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地到處都是高大的玻璃寫字樓、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人們忽視了情感的表達。建筑不僅是生活的場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園。文化留存于建筑的每一個角落,融匯于城市生活的全部過程和每一個細節,對人們的生活、行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環境和氛圍同樣非常重要。城市建筑設計師需要追求感性,有用生命做設計的態度,設身處地地想設計。
關鍵詞:設計;城市建筑;感性認知
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不斷進步,經濟迅猛發展,科技突飛猛進,可是這個世界顯得實在有些浮躁,有些城市建筑設計師為了滿足心理那一點點的虛榮心,自以為在追隨所謂的時尚設計潮流,去效仿國際知名設計師的方案,在別人設計基礎上稍作改動就署上了自己大名。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筑幾乎都是一個樣子,放眼望去,失去了本民族的味道,丟掉了自己傳統的東西。
世界各地到處都是高大的玻璃寫字樓、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人們忽視了情感的表達,也是設計界的一大弊端。如今設計已成為了一種商業手段的代名詞,走進商場、書店等到處標有“設計”二字,純因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謀得一些經濟而略施計策。對城市建筑設計要有發現美的認知,這種認識就是知識,把所有具備的知識完全消化、隨時運用,成為有助于設計的東西,這才是智慧。羅丹說: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1]。
設計需要追求真理、精研窮究,一種慈悲的情懷,一種憂患的意識,一種精研窮究的學術精神[2]。這樣的設計才能澄懷觀道,靜觀萬物,不為時尚所惑,不為煩躁所蔽。設計師要懷著純潔的心情、執著的精神,設身處地地思考設計。我們要呼喚城市建筑設計,回歸感性認知。
一、城市建筑設計的美學意義和價值
城市建筑設計要有視覺美感,建筑的呈現要美,同時觀看城市建筑的人對美也有要一定的欣賞能力。雖然每個觀賞者都有一雙的眼睛,但是城市建筑設計所要傳達的最深刻的秘密僅僅靠眼睛捕捉顯然是不夠的,還需心靈的體會,建筑的藝術美感無論是對于欣賞者還是對于創造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建筑設計留下來的不僅擁有美學價值同時是文化、歷史價值的精華設計,擁有感性特點,反映一個時代的成果。現在建筑遍布世界的高樓,鋼筋混凝土建筑,回望古今能被留下來的有價值的著名建筑,都能反應一個時代的成果。如中國北京的傳統合院式建筑“四合院”、意大利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的“米拉公寓”等。
二、城市建筑設計和環境的聯系
韋太默首先提出組合原則,主要是指那些使得某些“部分”之間的關系看上去比另外一些“部分”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的因素[3]。在城市建筑設計中一個城市中的寫字樓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中的四合院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和它的周邊建筑、景觀都是相互聯系的,同時影響城市的整體設計。
三、城市建筑設計中人們的審美體驗
人是城市建筑的使用者,城市建筑和人要有情感上的交融。世界各地的人們生活方式不同,因而也并不是都適合生活在一樣的建筑里,設計師忽視了建筑與人民情感的表達。建筑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優秀的城市建筑能給人們帶來舒適的享受和豐富的精神的體驗。城市建筑設計最需要人心靈的體驗,使人們生活在其中感覺愉悅、放松,而不是對城市建筑設計的恐懼感。
當代社會應該重視的,而恰恰被淡漠了的,是人的感性情感。城市建筑設計要有生命力,是形態的本質。設計要有情感,在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情感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古人說“道始于情”,如果設計離開人的情感,不以人的情感為基礎,一切文明禮貌、道德,行善都成了虛偽。
四、城市建筑設計中文化地域和歷史關系
城市建筑設計受文化地域和歷史關系的影響,城市文明的發展是歷史的進步,它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城市給人民帶來了一些困擾,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記憶消失了,傳統文化精髓散失了,有些人們向往西方經濟的興盛,不清楚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城市不是鋼筋、混凝土的對堆砌物,而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城市建筑設計需要文化的積淀。文化是一定歷史、地域、人類群體生存狀態和愿望的反映,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4]。城市建筑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城市不僅是安居的住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園,人文精神、環境和氛圍同樣重要。因為文化如水、滋養萬物、悄然無聲。文化留存于城市建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融匯于城市生活的全部過程和每一個細節,對城市的發展、演變以及人們的生活、行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城市建筑設計應保留自己的本土文化,做到本土文化和現代發展和諧統一,擁有文化的建筑設計才能使城市的設計擁有魅力,成為有靈魂的城市。
