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榮敏
桃樹周年豐產技術,除病蟲防治外,從品種選擇、栽植方法、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與當前桃樹生產上的常規管理都有所不同,具體內容如下:
1 品種選擇
選擇的桃樹品種應該具備以下特性:一要樹體長得快,足夠的枝量是豐產的基礎;二要容易形成花芽;三要坐果率高。坐果率低,不豐產的品種不易控制樹勢,不適合密植栽培。如:春蜜、大紅桃、早油蟠桃等就是不錯的選擇,而早鳳王、蜜桃等不太合適。
2 整地
將有機肥與復合肥混合后撒施在地表,然后澆水,待土壤濕度合適時用犁深翻土地,翻后將土地整平,最后依種植行距挖南北方向的定植溝,深度30厘米,也可用犁翻溝。
3 幼樹栽植
3.1 栽植時間
栽植時間分秋栽與春栽,秋栽的苗子第2年開始生長早、苗齊、苗壯。秋栽在桃樹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這段時間內越早越好,春栽應在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及早進行。
3.2 栽植密度
株距1-2米,行距2-3米,畝栽植200-300株。
3.3 栽植方法
將準備好的苗子按株距放在定植溝內,注意同一規格的苗子栽在一起,然后扶直、埋土,埋好大根后將苗子向上提一提,使苗子根系舒展,然后埋土、踏實,深度高于根頸的土印2-3厘米。
苗子栽植好后立即做畦灌水,水滲后及時將苗子扶正、覆土,使埋土與根頸持平或略深,芽苗在接芽以上5厘米左右剪砧。水下滲后及時澆第2次水,一般土壤隔5天,沙質土壤隔3天,黏土地隔10天。
3.4 鋪地膜
鋪地膜有利于土壤的保溫保濕,時間在澆第2次水后,埋土墩前。
3.5 培土防寒
秋季栽植的苗子一般在澆第2次水后到上凍前培土防寒,即給剪砧后的苗子培10-15厘米的土墩。
用于補植的苗子栽在直徑30厘米的塑料袋內備用,塑料袋下面的兩側剪留兩個排水孔。
4 整形修剪
周年豐產技術適宜的樹形是主干形,這種樹形樹高2-2.5米(依密度確定),沒有主枝,只有中心干,上面直接著生結果枝,結果枝第一年在干高60厘米以上輪生,一直到達樹體上部,上部稍小,下部稍大。
這種樹形具有樹體生長快,易成形,結果早,整形簡單的優勢,更符合桃樹的自然生產特性。具體方法如下:
桃苗長到高度也不定干,前期任其自然快速生長。桃苗自然抽生的副梢就是第2年的結果枝,為了控制上強,中心干下部留兩個伸向行間的較大的枝條,角度在700左右,余下的強壯枝要及時采取拿枝、軟化、開張角度等措施,控制生長,切不可與中心干形成競爭枝,細弱枝采取措施促進其生長,使樹體中心干明顯,但不形成上強下空,保持均衡的樹勢。
休眠期修剪在落葉后至第2年
萌芽前進行,一般只用疏與放不用短截,疏除強旺枝、細弱枝、過密枝、沒有花芽的空枝,即留下足夠的花芽,其他枝大部分疏除。
5 肥水管理和科學促控
5.1 前期施肥促進生長
(1)土壤追肥。當苗子新梢長10厘米時,開始施肥澆水,促進幼樹盡快生長。每次澆水時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肥,每次可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2)葉片噴肥。在每次澆水、土壤追肥的中間,噴1次葉面肥,一般隔10天左右噴1次,葉面肥可選擇尿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葉面肥、沼液等。
5.2 科學促控
桃幼樹到8月中旬樹高在1.5-2米,分支10-20個,這時應控制樹體的營養生長,促使形成飽滿花芽。具體措施:樹下施肥,肥料選復合肥,畝用量100千克左右;施肥后(8月20日以前)樹上噴施100倍的多效唑,要求葉片、新梢都要噴嚴,間隔10-15天再噴1次。這樣到9月中旬樹體可以形成大量的飽滿花芽,為翌年豐產打下良好基礎。
5.3 秋施基肥
為保證產量和品質,落葉前一定要施肥,時間在新梢停長后到落葉前,肥料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速效復合肥。有機肥每畝用量3~5米3,復合肥用量根據有效成分的含量而定。
6 樹形的變化
密檀桃樹結果2-3年后,及時調整種植密度,樹形也要做相應的變動,由主干形到紡錘形再到開心形,最后種植密度在4米x6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