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GONE理論,對中國最后一家未被勒令退市的舞弊上市公司--上海康達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舞弊因子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證券市場的自我完善提出意見。
關鍵詞:康達新材;IPO造假;GONE理論
上海康達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專業膠粘劑生產研發企業之一。然而,大多數人了解這家企業卻是因為證監會發布的處罰決定書。這家公司在業績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做出“不存在重大會后事項”的虛假承諾,并在隨后發布的《上市公告書》中為粉飾業績而大幅虛增利潤。值得一提的是,康達新材先是騙過了IPO審核機制,又 “主動自首”成功搭上了新規實施前的末班車,逃脫了嚴厲的懲罰,堪稱一個黑色奇跡。為從源頭控制上市公司舞弊,我們必須利用GONE理論對這家公司進行分析,了解這家公司舞弊的動因,以及它“神奇”的秘密。
GONE理論認為貪婪、機會、需要和暴露是舞弊發生的四個因子。[1]相比于三因素理論,GONE理論進一步細化了外因和內因的不同作用,更具有指導意義。下面就對康達新材所面對的舞弊因子進行具體研究。
1 康達化工案中的舞弊因子
1.1 貪婪
“貪婪”指的是道德素質不佳。在本案例中,康達新材的管理層提出了如下理由:
1.1.1 虧損是“暫時”的、“可以彌補”的
康達新材樂觀地認為,一季度公司陸續與主要客戶簽訂了銷售合同,隨著訂單逐步履行,銷售及盈利情況將會好轉。[2]然而實際上,康達新材在上市首個年頭,凈利潤出現了45.3%的同比下滑,被稱為“新股業績變臉的典型案例”。[3]
1.1.2 舞弊行為是“輕微的”,并已進行改正
康達新材管理層回應稱:公司2012年半年報之后所有報告均不再有水分。”[2]實際上,公司2012年半年報業績大幅度下滑,就在于公司試圖把虛增的資產逐步“沖回”。該公司披露業績預測當日,公司股價重挫。 [2]公司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是不可彌補的。
1.2 機會
機會是實現舞弊行為的手段和途徑。[2]若缺乏內控的制約,管理層就有機會違規操作。該公司的內控存在以下缺陷:
1.2.1 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
在該公司《上市公告書》中,可以發現該公司的總經理由董事長兼任,常務副總經理由董事兼任,“兩職合一”現象非常嚴重。公司的治理層與管理層高度重合并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從而使內控沒能得到有效發揮。
1.2.2 獨立董事監督機制存在缺陷
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至少包括1/3的獨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位會計專業人士。”然而該公司董事會中只有三名獨立董事,未達要求。此外,該公司未按要求披露信息,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無法衡量。
1.2.3 相關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
在公司官網,我們可以發現公司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均在4月中旬之后才陸續發布,而公司的舞弊行為主要發生在3月至4月初。因此,相關制度沒能起到約束作用。
1.3 需要
需要是舞弊者的行為動機。 [2]康達新材存在如下“需要”:
1.3.1 上市
上市,是緩解資金壓力、提高知名度的一次機遇。然而,公司上市卻有嚴格的限制——必須保證“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及最近3年連續盈利”。康達新材2012年一季度業績的巨幅下滑,讓這家公司為上市而做的數年籌備盡數付之東流。不僅如此,受宏觀環境拖累,這家企業甚至有破產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管理層鋌而走險地粉飾業績為上市鋪路,幾乎是必然選擇。
1.3.2 謀求軍工合作
由于供求關系逆轉,新材料市場已成“紅海”。為此,康達積極轉型。成為軍用膠粘劑供應商是其發展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康達新材獲得軍工訂單的可能性并不高。不可否認,粉飾業績為康達新材獲得青睞起了作用。2012年中旬,康達新材通過認證,成為軍用材料供應商之一。
1.4 暴露
“暴露”因子包括舞弊行為被披露的可能性和對舞弊者的懲罰程度。我國證券市場外部環境尚存在如下缺陷:
1.4.1 IPO審計監管機制不健全
該公司在《上市公告書》中所附的是第一季度的財報。季度財報是不強制由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該公司的舞弊行為得以被成功掩蓋。該公司并沒有因“信息披露不全”而受到懲處。此外,對保薦機構責任重視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蒙蔽了投資者的判斷。
1.4.2 懲罰不夠及時、不夠嚴厲
直到2014年9月28日證監會才發布了處罰決定——“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3]“造假成本實在偏低。”媒體批評道,“與虛增業績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而言,幾十萬元的處罰仍顯得微不足道。”
2 康達新材案對治理會計舞弊的啟示
GONE理論指出如果不對4個舞弊因子同時控制的話,則舞弊發生的可能性極大。[1]
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①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②健全企業內部制度。
③控制企業不良需要。
④發揮監管威懾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華.舞弊審計學[Z].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
[2]臧允浩.康達新材IPO造假事發 股民疑其新業務存水分[EB/OL],中國經濟網,2014-10-27.
[3]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EB/OL]〔2014〕82號.
作者簡介:
趙健成(1994-),男,漢族,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12級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