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 鄭彬昌
人口不足10萬人,人均耕地不足0.6畝,這里卻是中國最大的粉葛(葛根)生產基地,年產粉葛約占全國的1/6,2013年獲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這就是廣西藤縣和平鎮。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07萬元,比全縣平均水平8 045元高出2 000多元。
1 ?立體種植,一畝變兩畝
走在和平鎮的村屯,放眼所及都是綠油油的粉葛田。1 m多長的粉葛苗附桿而上,行間套種的農作物,有香芋,有蔬菜,有花生。
“和平鎮田地少,人均半畝多一點,農民只能在立體種植上做文章。”和平鎮鎮長朱炳新說,農民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根據粉葛與其他作物高稈與矮稈、富光與耐陰、早熟與晚熟、深根與淺根等不同特性,利用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的時空差,合理地實行科學的間種、套種、混種等種植方式,形成多種作物、多層次、多時序的立體交叉種植結構,創造性地摸索出“粉葛-香芋”“粉葛-花生”“粉葛-大豆”“粉葛-蔬菜”等種植模式,使一畝地變成了兩畝地,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肥水,節約了成本和人工。
據介紹,和平鎮粉葛種植歷史悠久,清朝后期以來,這里就是大肉粉葛的傳統產地。因其具有個大、皮薄、質嫩、粉多、無渣、味甘等優點而聞名遐邇。
龍塘村的吳東林,外出打工多年,近兩年看到種植粉葛的效益和前景越來越好,毅然回鄉租地,種植了約8畝粉葛。按去年的行情,收購價為每公斤4元左右,粉葛畝產大約25 008萬余元,刨去成本,純收入達到6萬元左右。
記者問:“8畝地的粉葛,你一家人能忙活過來嗎?”吳東林答“葛根生命力強,適應性強,耐旱、耐寒,管理簡單,每年春季開始種植,冬季則坐等收獲,實行立體套種,其他農作物一起護理,節省了人工,8畝地不在話下。”
談到未來計劃,吳東林透露,將嘗試找人合作,成立收購團隊,代挖收購其他農戶的粉葛,然后再轉銷給進村大規模收購的企業和收購商。
和平鎮一份統計材料表明,該鎮粉葛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3萬畝以上,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1/6,是全國最大的粉葛種植生產基地。去年總產量超過8萬t,產值5.04億元。
2 工農牽手,延長產業鏈
在藤縣萬家歡粉葛種植專業合作社粉葛加工廠,記者見到工人正將粉葛進行清洗去皮,再把粉葛放到傳送帶完成榨汁、烘烤等程序,最后在產品車間里出來的就是葛粉,再對葛粉進行預包裝。
該合作社董事長張傳家介紹說:“粉葛經過深加工,整棵粉葛都被‘榨干吃盡,塊根既可以加工成葛片、葛粒、中藥材、葛粉,葛蒂還可以加工成葛根茶,葛藤則可以加工成葛種賣,這樣附加值增加了很多,農民的種植收益大為提高。”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和平鎮在延長粉葛產業鏈上下苦功夫,成功引進3家粉葛加工企業,并按“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模式發展。目前,3家企業日加工粉葛20多t,年總產值9 500多萬元,主要產品有葛茶、葛面、葛粉、葛飲料、葛片等,現在,正積極探索向食品、藥品、保健品等消費領域擴展。
在營銷方面,和平鎮成立了粉葛產業發展辦公室,并打好“樹葛牌、建葛網、搭葛臺、申葛鄉、選葛會、延葛鏈、辦葛節”等“葛”系列牌。目前,和平鎮已向區農業廳申報“粉葛之鄉”稱號,注冊“和平粉葛”商品標志,向國家申報粉葛地理標志保護,以此進一步提升和平粉葛的知名度。目前,和平鎮已與廣州、上海、福州等地購銷商形成銷售鏈,同時通過廣東的進出口公司出口到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將采取獎補的方式增加種植粉葛2 000畝,通過資金扶持等方式,促進粉葛加工企業做強,讓和平鎮粉葛不斷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朱炳新說。
3 ?科技護航,打造示范區
在粉葛種植中,和平鎮大力推進“十百千”產業示范工程粉葛種植項目,提高科技含量,把測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技術打包在項目實施中,不斷做大做強粉葛產業。
記者在龍塘村村民吳東林的粉葛種植基地看到,連綿成片的粉葛苗葉綠油油的,長勢喜人。吳東林說,之前家里種植2-3畝粉葛,每公斤3元的價格,年收入才2萬多元,收益不大。自從有了“十百千”粉葛種植項目后,家里3個勞動力全部投入,能種的地方都種上了粉葛,去年的收入減去成本還有6萬多元。
吳東林說:“政府對我們種植粉葛大力扶持,一畝地有兩包化肥獎補,實行測土配方施肥,這樣種出的粉葛產量高、成本低,效益也更好。”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起,和平鎮每年建設一個生態高效的粉葛科技種植示范基地,每個基地落實一名技術人員,實行“一條龍”服務,以科技護航粉葛種植。
前年,該鎮還與廣西大學農學院“聯姻”,進行技術攻關,培育出“桂葛1號”粉葛組培苗,并開始試種,當年即取得了成功。
“前年我從廣西大學農學院訂了1.8萬株組培苗回來,試種了15畝,收效比普通苗好。”粉葛組培苗試種戶喻福強說,“我的粉葛比正常的種植時間遲了近2個月,但畝產仍有2 000多kg,而且賣價要比扦插苗的粉葛每公斤高出1元,每畝多收入200多塊錢。去年我擴大粉葛組培苗種植規模,發展到100畝,因為是按時令種,每畝比普通苗增產500 kg。”
“粉葛組培苗是經過脫毒培育的,優點一是抗病能力強,農資投入每畝也少花100元左右;二是畝產比扦插苗要高出大約二成,成品賣相好,每畝可多收入500元左右。”藤縣農業局農技人員黃恒文介紹說。
據悉,該鎮今年的粉葛種植又被列為自治區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項目,示范區包括和平、陳塘、新平3個村委46個自然村,核心區建立標準化粉葛生產基地3 500畝,輻射帶動2萬畝,以及建設占地200畝的農貿市場、連塘水庫、500多畝名特優水果基地和200多畝“桂葛1號”粉葛新品種的福強家庭農場等,2015年度項目建設投入為4 700萬元,目前已進入基礎建設施工階段。
該示范區以生態休閑園和粉葛、水果產業“一園兩業”為主體,融現代農業生產和觀光旅游為一體,推動全鎮粉葛應用綠色防控和標準化生產技術,致力打造綠色、有機食品,到2016年底綠色農產品將達到2-3個。
(摘自《廣西日報》,2015-06-12,周 ?映,鄭彬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