對于建筑設計者而言,應常懷感恩的心,回望歷史,欣賞、學習前輩們的業績與精神。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也終將成為歷史。文化是設計的靈魂,城市建筑設計的未來,讓人感到憂慮和期待。
五、城市建筑設計中設計師的憂患意識
一般而言,設計師往往走在時尚的最前端,引領著潮流發展,他們的效仿追風,對當今設計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筑設計的雷同是有責任的。實際上,每個設計師的性格、出身、經歷、教育背景等的不同,是應該能創作出不同的作品的。只要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心靈,都能創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建筑大師西班牙的安東尼高蒂,從小由于身體虛弱,很少和人在一起玩耍,養成了孤僻性格。在創作中主張將純藝術和手工藝融為一體,從大自然中選取藝術創造和設計素材,很有自己的想法,從心底發出的感性設計思維,創建了著名的“米拉公寓”和極具震撼力的“圣家族大教堂”等建筑。法國的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著名建筑大師,他曾在巴黎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師奧古斯特·貝瑞處學習過,也在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過,彼得·貝倫斯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筑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筑而聞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時一起工作的格羅皮烏斯和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他的設計經歷,也使他的設計有獨特的感性設計思維,創作了著名建筑作品“朗香教堂”。建筑設計大師西班牙的安東尼高蒂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他們的教育背景、經歷不同,創作出來的建筑風格不同,但他們都創造出了極具感性思維的著名建筑。
城市建筑設計師需要追求感性,追求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可以追求現代、時尚,沒必要一味模仿別人,效仿歐美,這樣只能,在別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沒有了創新、感性和自己的意識。
城市建筑設計師和畫家、音樂家一樣,也需要有感性的思維,如畫家莫奈《日出印象》、梵高的《星空》,從色調上的冷暖和顏色上給人不同的感覺。他們用自己對色彩的感覺、對光的感知,用自己的心靈在繪畫,用油畫的形式把心理的感受表達出來。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貝多芬用自己的心理感知在譜寫樂曲。用感性去發現生活中美,城市建筑設計同樣需要感性的認知,用感性的思維去觀察、思考。
城市建筑設計師要有一種憂患的意識。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世界的融合,我們在態度上可以樂觀一點,不要盲目地陷入其中,不是人家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我們有自己的文化,中華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城市建筑設計上可以融入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人文精神。藝術不僅是情感的表達,也是對于情感的撫慰和滋養[5]。
六、結語
建筑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它不僅是生活的場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園。文化留存于建筑的每一個角落,融匯于城市生活的全部過程和每一個細節,對人們的生活、行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環境和氛圍同樣非常重要。城市建筑設計師需要追求感性,有用生命做設計的態度,設身處地地想設計,要對自己的設計作品負責,可以去參考優秀的設計作品,同時也要要有自己的創意。注重人文關懷的靈魂,擁有文化才會使這個地方的設計擁有魅力,成為有靈魂的設計。城市建筑設計可以把本土文化和現代的發展相結合,既有特色又能讓人們感覺親切。
參考文獻:
[1]羅萍.廣告視覺設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09):139.
[2][5]孫家正.藝術的真諦[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01):28.
[3][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3):98.
[4]孫家正.藝術的真諦[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01):39.
作者簡介:
王玉清,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公共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