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中圖分類號:S831.4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5-0022-02
春季育雛的蛋雞,到了秋季就能開產。蛋雞開產后易發生多種問題。為提高蛋雞的經濟效益,必須采取相應對策加以解決。
1 ?雞脫肛
1.1 ?病因 ?蛋雞育成期運動不足、雞體過肥、母雞過早或過晚開產、日糧中蛋白質供給過剩、日糧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缺乏、光照不當或維生素D供給不足,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因素,如泄殖腔炎癥、雞白痢、球蟲病及腹腔腫瘤等。
1.2 ?治療方法 ?重癥雞大部分愈后不良,沒有治療價值。一旦發現脫肛雞,要立即隔離。癥狀較輕的雞,可用1%高錳酸鉀溶液將脫出部分洗凈,然后涂上紫藥水,撒敷消炎粉或土霉素粉,用手將其按揉復位。比較嚴重的,經上述方法整復無效,可采用肛門膠皮筋荷包式縫合法縫合治療,即病雞減食或絕食兩天,控制產蛋,然后在肛門周圍用l%普魯卡因注射液5~10ml分3~4點封閉注射,再用一根長20~30cm的膠皮筋做縫合線(粗細以能穿過三棱縫合針的針孔為宜),在肛門左右兩側皮膚上各縫合兩針,將縫合線拉緊打結,3d后拆線即可痊愈。
2 ?籠養雞產蛋疲勞征
2.1 ?病因 ?本病是籠養雞發生的一種病癥,多發于產蛋高峰期,主要與日糧中鈣、磷和維生素D含量不足及環境條件有關。患雞表現為脫水,體重下降,伴隨軟骨組織增生而引起骨骼變形、變脆,長骨變薄,往往輕壓即可骨折,肋骨、肋軟骨結合處呈念珠狀,并沿此線骨架凹陷。病雞站立困難,喜臥,兩肢關節有不太明顯的腫脹和跛行,嚴重者胸肌發生萎縮。
2.2 ?防治方法 ?增加日糧中鈣、磷和維生素D的含量,改善環境條件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在雞的產蛋高峰期,日糧中鈣的含量不應低于3.5%~3.7%,磷的含量不應低于0.8%~0.9%,維生素D3為每天每只175~225IU。雞舍溫度保持18~23℃,每只雞應占的籠養面積不能低于標準;對病情嚴重的雞可從籠中取出,地面散養,并喂以調整好的飼料,待健康狀況基本恢復后再放回籠中飼養。
3 ?產薄殼蛋
3.1 ?病因 ?蛋雞產薄殼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日糧中鈣的含量不足,一般產蛋雞日攝取鈣量為3~4g,低于這個標準就會產薄殼蛋;②飼料中維生素D含量不足,特別是維生素D3不足。維生素D3在雞新陳代謝過程中,起到促進鈣、磷吸收作用,若鈣吸收不好,血鈣不足,雞便產薄殼蛋;③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飼料中磷的比例過高,將阻止或降低鈣的吸收水平。飼料中鈣、磷的正常比例應為2:1或3:2;④雞舍溫度過高,雞采食量減少,鈣攝取不足,容易使雞產薄殼蛋;⑤雞呼吸性氨中毒。氨中毒會使雞體內失去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鈣的碳酸根離子不足,也能引起雞產薄殼蛋;⑥產蛋時間問題,一般雞場上午8時左右飼喂,白天血鈣濃度高,雞形成蛋過程中鈣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下午產的蛋殼較厚。而上午產的蛋是在夜間形成的,夜間雞處在休息狀態,采食特少,血鈣濃度過低,所以上午的蛋殼較薄。
