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王昌利 袁邡
【摘 要】 通過實地考察和查閱相關文獻,匯總秦嶺太白山地區主要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分布、生長環境、藥用部位和藥用功效,以期為更合理地開發利用保護太白山地區藥用植物資源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太白山;藥用植物;資源
【中圖分類號】R93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3-0154-05
秦嶺是橫貫我國東西的著名山脈,是我國南北地理、氣候與水系的分界嶺。秦嶺主峰太白山位于渭河平原的南側,地理坐標為東經107°19′~107°,北緯34°40′~34°10′,海拔3767.2m,是我國大陸半壁最高點,森林植物以華北區系為主,兼有華中、華西、青藏高原區系成份,具有明顯的過度性植物特點。隨著秦嶺海拔高度的逐漸上升,氣候自下而上可分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等4個氣候帶。其土壤自下而上有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灰化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帶。同時,太白山地貌形態為東、西太白山及其間的主脊跑馬梁與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嶺和深切河谷的組合體,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嶺構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在2600m以上。從構造成因上看是一個斷塊山地,太白山占據了太白斷塊的主體部分。頂部微向西傾,東西長,南北窄,北坡極為陡峻;南坡較緩,河谷稍開闊。地理位置、地貌形態、水熱條件、干濕程度和海拔高度的差異使之形成獨特的太白山植物垂帶譜,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筆者對太白山地區的藥用植物進行了專項調查,并結合歷年來對該區域內幾個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調查的標本和資料,對該地區內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研究。
1 調研范圍與對象
1.1 實地調研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地區:藥王谷、七女峰、藥王廟。
1.2 文獻調研 分布在該區域內的可作藥用植物(包括大宗藥材、中草藥及民間習慣用藥等)的植物名、中藥名、效用及分布[1-8] 。
2 太白山地區藥用植物資源
太白山地區藥用植物大多為櫟林、針葉林、草本植物,喬木較少。根據對有關資料的整理和調查,太白山地區常用的藥用植物資源32科,94種,見表1。
3 結語
目前,天然而具有長期民間應用基礎的中藥及傳統藥物已成為新藥開發和投資的熱點。秦嶺是亞洲東部暖溫帶的分界線,又是南亞季風與東亞季風交匯影響的季風邊緣區,不同環流系統造成了秦嶺南北氣候的較大差異性,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與藥材資源。陜西省擁有中藥材資源達到4700種以上,其中植物藥材達到3219種[6] 。此次調研主要針對秦嶺太白山區域野生藥用植物,特別是民間外傷和骨傷科常用藥用植物,在當地俗稱“七藥”[3] 的珍貴民間藥物。經調研,該類藥物資源隨著經濟發展和民間應用的失傳,現已處于瀕臨枯竭狀態。因此,保護和開發應用“七藥”資源,建立藥用植物資源數據庫,加強該類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深化野生變家種及引種馴化研究,運用生物技術緩解資源壓力,做到合理開發與保護生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為中藥多樣化和現代化及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穆毅.太白本草[M].陜西: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66.
[2] 宋小妹.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26.
[3] 毛水龍.秦嶺七藥[M].陜西: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1-66.
[4] 陜西省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組衛生辦公室.草藥性書[M].陜西: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組衛生辦公室內部資料,1970:9-87.
[5] 中國中醫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第一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246.
[6]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98.
[7] 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嶺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8] 《華山植物志》編輯委員會.華山植物志[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7.
[9] 梁宗鎖.秦嶺藥用植物資源及利用[M].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