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菲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高效,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注重評價的方法、功能及效果。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現略談一二。
(一)教學評價的方法。教學評價由校級評價、組級評價和自我評價三級組成。校級評價,即由校評價小組組織的評價,每學期有計劃、有目的地確定10名左右的教師作為評價對象,對每個評價對象在一學期中分階段選擇三節課進行追蹤,通過評價,由評價小組組長與個人交流,同時校長要針對傾向性問題在教學分析會上提出改進的意見。組級評價,即由各學科教研組組織的評價,每學期選定本組2名左右的教師作為評價對象,通過評價共同探討本學科教學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起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自我評價,即由每位教師在每學期選兩節課,依照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完善。評價的具體方法是,確定評價對象后由評價主體依照評價方案的要求,對評價客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按五大系統——德育系統、知識系統、能力系統、信息系統、動力系統分20項指標因素,先定性分等,再按權重系數賦分量化,計算出平均分,然后寫出定性意見,歸入本人教學檔案,評價小組據此與評價對象交換意見,充分肯定成績,誠懇指出不足,有理有據得指出這節課哪些指標因素發揮得好,哪些指標因素體現得不充分,明確今后改進的方向。這樣主客體結合的評價,既為教師們樂于接受,又比較科學合理。
(二)教學評價的功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激勵功能——教學評價是促使教師教改動機形成的激勵手段。由于評價強調施教者本人的積極參與,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自評和互評可以激勵起教師不斷改進教學的積極性。評價對教師既是壓力,又是動力,使教師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導向功能——每次評價后教師們都要認真地復現被評價的教學過程,針對評價小組意見,努力在下節課中有所改進,這樣促使教師們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精心鉆研教材,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鑒定功能——次評價就是對一節課的教學效果的判斷,多次評價就是對教師在這個時期內教學水平的鑒定,隨著教學檔案的不斷充實,教師的業務素質大體得到了客觀的反映。整體功能——由于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基本概況了教學過程中諸環節多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對教師的思想品質學識水平、心理素質乃至于具體的教學基本功能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樣加速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
(三)教學評價的效果。教學評價的多種功能的綜合發揮,促使廣大教師產生了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心理需要。這種需要的指向目標又十分具體,從而形成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強烈動機。評價的效果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普遍注意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渴望
開展評價前,有的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呆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常常是教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確實懶懶洋洋。課堂評價中的二級指標:興趣性,啟發性,參與率,情感協調等內涵要求,使這些教師開始認識到興趣和愛好是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而且只要教師理解求知興趣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不難做到的,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促使教師們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動腦筋。比如舞蹈老師在教學時,就可以結合一些多媒體等播放相關的舞蹈畫面,用生動的視覺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們目睹色彩強烈、變化明快、動感十足的畫面,精神愉悅,這大大喚起了求知的渴望,也想躍躍欲試,這就為學生進而上好舞蹈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課堂上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面向全體學生教學
由于招生、中小學銜接以及教學中的分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教師常常偏愛優秀生而忽視差生,使教育中分化現象愈加嚴重。課堂評價中的以下二級指標諸如參與率、教育思想滲透、嚴格要求、師表作用、動腦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學法指導等都對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厚愛差生提出了具體目標。通過評價,學校要堅持做到層層規劃、精心部署,按年級,每個年級有每個年級的目標和任務。要求教師課堂教學要因人施教,要以中差生為主要對象,既使學生吃得飽,也要使差生吃的了,調動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此外,評價的效果還可以表現為:更加重視概念的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雙基;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明顯增加,提高了教學密度。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應該克服困難,堅持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以評價來促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切實可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和效果十分明顯,它能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斷高漲,形成講理想、講奉獻、嚴謹教學、埋頭苦干的良好教風,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