3.2 ?防治方法 ?①在日糧中增加0.5~1g鈣,觀察蛋殼厚度的變化。如果蛋殼厚度增加,說明缺鈣,如果蛋殼出現畸形說明缺少維生素D3,應加以補充;②夜間補充一次鈣粒,直徑為2~3mm左右。顆粒狀能引起雞的食欲,提高其采食量,從而提高體內血鈣濃度;③計算日糧中有效磷含量是否正常。一般產蛋前期有效磷含量可占日糧的0.3%~0.35%左右;④夏季要注意加強雞舍的通風換氣,及時清理糞便,防止氨氣濃度過高引起中毒;⑤炎熱季節雞舍要采取降溫措施,舍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8~23℃之間;同時要適當提高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及礦物質含量,這樣即使雞的采食量下降也可維持正常營養需要;⑥加強飼養管理,雞舍保持安靜,消除噪音,盡量減少雞應激反應的發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產蛋環境。
4 ?蛋黃顏色淺
4.1 ?病因 ?蛋黃顏色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①飼料中片面增加鈣的含量。因為日糧中鈣的含量能影響色素沉積,導致顏色較淺;②過量攝入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會降低血清中的色素,因此也會影響蛋黃增色;③雞患球蟲病、沙門氏菌病、新城疫、腸道寄生蟲病等,都會使蛋黃顏色變淺;④給雞投喂驅蟲類藥物,也會影響蛋黃的增色;⑤飼喂青飼料過多,精料過少也會導致蛋黃色淺。
4.2 ?增色方法 ?①減少飼料中白玉米的含量,盡量飼喂黃玉米。在保證產蛋性能的前提下,適當降低飼料中維生素A及鈣的含量;②飼喂胡蘿卜莖葉或其下腳料,喂量占日糧的5%~10%;③在日糧中添加0.3%的紅辣椒粉;④苜蓿曬干、粉碎,按5%~8%的量加入到飼料中;⑤采集松針葉、槐樹葉等,曬干、粉碎,按5~8%的量加入到飼料中;⑥桔子皮曬干、粉碎,按日糧2%~5%的量加入到飼料中。
5 ?腹瀉
5.1 ?病因 ?雞開產后發生持續性腹瀉,往往造成雞只生長發育受阻,影響健康;產蛋高峰上升慢或無高峰期;也往往造成墊料潮濕或禽舍內水樣積糞,給飼養管理帶來不便,綜合以上分析,該病的發生提高了飼養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益。
原因主要有:①應激因素。雞開產后,體重快速增加,雞只卵巢、輸卵管等有關組織的發育發生急劇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造成自身應激很大。換料、免疫、光照、溫度、濕度以及天氣變化都會造成一系列的應激反應;②飼料因素。飼料中的含鹽量過高,尤其使用添加魚粉的飼料,雞群飲水大量增加,造成腹瀉;產蛋初期石粉的添加量過高或者過快;飼料中麩皮比例過高,一般配合料中有2%左右的麩皮,過多容易造成糞便不成形;飼料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發生霉變,其毒素刺激并破壞腸粘膜,造成腹瀉;③疾病因素。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引起的腸道炎癥;雞群長期使用抗生素,對腎臟造成傷害,影響水分的吸收,造成腹瀉;免疫后的疫苗反應,也會造成輕度的腸道損傷,形成腹瀉;各種病毒性傳染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隨嚴重的腹瀉;球蟲、滴蟲、線蟲等原蟲病,對腸道損害更為嚴重,有時排血色稀便。
5.2 ?防治措施 ?①開產后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如緩慢更換飼料;根據體重、發育狀況掌握好給料量;增加光照采用漸進式,從而控制好開產日齡;②初產蛋雞的飲水中可定期加入VC,可降低體表的溫度,緩和雞群的熱應激;③夏季炎熱季節,注意雞舍的環境控制,尤其是通風和飲水。可采用濕簾降溫,改善雞舍內環境,以控制飲水量;④嚴格控制飼料中的鹽分和蛋白質的含量,確保日糧的營養均衡性;⑤產蛋初期逐步添加石粉;⑥病癥頑固的,可停藥后使用微生態制劑,如益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