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深圳第15屆讀書月活動即將落幕之際,全國首個全民閱讀立法——《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向公眾征求意見。民眾質疑說“閱讀是件很私人的事,這怎么立法?”深圳市法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立法本身并非是對市民個體閱讀內容和閱讀行為的強制,而是通過明確和規范政府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的行為,促進全民閱讀,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閱讀權利。
其實,深圳早在2000年舉辦首屆讀書月時就提出了“實現市民文化權利”這一口號。深圳市對“全民閱讀”一直傾注著異乎尋常的熱情,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城市,也是最早在全國設立“讀書月”的城市,并堅持十多年,以政府的力量推動民間閱讀。
在《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里有許多新鮮的提法。比如讀書月被列為法定節日;比如保障閱讀基本設施要求;比如市、區政府應當將全民閱讀基本公共服務所需經費納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比如設立了公益性的全民閱讀基金,用于資助全民閱讀活動,扶持民間閱讀組織,實施社區閱讀、未成年人閱讀及特殊群體閱讀服務計劃等活動;再比如針對未成年人的閱讀,對監護人提出要求等。
“閱讀立法的出現,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能夠將全民閱讀從一種強制性約束過渡到文化自覺過程?!睂<覍W者表示,立法往往意味著強制,但對于全民閱讀來說,僅僅依靠立法維系顯然不夠。我們更是需要一種文化自覺的培養,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只有如此,全民閱讀才能夠在我們的社會形成一種氣氛,全民閱讀才能夠在快車道上走得更穩健。
(綜合自《深圳晚報》、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