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學校的核心價值與追求,指向的是每一位師生的幸福人生。師生通過教育生活的點滴進步與成功獲得幸福體驗,享受成長的愉悅和快樂。校長是學校核心價值的締造者,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著的智慧管理,構建學校文化,引領師生勇于追求教育幸福。教師是學校核心價值的引領者,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完善自我,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關鍵詞】現代學校;核心價值;師生;幸福
【中圖分類號】G4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1-0019-02
【作者簡介】張炳華,江蘇省東洲教育集團(江蘇海門,226100)總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特聘教授。
學校的核心價值,是學校整體發展的一整套觀念體系。它具有獨特性,是學校精神的集中寫照與反映;它具有朝向性,是學校正能量的集中體現,引導和塑造師生的態度和行為朝同一個目標邁進;它具有凝聚性,當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被學校成員認同與接受后,團隊的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都將大大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也將“水漲船高”。所以,學校的核心價值與追求,是現代學校在教育新常態下高位發展的重要指標。
一、“讓每個師生擁有幸福人生”是現代學校的核心價值追求
過幸福快樂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質追求。這種生活指向的是美好的人生,詩意的人生。而通過“過著”獲得這種生活的群體,毋庸置疑,是“每一個師生”,是生活在同一個教育空間中的所有成員。因此,“讓每個師生擁有幸福人生”,應當是所有現代學校不可替代的、最根本的核心價值,是學校每個成員共同的追求與信仰,也是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承認、理解、信奉和遵循的教育行為準則。
它最直觀的體現,是學校團隊的每個成員在教育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獲得進步與成功,并獲得一種特殊的生命體驗,那就是幸福。而這種幸福的體驗具有教育所特有的印痕:
第一,應該允許一點一點很微小的進步和成功。教育的普遍性規律決定,每個師生的成長只會以“小面額”“零存”的形態出現,而絕非是“大資金”“轉賬”的形態出現。“零存”的幸福是常態的幸福,也才可能在慢慢咀嚼和品味之中實現幸福人生的穩固和久遠。
第二,應該面向終身發展的進步和成功。教育一定不是當下的急功近利,而是面向師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慢教育”已經成為現代學校的共識。
第三,應該允許有差異的進步和成功。學生作為社會性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存在著差異。崇尚自由,追求個性,是教育使命所在,它促成現代學校不斷加強探索和實踐“面向個體的教育”,也對學生個性化成長給予了極大的寬容和接納,甚至在不斷鼓勵這種差異的存在與發生,為特殊教師設“特區”,為特別學生亮“綠燈”,為特殊的班級置預案,為特別活動設預景。因此,當傳統的教育管理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喜歡“強制執行”的時候,現代學校的教育管理則強調“無規矩也可以成方圓”,完全允許“內圓外方”,甚至“內圓中方外美”。
第四,應該是均衡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和諧共存。事實上,我們都很清楚,均衡教育是締造和諧社會的需要,而精英教育是實現強國之夢的需要。教育切不可以一概全,矯枉過正。
二、校長是現代學校核心價值的締造者
縱觀國內外名校,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價值,往往充滿首任校長的氣息和氣質,是他賦予了學校靈魂和生命。
他是師生幸福人生的經營者。他始終踐行“發現、民主、對話、關愛”的人文管理,讓學校笑聲朗朗、書聲朗朗、歌聲朗朗,讓校園生活成為學校每個成員終身美好記憶的巨大源泉。
他是校園生活的點評家、演說家。他用充盈著個性色彩的生活、教育、教學、師德、教師培養格言,讓每一個師生都感知教育的激情與活力。
他是學校文化的草根行動家。他通過對團隊成員的引領、培植,締造學校文化,并使之成為一種傳承和愿景,繼而逐漸完成創新和重建,讓學校文化成為無處不在的“空氣”,浸潤也溫暖著每一個師生。
他是師生精神家園的領袖。他通過推動學校、教師、學生的持續發展,實現著自身的人生價值。也就是說,在成就學校的同時,成就團隊,成就師生,也在成就自我,成為師生的精神領袖。領袖,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卓越的個人影響力自發形成的。這種影響力來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善良、真誠、寬容與正直,也來源于他的個性魅力——獨特、純凈、豐富、深刻。他殫精竭慮謀劃學校的發展,終日思考為師生服務。他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以業務型、學者型的姿態構建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學校。因為他深知,一個有活力的學校必然有一個有活力的校長,一個有活力的校長才會充滿朝氣,懷揣理想,富有詩意追求,具備創新思想和創新精神。
