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梅
引 ?言:徐業毅老師是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其學術成果可謂文章豐厚、不乏專著,其教育思想則是深刻廣博、新銳獨特;但他曾是一所鎮辦中學里的一名普通教師。他早過天命之年,竟仍當班主任,仍上專業課;他的語文課深受歷屆學生歡迎,考試成績總能名列所在年級前茅。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已將這位“草根”教育專家、“布衣”特級教師作為研究課題立項,此《教育真假說》即是我們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之一。
徐業毅老師對于教育之真假有過非常獨到的見解,教育的本質倘若用一句話將其說白,竟然就是你“哄”我、我“哄”你的事。他提出了一個完全與眾不同的新銳命題,走近“假愛”,調適真愛。
一說假字,就讓人覺得不好,似乎這命題已有了問題。那我們就暫且將這假字擱下,先說些真的。家庭中,夫妻倆之所以常常是冤家生死對頭,也許正是由于你們動了真愛。一真愛,雙方的要求就嚴格就高了,就容易生氣鬧別扭。單位里,男女同事一般總能相處得很好,抑或原因也往往是他們都在做著假愛的游戲。
這真與假的問題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是頗有啟示的。教育歷來倡導一個真愛,教育的實踐卻給了我們種種悖論。我們的一些失誤,有時不是因為老師們不真愛,也許倒正是因為你太真了。一動真,就十分計較、敏感多疑,就會抓住不放。教師的孩子不適宜放在自己班上,原因就在這里。那是你自己的孩子,要求自然比較高。你跟他只能動真的,是愛之沒商量的事。你的眼睛總注意著她,嘴也整天掛在他身上。什么話都會說,什么事都要問。孩子常常處在一種緊張壓抑的狀態,聽了你那些永不變更的話,心里就煩得要死,實在難以達到你那種種要求。你便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動輒生氣。這樣的教育不能不說充滿了失敗感。
教師家的孩子是這樣,熟人家的學生也會出此類問題。一位學生,老師本不“認識”,一視同仁地對待他。老師教得好好的,沒有額外的精神負擔;學生學得也還可以,為自己設置了一定的精神屏障。
不久這位學生家長“認識”了老師,而且適中地表示了點意思,向老師打了招呼。這一來就要對他給予特別關照了,關照的結果有時恰恰相反。
老師會突然發現,這學生聽課老走神,回答問題不得要領;記憶力不行,記得慢忘得快;語言滯澀,字也寫得笨拙。你甚至還察覺他竟有其它一些很不好的習慣,上課時喜歡摳鼻子咬手指蓋,擺弄尺子玩鋼筆。這些毛病都是以前沒有發現察覺的,現在全被你一一覺察發現了。
于是你努力要改變他,一心想教好他。實際的情況卻是,你叫他這樣做,他做不到;你叫他那樣改,他也改不了。你是動了真愛的,所以特別執著;但同時你覺得這位學生也相當固執,甚至固執得有點古怪而不知好歹。這位被你動了真愛特別關照的學生,越關照越糟糕。你終于嘆氣,不得不對該生家長歉疚地表示自己實在沒有高招,宣布這學生不行。這不能不說是個真愛的悲劇。
假愛的結果有時卻不是這樣。徐業毅老師有過例證:一次他去一位朋友家,見其正為小兒子的學習生氣。說起孩子在校的表現,朋友深嘆了一口氣:班主任對我們家這孩子是一頭腦子。
這時正在那邊寫作業的小兒子卻轉過臉來反駁道:就不!昨天運動會上,班主任老師坐在我后面,有一次還一下把我摟在懷里。
聽了這話,徐老師和朋友相視無語,但徐老師的心里著實一震。這樣一個調皮的孩子,對這樣一種愛的細節,心靈竟是如此敏感。那位班主任老師或許是看到本班的學生跑了個第一名,一時高興順手將前面這位調皮的男孩子摟了一下。
這個愛的小動作是那樣隨意,但對這位學生卻有一種異樣的積極心理暗示作用。自己雖然很調皮,老師也經常整治他,但心里對他還是很好的。他記著了,還有希望。
這一點是何等重要,說不定就有一個人生的轉折。如果孩子自暴自棄也絕望的話,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我們真該感謝那位小學老師這個隨意的愛的小動作。
這偶然與隨意的例子與我們文章前面例述的真愛的情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種是愛的壓抑與別扭,另一種則是愛的輕松與和諧。真可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筆者對此亦深有同感:課堂上你發現一位女同學身體不適,隨口關照了一句,課間操可以不去。下課了,你和同學們站在一起,無意間用手撫摸了一下身邊一位男同學的后腦勺。下雨了,你很自然地將自己的雨具讓給一位遠路的同學。批改作業,你即興在某位同學的本子上用紅筆多寫了幾個字,有進步,或干脆就是一個好字。家長來訪,你沒有說出一位同學在校犯下的一個不小的錯誤,卻提及該生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優點。考試時,一位學生企圖作弊,你沒有立即點名沒收起其試卷,而是看了他一眼,對其意味深長又嚴肅關切地一笑。一位同學未吃早飯就到校,你掏出錢來真誠地叫他去買些早點來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教育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舉重若輕。不乏其假也頗具其真,是假愛之真愛,是調適性真愛。它們雖然均為平常瑣屑之事,但都充滿了理解和體貼,因其理解與體貼,所以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很好的教育效果。
