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摘要】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即是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和掌握英語的潛能,使學生們形成英語學習的能力并把它發揮出來。學生的素質越高,學習英語的能力就越強,素質是決定能力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主要因素 潛能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生活,最為重要的是學會發展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批判能力和評價能力,獲得繼續教育自己的觀念和方法,也就是能夠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大學英語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不只是教學生學會外語,能夠進行語言的交流,能夠閱讀英語文章,了解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技術,大學英語教育還應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達到自我訓練,自我提升,而大學英語教育中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人文素質,道德素質及語言素質。
一、大學英語中語言素質教育
英語語言素質包括語言知識、語言能力、語言運用三個方面。其中,語言知識由語言、語法、詞匯組成,是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的基礎,也是實現交際能力的基礎。
1.語言知識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詞匯及語法知識。高校非英語專業的英語語言教學和英語專業的語言教學一樣重要,因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也有機會直接與外國人交流,進行洽談,學術交流等活動。發音正確,對方才能聽懂你的話,也有助于你自己聽懂別人的意思。
2.語言的能力和語言的運用是語言知識的活化。語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上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聽、說、讀、寫語言交際活動才能成功轉化成語言規律”(章兼中 1998),并發展為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語言運用是人通過聽、說、讀、寫等運用語言的具體行為,是交際能力的體現。語言運用受到許多因素諸如語言語流,詞匯量的多少以及非語言因素的影響。語言運用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語言能力不斷強化的過程、反應,語言能力也是在具體語言運用中得到一定的體現。
3.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地分析研究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各種因素,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運用能力。古今中外,外語教師的模式以歷史為線索可分為三個階段;(1)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如“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2)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的教學模式,如“自然法”(Natural Method)。(3)折中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如:“ 循序直接法”(Graded Direct Method)。除此之外,還有“聽說法”(Aural-oral Method),“情景法”(Situation Method),“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及“功能法”(Function Approach)等等。在當今時代,我們必須博眾家之長,吸取其精華,強調教學的多樣化特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廣播、電視和多媒體等,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并運用語言。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人文素質及道德素質培養
通過語音內容對學生思想產生一定影響,大學教材題面廣,內容豐富,從人物傳記、常識、科普知識應有盡有,例如介紹 諾貝爾 的文章,他從未進過學校,也沒上過學,一直靠自學,到二十歲的時候已經成為經濟師并精通數國語言。他最大愿望是看到戰爭終止和各國的和平,并創立諾貝爾獎學金,這樣的文章會給人以啟迪和教育。如何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給現代大學生們提出一重大課題。作為學生首先要學好知識、技能。然后在實踐中磨練自己,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盲目的自信或悲觀喪氣。另外,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工作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結合英語課堂進行教書育人,不僅提高學生對學習必要性的認識,激發了他們學習外語的熱情,而且也促進了學習英語的自覺性。
1.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就感與自信心與學生性格密切相關,但是學習環境對它具有重要的調節和改變的作用,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在做較難練習前,讓學生做好充分課前準備,根據學生的程度和水平進行提問,對學生口語錯誤避免見錯就糾,多用積極信心反饋,及時表揚學生的進步,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性格,信任學生的能力和鼓勵他們創造性的學習能幫助學生處理好情感因素的影響,克服心理屏障,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習向上的毅力。
2.優化合理的課堂結構,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中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通過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教師之間形成互動的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善于創造交際情景,讓學生們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模仿和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3.增強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多種途徑,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集中訓練的方式,采取講座或研討等方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策略,如學校可以組織研討會,舉辦專題講座,成立學生學習策略小組等,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途徑,進行策略訓練,學生們有了良好的學習策略,教師還需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和督促,并定期舉行學習效果的總結,學生們會交流學習經驗和成果,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學生們提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加強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柳.素質教育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M].廣西師大出版社. 1999.
[2]黃全愈.素質教育在美國[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