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良
【摘 ?要】
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雖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和改進,但是逐漸失去了語文本身的內涵,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找回本真,展現語文自身豐富的內涵,明確自身責任,一直是語文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回歸本真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本真
語文教學在不斷改革中變得讓人眼花繚亂,教學改革和課堂方法層出不窮,但是經過靜心審視就會發現,在這些虛假繁榮的背后,語文課的教學正在逐步失去其本真。那么,語文教學到底應該教些什么呢?這些看似簡單也看似清楚的問題,卻在當下變得模糊了,小學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筆者認為值得當下每一個語文教師認真的深思和探究。
一、展現語文本身豐富的內涵
語文是一門非常有魅力的學科,充滿著感情、智慧、詩意,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但是,在當前的一些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盲目地將教學參考書奉為“圣經”,遠離生活實際,甚至將教材內容強行灌輸給學生,或者肆意拔高,學生既無法理解,更不能領會其中深層次的人文內涵,這樣的語文教學無益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無法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筆者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一文的教學為大家展示如何用豐富的感情展示出語文本身的人文內涵。
師: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小英,面對大家的掌聲,你想對大家說什么呢?
學生甲:謝謝大家,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鼓勵,我非常激動,除了感謝,我給大家深深鞠躬!
學生乙:謝謝同學們,我這精彩的演講與同學們的鼓勵和支持是分不開的,請同學們放心,我會在今后的道路上變得更加堅強!
學生丙:謝謝大家的掌聲,這掌聲是鼓勵的掌聲,讓我更加堅定了前進的勇氣,我會永遠記住同學的掌聲!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這掌聲里面充滿了鼓勵與信任,充滿了信任與尊重,充滿了喝彩與贊許,也充滿了同學們的愛心。假如小英同學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作為同學,同學們想用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告訴小英什么呢?
學生甲:小英同學,你是好樣的,我們為你喝彩!
學生乙:小英,你的演講真的很精彩,普通話也非常標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學生丙:你的演講真是太棒了,作為你的同學,我們以你為榮,我們向你學習!
師:同學們都表達了對小英同學的敬佩之情,那么,就請同學們用心與小英交流,走進小英的情感里,陪她一起微笑、流淚,和她一起感動、堅強,請把你的感受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大家一起大聲朗讀這篇文章。然后同學們非常投入,也非常動情地大聲朗讀。
這個案例成功運用了移情體驗的教學方法,將語文本身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充分展示給了學生,讓學生受到感染,在置身故事主人公的角色下去體驗、探索、想象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最后與主人公產生共鳴。只有讓學生在經歷過朗讀和感悟之后,才能真正將學生的潛能釋放出來,并且獲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情感和智慧更加豐富起來。語文教學就是要立足文本,挖掘其中資源,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學生,用豐富的情感熏陶學生,用感人的精神陶冶學生,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就需要這樣的教學才能展示出來。
二、明確語文自身的責任
語文的學習,是為學生一生在打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最基礎的寫字、識字、寫作、閱讀。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也是忙忙碌碌,但是卻沒有效果,相反,卻將語文的本真在這喧鬧中淹沒了。結果只能是學生對于該讀的書、該寫的字、該思考的問題、該品味的語言等等基礎知識都沒有好好的做到和領悟到。筆者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學會查“無字字典”》一課的教學探討一下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師:本文中,對于“驕陽似火”這一成語,爸爸是如何解釋的?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下。(學生找出來,并且大聲讀出來)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爸爸解釋“驕陽似火”這一成語時用到了什么方法?
學生:文中爸爸是用自己所看到的現象來對這一成語進行解釋的。
師:非常好,那我們也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對身邊一些現象的觀察來解釋“驕陽似火”這一成語。
模擬句式:
你____,__________,這就是對“驕陽似火”這一成語最好的解釋。
學生甲:你摸,臉盆里面的水已經曬得很熱了,這就是對“驕陽似火”這一成語最好的解釋。
師:這位同學運用觸覺,通過水盆里的水變熱這一現象解釋了“驕陽似火”這一成語,非常好!
學生乙:你聽,中午樹上的蟬一直在叫,嗓子都快叫破了,這就是對“驕陽似火”這一成語最好的解釋。
師:很好,這位同學運用了聽覺,通過樹上蟬的叫聲這一現象解釋了“驕陽似火”這一成語。
學生丙:你聞,馬路上的柏油路都曬出糊的味道了,這就是對“驕陽似火”這一成語最好的解釋。
師:非常好,大家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查“無字字典”的能力了。
這一教學案例從教材出發,立足語言本身,增強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體驗,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生活經驗,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悟語言,學習語言,并且熟練的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停留在學習驕陽似火這一成語及其解釋上,而是更加深入地挖掘,引導學生利用填空的形式將自己對這一成語的理解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還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抓住了語文的本義,強調了語文的本真,散發出濃郁的語文的味道,提升了學生語文素養。
引用一句古詩來表達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希望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能夠在課改的浪潮中滌蕩自我, 洗盡鉛華, 回歸本真, 咬定“語文”不放松, 扎根學生的心田, 長成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 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撐起一片濃蔭,這正是語文的美好愿景和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