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蘭
隨著小學生源的不斷增加,校舍的缺乏,教師的缺編等問題逐漸顯現。為了緩解小學的壓力,我市在農村采取了讓六年級的學生提前跨入初中生涯,這也就意味著這批學生從2014年的九月,他們要提前接受從主要以行為學習為主改變為以認知學習為主的過程改變。當然,孩子們的每一次蛻變,都要經歷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這一過程,而作為一名長期在初中教學的英語教師,在教小學生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尤其我們還面臨著六年級剛換新教材這一挑戰。帶著幾點思考,本人經過近兩個月的觀察、調查,不斷的走訪及記錄,總結了本校六年級英語教與學中一些現狀。
一、教的現狀
1.音標該不該教的問題。一直從教于初中的老師,習慣于教學生讀單詞的時候看著音標,他們都潛意識的認為,只有認識音標,學生才能準確認讀單詞。而六年級的英語單詞表上只見單詞不見其音標啊,怎么辦?教,不教?教,教材上沒出現,會不會違背語言教學規律;不教,老師帶讀,學生聽讀若干遍,還有不亞于一半的學生讀不準,甚至不會讀。剛開始,由于急于求成,我也嘗試著讓孩子們給生詞添上音標,雖然他們也不認識音標,但音標中的輔音因素和我們的漢語拼音極其相似,老師只要著重把單詞里的元音因素反復帶讀,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可是對于基礎不太牢固的學生,學音標在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很大心理壓力,以前,他們只要跟讀單詞就可以,只要激活大腦中“讀”的區域,而現在還得在大腦中掃描記音符號,因此有的同學害怕不認識音標,唯恐發錯音,怕老師批評,學生笑話,而不敢大聲發音,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同樣,也會提前加劇學生英語學習中容易出現的兩極分化。
在教音標這一過程中,我們不能純粹為了教音標而教音標:在基礎教育中,我們不但要讓學優生吃的好,還要讓學困生吃的飽,所以對于教音標的老師,我認為要“潤物細無聲”,比如在每單元的 Sound time 板塊中進行拓寬相同字母組合的相同發音和不同發音,或在領讀,聽讀課文的過程中多次重復難讀單詞的次數。此外,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歌謠,游戲法,先行組織法,觸類旁通法,26個字母音標學習法等各種方法,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好音標。其實,教音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幫助學生掌握語音提供一個必要的拐杖,比如自己查字典、拼讀單詞、記憶單詞。當然,對于不提倡教音標的老師,也是有他們的道理,語言的學習在自然環境中的效果最好,小學階段先讓學生感知第二語言,學會聽說,然后在深入讀寫。就如我們中國的孩子剛開始也是先學會說話,后學拼音。因此對于六年級學習英語的學生們講,他們也就相當于中國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學習拼音一樣,先了解,等到了小學一年級老師再細化了教。對于處于銜接過程的音標教學,沒有硬性要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設備條件,個人對教材的理解程度進行合理的整合。無論教不教音標這一矛盾并不重要,關鍵是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讓學生會讀,會說,樂讀,樂說才是目的。
2.認知教學過度。初中教師由于長時間使用中學版的教材,習慣于重點呈現講解四會單詞,短語和句子,于是在教六年級學生的同時,花大量時間去講解某個單詞,短語的用法,拓展某個知識點,硬生生地把Story time 曲解成了Reading;過于側重Grammar time認知教學,而忽略了給予學生機會去演Cartoon time 的行為教學,錯失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Culture time的建構教學。以上幾點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初中教師疏忽了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年齡差異性,小學英語教學主要以活動課形式為主,說、唱、玩、演貫穿于教學之中,便于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創造適合英語學習的情境,潛移默化的掌握語言交際的應用。因此,初中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理解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適度的加深英語認知教學。
二、學的現狀
1.時間安排方面。剛到初中的六年級小學生,他們的時間安排要和初中生同等要求,而且有了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的積極帶動,他們的到校時間幾乎比小學提前一個多小時不止,另外他們上午要和初中生一樣上完4節課,英語課也從小學的每周3節升到4節,時間的緊迫,帶動孩子心理的緊張。雖然時間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保障,但如果忽視孩子的緊張情緒,學習效果也會略見甚微的。這就不但要求我們初中英語老師一定要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而且還要在課后作業安排上多花心思,盡量少安排枯燥乏味的懲罰性作業,可以安排分層次作作業業,或者開放性的作業,保護好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心理適應方面。小學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對英語不重視,造成他們對英語學習較懶散,不系統。加上課時較少,沒有太多作業,即使有,也就是讀讀背背的作業,再加上農村小學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家長重視英語學習程度也不高。于是想學就學,不學也不加勉,學生學習英語心理上相對較輕松。而到了初中后,課時加多,作業也比小學多了許多,再加上初中的英語教師基本上都是專職的,而且很少跨年級教學,各方面要求都比較嚴厲,讓學生措手不及,陡然的高壓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容易對英語失去興趣。
以上只是筆者在短暫時間內對農村中學六年級英語教與學的現狀簡要分析,里面肯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畢竟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具有辯證性,比如學生學的現狀中出現的困擾完全也可以理解為動力,可以提前訓練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但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保留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隨著事物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思想也要跟著發展,萬不可一個經驗教了一輩子,只有善于發現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斷提升并完善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