常聽一些優秀教師的家屬們這樣抱怨其優秀教師:他們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孩子,一包快餐面就把孩子打發了;可對那些學生卻是關懷得無微不至。他們愛學生遠遠超過愛自己的孩子。其實這只是事物的表象,并非深層的內質。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優秀教師深愛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種真愛,因是真愛,所以就不必掩飾情感,無需顧及小節。他們對學生的愛則是另一種愛,我們不妨把它叫作“假愛”。這種愛恰恰要有所掩飾,特別得注意小節。那些優秀教師愛自己的孩子遠勝過愛他們的學生。結果是你真愛,人家說你不愛;你“假愛”,人家卻認為你愛得無微不至。
事情全真了不一定能辦好,全假了肯定不行。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有時竟能事半而功倍。藝術上講究一種像與不像的效果,教育上或許也存在著一種真與假之間的境界。從哲學的觀點看,客觀事物的許多狀態都是真真假假,對立而統一的。水至清而無魚,人至誠則無友,教育至真恐怕也就很有那么一些差生乃至流生了。
真愛有時反而失去了愛,甚而演變出一種恨來,至真或許就不顧場合,不管態度,不講方法,因而也就至蠢了。真愛看起來關懷得無微不至,有時卻伴隨著一種對受愛者的折磨,一種從形體到精神的折磨。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才舒服,其實當你感覺最好受的時候,說不定正是對方心里最難受的時候。
徐業毅老師提出了一個走近“假愛”,調適“真愛”的命題。這“假愛”、這調適性“真愛”,就是將你內在原質的真愛,有所抑制,進行一些調適,甚至來點包裝。這“假愛”上加了引號。這里的“假愛”實質上還是“真愛”,只不過這“真愛”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真愛有所區別。它是一種經過包裝,被克制了的調適性“真愛”。
我們認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僅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真愛還是很不足的,還應具備一種走近“假愛”的教育膽識和調適“真愛”的職業素質。
這“假愛”、這調適性“真愛”,其內核雖是真愛,表象卻是偶然與隨意。載體是教育教學中的細節,要義是理解與體貼。特點是著眼于受愛者,而不是立足于施愛者,不是以教師的主觀動機為標準,更多的是以學生的客觀需要為目的。其方法則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多鼓勵表揚少求全責備。不管得太嚴攏得過死,盡可能給學生自我發展的時空機遇。特別尊重學生的人格。甚至對他們的一些“缺點和錯誤”有時要有視而不見、見而不問的勇氣和魄力,而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又格外關注、能夠等待。一個學生能否成才,有時就在于老師是否具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
走近“假愛”,調適“真愛”的效果如何,不僅取決于方式方法、手段策略、技術藝術的高低,而且與教育者的能力文化、氣質形象、性格品行、情感心態等多方面素養的優劣有關。這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素質的一種較高的綜合要求。那些成功的“假愛”、那些恰如其分的調適性“真愛”,其教育細節,看上去偶然隨意,實則是一個教師優秀職業素質自然而然的流露與體現。有勇氣走近“假愛”,且能夠調適“真愛”,是一種很高的教師職業素質的表現。其結果是使我們的一些老師獲得了很好的聲譽,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則讓眾多的學生感受到一種實實在在、平等而廣泛的真愛。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業長足進步。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令差生逆轉、優生奮進。它給予同學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真正的思想與情感方面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