他帶領學校實現著質的超越。一位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校長的角色決定他一定是學校的核心所在,在學校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對于核心價值的引領,傳統校長和現代校長卻有著顯著的不同。傳統學校依靠的是校長的能力,而現代學校依靠的則是校長的領導力。校長的領導力是校長與他的追隨者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長與追隨者為完成共同的目標而迸發的一種思想與行為的能力。
所以,校長先是精神領袖,然后是行政領導。前者必須做正確的事,要確定一個團隊努力的方向和價值的追求。后者必須正確地做事,帶領團隊明確做事的規范和程序。對于現代學校而言,這兩種角色缺一不可。
三、教師是現代學校核心價值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教書育人,教師的天然使命。
教師通過教書育人,點燃了教育的光芒和民族的希望。中國特色的現代學校的價值追求,在于明確自身的歷史擔當和坐標路徑,大力弘揚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著高度國家認同的一代代優秀人才。所以,教師通過努力,讓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深厚沃土,健康成長的幸福樂園。
教師通過教書育人,點燃了每一個個體的生命之光。在成為學生人生“總開關”的開啟者的同時,開啟自己的夢想,激勵同伴追逐教育理想;在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引路人的同時,引領自己走向生命的絢爛,也與同伴相扶相攜體驗教育的快樂,讓校園到處流淌著“奶”和“蜜”,讓校園四處充溢著幸福的甜味和暖意。
所以,一個人遇到好教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教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擁有一批好學校是民族的希望。
而事實上,現代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搖籃,也是培養教師的土壤。在“讓學校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策劃中心”的同時,設立“教師發展中心”,開展“夢想起航”等極具激勵作用的系列活動,喚醒教師自我成長意識,尋找人生價值。
“學而從教”也許是一種偶然的選擇,但“學為人師”肯定是一種崇高的追求,而“學為良師”則是一種更高的境界。因此,“做學生喜歡的教師”,當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信仰和追求。
學生喜歡的教師,一定有明確的教育追求。他能將新的教學理念不斷轉換為自身的教學行為;能在不加班加點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帶著問號離校;能把后進生教好;能在本學科的教育科研中展露才華;能在“得法”中“懂法”;能在“均衡”中提升“精英”。
學生喜歡的教師,是學生的人生導師。讓學生喜歡、想念的教師,他不做只會備課、上課的教師,因為這樣只是學生的“師傅”;他會教并教會學科知識,讓“教師”名副其實;他會想盡辦法“被學生喜歡”,努力成為“名師”;他會與學生分享人生智慧,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學生喜歡的教師,定會做“家常菜”。最好的菜是家常菜。教學同理,最好的教學往往最簡單、最樸實,因此他會用明明白白的話去講學生不明白的道理,在“原生態”中尋找教育的真諦。
學生喜歡的教師,是可以“無中生有”的教師。因為他已經改變一種習慣并形成了另一種新習慣,那就是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常常對短處的評價“缺斤少兩”,而對長處的評價卻又“一兩變一斤”;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從來都是“哪壺開了提哪壺”。
因此,學生喜歡的教師,潤物細無聲中傳遞和引領著學校的核心價值,成為學生實現幸福快樂人生的重要保證,也成為他自身體驗教育幸福的重要平臺,更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價值尺度。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教育的指向是人的幸福,其實教育本身不也充滿了快樂和愉悅嗎?讓每個師生擁有幸福人生,這一現代學校的核心價值追求,當是現代學校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應有思考和理性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