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
黃山之巔,看偉人風范
文/千千
在巍巍黃山之巔,皚皚云霧之中,一個矯健的身影若隱若現。這是電影《鄧小平登黃山》里的一個鏡頭。在這部偉人傳記電影中,類似的大場面鏡頭還有很多。影片講述了1979年鄧小平登覽黃山、體察民情的故事,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風貌,展現了一代偉人鄧小平的高瞻遠矚和親民風范。全片運用了大量航拍和延時鏡頭,把黃山群巒起伏、風云變幻的壯美和偉人高屋建瓴、無懼萬難的氣魄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氣勢宏大,震撼人心。
雖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卻絲毫不見高談闊論式的浮夸宣傳,處處可見娓娓道來式的平等交流。本片運用大量生動真實的細節,再現了許多生活化場景,為觀眾還原了一個人情味十足的偉人形象。比如,幾個女大學生很想跟鄧老擁抱,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鄧小平欣然接受。之后她們還請鄧老簽名,鄧小平也沒有拒絕,給每個人都簽了名。再如,一次長時間登山后,鄧小平坐下來休息,只見他把布鞋脫掉,邊用一只手揉腳,邊與旁邊的隨行人員聊天,自然、真實。又如,鄧小平在路上偶遇一隊挑夫,主動讓道給他們過。挑夫從他身前經過,并未認出鄧小平。鄧小平也未說一句話,默默地目送挑夫遠去,若有所思。這些真實生動的片段,很好地展現了鄧小平生活中的平凡一面,不僅讓鄧老的形象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也使整個影片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當然,影片除了鄧老之外,還塑造了其它很多鮮活的角色。比如,時刻擔憂鄧老安全的萬里同志、一心為家的鄧夫人、活潑好動的鄧老女兒、跟鄧老擁抱的女大學生、到山上賣茶葉蛋的村民、執意封山的村干部、脾氣暴躁的香港導演。這些人物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敘事,讓鄧老的形象更加豐滿,也為影片注入了許多趣味性的元素。在鄧小平爬黃山的主線外,根據史料,導演適時加入了村干部封山,提前跟村民打招呼,村民陽奉陰違,冒險去山上賣茶葉蛋,后與鄧小平相遇交流;因為封山劇組鬧意見,后來不封山,劇組繼續拍攝,碰見鄧小平與其合影的故事情節。豐富的細節,生動的人物,使該片的可看性大大增強,而敘事節奏的把控,更為本片增色不少。
大場面鏡頭、真實的細節、鮮活的人物、精巧的敘事,不僅讓觀眾得以看到偉人鄧小平的非凡氣魄與兒女柔情,也讓觀眾得以回到那個風起云涌的改革時代,去感受那段希望和困惑并存的歷史階段。
我的音樂生活
我所知道的京劇名丑——馬增壽(上)
文/馬仲清
作者對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2012年6月23日,作者和老伴來到位于牛街的三姐家,拜望姐夫馬增壽。交談中,馬增壽向作者激動地講述了自己60多年的從藝經歷。
解放初期,為培養新中國的戲曲人才,藝培戲曲學校擬招收一批戲曲界內行子弟,時任北京市市長彭真得知后提出:“適當招點外行子弟,保不齊能出點人才,而且還能擴大文藝界的影響。”
彭市長擴大招生的指示,為馬增壽報考戲校開了“綠燈”。1952年2月,12歲的馬增壽在父親馬蔭堂的帶領下,來到藝培戲曲學校(后更名為北京戲曲學校)報名。“在去學校的路上,爸爸問我:‘人家要問學好了京戲干嗎呀?‘掙錢養我爸我媽。爸爸告訴我:‘別這么說,學好了京戲要為人民服務。”考試時,馬增壽按照父親教的說了,結果老師們都很驚訝:這孩子聰明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為人民服務了。
馬增壽的嗓音條件特別好,用行話說:這條好嗓子,是祖師爺賞的飯。考試時,樂隊里有一位盲人老師,老師的笛子吹多高,馬增壽就能唱多高。老師夸贊他:“耳音好,嗓子清脆宏亮,唱兒全在調門兒里。”頭榜發布,馬增壽榜上有名,輕松地就考上了。談到60年前的情況,馬增壽回憶:“當時,有兩三千人同時報考戲校,考上的只有1000多人。三個月的試學期后,就剩幾百人了;而1年后就只剩下108人了,老師還開玩笑地形容,這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
那會兒,戲曲學校的辦學條件比較簡陋,沒有教室,也沒有練功的場地,大家每天都在松柏庵廟舍練功。馬增壽家里兄弟三個,姐妹兩個,全靠父親一人掙錢養家,而他穿的棉褲棉襖全是學校補助發的,頭年補助棉褲,第二年補助棉襖。家境貧寒鍛煉了馬增壽的獨立生活能力,年紀不大便會洗衣服、補襪子。寒暑假,由于學校管吃管住,他便不回家,留校堅持練功。功夫不負有心人,刻苦勤奮使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全班第二名,8年坐科也是第二名。
1960年,馬增壽成為北京戲曲學校首批畢業生。正如彭真市長8年前預料的那樣,藝培戲曲學校培養出了許多外行子弟,而他們后來都成為了京劇界響當當的表演藝術家,如唱老生的李崇善、唱花臉的馬永安(己去世)、唱小生的林茂榮、唱花旦的孫毓敏、唱老旦的王曉林、唱武花臉的賈世明等。
1960年7月,馬增壽結束了戲校的學習,被分配到了荀慧生京劇團。“有一次我到荀先生家排戲,不小心念錯了一句臺詞,荀先生便開玩笑說:‘好小子,你攪到我家里來了。朱斌仙是馬增壽畢業后的第一任老師,他趕緊打圓場:‘孩子到你這兒來有點緊張。”兩位先生對馬增壽十分喜愛,他們對藝術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給馬增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受益終生。
原創歌詞
當初的月亮
倪永東
望著那花紅柳綠的湖畔,
你是否還會想起我的模樣,
望著那岸邊悠晃的小船,
你是否還會想起那彎月亮。
?
當初的月亮是那樣明亮,
透過柳枝照在你的臉上,
映出你如花的臉龐,
讓我的心不停地跳蕩。
?
當初的月亮是那樣浪漫,
皎潔的銀輝裹著你的清香,
點點沁入我的心房,
讓我的記憶沒有憂傷。
?
當初的月亮是那樣難忘,
日月在輪回清輝永不減,
它時時掛在我的心窗,
照亮我每個不眠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