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66歲徐女士曾經是個女強人,能言善寫,退休前是單位的業務骨干,退休后參加老年大學又是活躍分子,兩個兒子也都事業有成,日子本來過得很開心。不料7年前,徐女士開始懷疑老公有外遇,并且與第三者有了孩子。從此便丟棄了生活中的一切,一門心思到處打聽丈夫外遇的證據。她認為丈夫經常趁自己不在家時將外遇女子帶回家中,為此把家中的門鎖都換掉,自己外出時還要貼上封條;晚上睡覺時甚至會在床上亂摸,說是為了“找出穿著丈夫送的隱身衣的那個第三者”。從此,這個曾令人無比羨慕的家庭變得苦不堪言。
剛開始家人都沒往精神疾病方面想,于是一拖就是兩年。好不容易到了精神衛生中心就診,但由于用藥后徐女士出現不適感,不僅拒絕服藥,還不肯見醫生;而對丈夫的懷疑卻沒有絲毫減少,甚至變本加厲,鬧出許多洋相。無奈之下,家人只好送徐女士住院治療。最終,徐女士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障礙。
偏執性精神障礙又稱偏執型精神障礙或偏執性精神病,《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CSM-Ⅳ)叫妄想性障礙,或妄想型精神障礙,指的是同一種病。我國診斷標準中的偏執狂、妄想狂和偏執狀態,目前也歸在這一診斷名稱下。它是指一組以系統性妄想為主要癥狀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礙,若有幻覺則歷時短暫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況下,不表現明顯的精神異常。本病的妄想常具有系統化的傾向,病程進展緩慢,一般不出現人格與智能衰退,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適應能力。本病的病因目前不明,據國外統計,終生患病幾率為0.5%~1%。多發于中年期,平均初發年齡為40~50歲,男女患病率無明顯差異。多從30歲~40歲緩慢起病。
一些研究顯示,該類患者個性多有不健康的表現,比如主觀、固執、敏感多疑,對他人懷有戒心,以自我為中心,自命不凡,遇事專斷,不能冷靜面對現實等。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會受到不良事件的刺激,有時還會是很大的精神打擊,正常人在親朋好友或社會的幫助下,能面對現實,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忘不良事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正常人能從事工作并與他人融洽相處,也能聽從其他人的勸導。而偏執性精神障礙患者在遇到某種心理社會因素時不能妥善應付,而是將事實加以曲解,進而形成妄想并付諸于行動。
另外,生活環境的改變如拘役、移民、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隔絕等,也容易誘發本病。
對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建議給予必要的監管或住院治療,在藥物等治療進程中,還需家庭內部的溝通,改善家庭人際關系。
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和治療
檢查方法 頭顱CT以及MRI的檢查,必要時還需要行腦脊液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有顱內的感染。心理咨詢檢查,同時可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還需要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腦電圖等常規的檢查。
并發癥 常伴有反復控告、跟蹤、傷人、逃走或自傷、自殺等違法行為。
治療 較為困難,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可緩解患者的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針對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可選擇SSRIs類抗抑郁藥和苯二氮類抗焦慮藥。心理治療對偏執性精神障礙的療效一般。
宜吃食物 胡蘿卜、香蕉、哈密瓜、油菜等。
忌吃食物 咖啡、啤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