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摘要】中醫英語專業方向肩負著培養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人才的歷史使命。本文通過對中原經濟區中醫英語人才需求分析的調查研究,探討社會對中醫英語人才的需求現狀,擬在建立一個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中醫英語人才培養體系,為中原經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中醫英語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設置
一、引言
2011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將中原經濟區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現急需大批既通曉一門專業,又能應用一門外語直接參與信息和知識流通,在多學科領域里創新性地獨立從事國際交流、合作與竟爭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 、應用型 、通用型外語人才。在這種形勢下,中醫英語專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必須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本文在對中原經濟區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的基礎之上,分析適應河南中原經濟區發展的中醫英語人才需求情況,以期為現有的中醫英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提供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二、適應河南中原經濟區發展的中醫英語人才需求調查
本研究采取調查問卷的方法,目標在于調查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專業方向學生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評價,以及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人才的認識、期望和需求情況。調查問卷的對象主要針對河南中醫學院中醫英語專業方向在校生的實習單位和畢業生的就業單位,這些單位多集中在中原地區從事中醫藥領域的外企、國企和民企。此次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收回83份。該調查取得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結果:
1.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評價。在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總體滿意度的問卷選項中,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選擇了“很滿意” (41%)或者“滿意”(52%)。這說明我們現在培養的中醫英語人才還是能總體達到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
在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專業水平評價的問卷選項中,“既具備英語語言技能又有中醫專業知識”、“英語寫作能力強” 分別占到了62%和54%。在學生急需提高或改進的的能力中“中醫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中醫理論知識”和“英漢互譯水平”居前三,分別占到了78%、53%和51%。以上數據說明:一方面學生憑借扎實的英語語言技能和中醫專業知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有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不斷提高中醫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中醫基礎理論水平。
在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問卷選項中,“工作積極主動” 、“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團體意識”分別以80%、54%和49%居前幾位,這說明我們對中醫英語方向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比較成功的,也就是我們“應用型”中醫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現。但是“具有創新精神”(15% )的學生很少,而超過69%的受訪者認為“具有創新精神”正是現代企業精英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綜合素質之一。
2.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人才的認識、期望。關于何種中醫英語人才最受歡迎,大部分用人單位(79%)認為是英語語言技能與中醫知識技能相結合的人才(92%)。這一點應該繼續作為我們中醫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即擁有扎實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以及過硬的中醫知識和熟練的中醫技能相結合的人才。
關于中醫英語課程模式問卷中,相當一部分用人單位(42%)表示中醫英語課程(如中醫英語閱讀、中醫英語詞匯學、中醫英語翻譯等)模式更能有效地培養中醫英語人才。將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29%)認為“英語基礎課程+英語∕漢語中醫理論課程”的模式更有效。總的來說,用人單位都希望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技能,同時也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實踐知識,達到語言與中醫理論實踐的融會貫通。但從目前來看,高校培養的中醫英語方向學生在中醫知識和技能方面還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
關于用人單位最希望中醫英語人才所應具備的語言技能問項中,英語聽說能力、英漢互譯能力以及英語寫作能力居前三,分別占89%、44%和37%。
關于用人單位最希望中醫英語人才所應具備的中醫技能問項中,中醫藥營銷能力、中醫藥推廣能力以及中醫理論實踐操作技能分別以65%、56%和41%居前三。
3.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人才的需求情況。調查問卷結果統計顯示,中原經濟區的用人單位對中醫英語人才需求量并不大,約73%的用人單位每年只招聘 1—2人,而52%的單位認為高水平的中醫英語人才仍十分缺乏。具有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又有扎實的中醫知識技能的高素質中醫英語人才依然是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這一點對我們辦好中醫英語方向提供了必要的信心保證。
三、中醫英語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建議
從調查結果看,為了培養擁有扎實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以及過硬的中醫知識和熟練的中醫技能相結合的人才,其培養模式應包括以下幾個模塊:英語語言模塊、中醫醫學知識模塊、中醫英語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通過這種模式培養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對中醫英語人才的需求。
具體而言,英語語言類課程一方面應培養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還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開設文學和語言學方面的課程以擴大知識面,拓寬思維,提高語言文學鑒賞能力。開設課程應包括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視聽、英語寫作等英語技能課程,和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美概況、英美文化等英語專業知識課程,在總課程中所占比例約為60%;中醫醫學知識類課程包括中醫基礎理論、醫學基礎概論等課程,所占比例約為10%;中醫英語類課程包括中醫英語翻譯、中醫術語、醫學英語寫作、醫學英語閱讀等,所占比例約為20%,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并且學會用英語表達闡述這些知識,使學生的中醫知識和中醫技能訓練更加全面、系統,充分體現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特點;實踐教學模塊包括崗位實習、畢業論文寫作等,所占比例約為10%。學生可以通過實踐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對工作的認識。學校應當為學生多創造中醫英語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盡早學會將知識轉換為能力,并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實踐教學,拓寬視野。
這里提出的課程設置加大了中醫和英語結合的相關課程的比重,就是為了強化學生中醫英語水平和知識運用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自己的優勢。
通過對中原經濟區中醫英語人才需求的調查,我們得到了以下啟示:中醫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深厚的英語語言功底,扎實的中醫醫學知識,融會貫通的中醫英語技能和全面的實踐能力。其課程體系應為“英語語言課程”+“中醫醫學知識課程”+“中醫英語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的融合;促進教學改革。一方面,開展教材建設,提高教材編寫質量;另一方面,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技能;另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復合型的教師隊伍,把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語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對中原經濟區中醫英語人才進行需求分析反映出社會對高層次中醫英語人才的期望,它給我們的人才培養帶來了反饋,為我們培養適應21世紀中醫藥國際化趨勢的、能開展中醫藥文化對外交流、翻譯、商貿、教學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范延妮.中醫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7).
[2]劉純獻.互動共贏:中原經濟區與河南高等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3]王曉輝.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研究—基于中原經濟區開發戰略[J].海外英語,2013(1).
[4]王雪敏,劉春艷.中醫英語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邢臺學院學報,2012(3).
[5]吳瑾.中醫院校中醫英語教學現狀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4).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學技術廳2014年度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語言經濟學新視角下的中醫英語教育與中原經濟區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424004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