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
僅僅兩天時間,電影《尋龍訣》票房已過5億。但早于它一個星期上映的功夫武俠片《師父》,票房成績卻始終掙扎在5000萬左右,過億無望。
在點映階段《師父》便獲得業內業外一致好評,但好口碑換不來票房大賣。盡管有臺灣金馬獎加持、眾多優秀演員加盟,《師父》依然沒拿到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今天卻不想討論這部電影為何票房慘淡,想說說它的好。
導演徐皓峰的別出心裁、故事的奇特、演員的自如演技……都讓《師父》別有一番風味。
大眾熟知徐皓峰這三個字,大部分是因為電影《一代宗師》,這部作品使徐皓峰揚名。今年他又憑借《師父》斬獲最佳動作設計,金馬獎對他的評價如下:“身兼作家、導演、編劇、武術指導等多重身份,對于武俠文學和傳統武術的深刻理解,讓他的作品獨樹一格,《師父》對于拳法與兵器的巧妙詮釋,即使是熟悉武俠功夫片的影迷也會大開眼界。”徐皓峰的特別在于還原了一個更為寫實風格的“武林”。例如電影《師父》,片中零替身、零特效、零威亞,一招一式真實帶感,還原了民國時期的天津武林風貌,讓人倍感新奇。而人生哲學就融會貫通在武林對決之中,影片結束仍余味猶存。
很多人說《師父》因為太過文藝而限制受眾,那徐皓峰自編自導的前兩部作品《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更是徐皓峰“寫實武俠”的實驗探索,其在故事呈現上有很大欠缺,這是導演藝術的問題,也給普通觀眾造就了很高的觀賞門檻。但這兩部作品的藝術價值更在于對“真實武林”生態的描述,真的武俠不是“飛天遁地”,而是一招一式的勝負之間,更注重對拳法和兵器的展示。
《師父》有這兩部作品的“里子”,打戲依然利落干脆,臺詞金句多多,同時在商業性上也大為提高。不過其中的故事與臺詞同樣也需要觀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就像一位網友所說,低頭看個手機的工夫,一抬頭就不知道故事講的是什么了。這也是《師父》的特點之一,它的故事不復雜,彼時的天津武林沒落,軍閥也慢慢滲透其中,廖凡飾演的一名南方武林高手則試圖北上揚名,暗中打亂天津武林秩序,卻生出一系列禍端……但在節奏上卻是跌宕起伏,跳躍式講述,卻常有意外之筆。
劇本獨特,導演個性,這部戲演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首先是“師父”廖凡,手握雙刀,精瘦干練,一招一式氣場十足。為了拍這部戲,廖凡苦練2個月,每天清晨四點就起床去公園練武,一練就是一天;“師娘”小宋佳身穿旗袍,婀娜多姿,柔弱卻也有擔當,美到沒話說;而蔣雯麗更是顛覆以往,個性復雜幾次反轉;微博上的段子手黃覺也徹底收起逗比風格,成為腹黑軍閥,讓人印象深刻……
種種因素,相互成就,都讓《師父》成為一部別開生面的武俠片,票房好壞與否都不能影響這部影片的真正妙處。但私心而言,其實希望這部影片能有更高的票房。想起香港導演陳婉婷曾說期待自己作品能有好成績,這樣以后才能拿到投資。
《師父》亦是如此,期待它的奇特不是絕唱,而是能讓影片類型有更多探索與更多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