣,可詳細囑咐,再時常打電話敦促一下。
點評:家長首先要彼此珍愛對方,對家里其他人為自己做的一切不僅心存感激,還要以實際言行予以回報。大人只有經(jīng)常讓孩子感覺到家人之間彼此很看重、很在乎,才能讓他(她)們逐漸明白家人對自己的重要性。那時,他(她)就很難面對家人的忙碌而忍心冷眼旁觀,置身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