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始于2009年,是在黑龍江省“九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小學語文愉快教學實驗改革研究”(編號9536)的基礎上進行的,歷經5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提煉了作文教學以及課外文學寫作興趣小組、文學社活動的經驗,以新課程理念為背景,去粗取精,改革呆板的傳統教法,探索出一套新的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激活寫作思維、提高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公開發表研究相關文章40多篇,多次在省市及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做教學經驗介紹和展示課。2012年5月,教育專家肖川教授為新思維快樂作文題詞:“新思維快樂作文,讓學生快樂讀寫,綻放生命的光彩?!?同年6月,《名師導學》開辟了專欄宣傳推廣這項教學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高耗低效,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學生怕寫,老師怕教的問題突出。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作文要求有了一定的改變和提高,強調“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給作文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在語文教學改革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進作文教學是值得研究的。新課程作文教學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學經驗,而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如何讓學生寫出文質兼美、富有個性、具有創意表達的作文,是當前語文教師探索的重要課題。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關注學生的心路成長歷程,讓學生通過自主寫作充實學生的精神,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課程寫作教學的應有之意。
二、概念的界定
新思維快樂作文,就是研究依據兒童學習寫作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整合閱讀、生活、寫作,融合認知、情感、個性,創設富有情感的寫作情境,激發學生寫作情感,多層次、多角度、多維度地開展作文教學,讓學生在快樂的心境下寫作,放飛學生的童真、童心、童趣,從而實現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起到一種積極而有效促進作用的目標。它是對傳統作文教學課堂結構單向封閉、快樂作文教學內容單一陳舊、學生寫作心理被動灌輸、寫作結果共性虛假的深刻否定。新思維快樂作文教學是一種作文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作文教學思想,其核心是讓作文教學走一條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道路。
三、研究內容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主動愉快地表達;
2.引發需求,創設表達情境,讓學生自主自由地表達;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富有創意地表達。
四、理論基礎
1. 以愉快教育、賞識教育、成功教育理論為基礎,讓每一個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享受作文帶來的快樂,在快樂中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2. 生活教育理論是偉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薄吧鐣磳W?!保鐣且凰鶎W校,我們生活在其中。教育也在其中。而新思維快樂作文的基本理念是: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與作文是統一的,生活作文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3.《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些都說明寫作教學要以人為本,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五、解決問題的四大策略
一是尊重個性, 讓學生感受獲得之樂。
作文應該是學生個性一泓清泉的自然流瀉。根據兒童作文動機特點,使學生以觀察生活為基礎,激發情感為核心,激活思路為主導,從內容入手,豐富作文的情、意、理的觀點,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獲,感受獲得之樂。
(1)個性化選題。選題要從學生心理特征、生活實際出發,學生回憶各自的生活經歷,捕捉個性化的生活題材。在選題上注意真、熱、奇。
真:選題要真正深入學生心理,真正令人心有所感、情有所動的事物,會使人非常想說想寫,促使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的需要,想一試為快。如題目《酷》 《我心中的偶像》,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熱:現在的小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會上的一些熱點,也引起他們的關注,因此,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學生盡早關心社會、認識社會。對一些社會問題學生并非沒有觀點,要通過作文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如《給范跑跑的一封信》《孫悟空與霧霾》《馬航MH370去哪了?》,這類作文時代感很強。學生可通過查資料,上網等找到并理解材料,這樣不僅能發揮學生的潛能,而且把課堂教學與社會文化體系融為一體,充分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注意識。
奇: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懷疑的精神與生俱來,作文要為滿足他們的這些心理提供舞臺。指導高年級習作《外星人奇遇記》等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大膽推想,教師可以對其合理性作出判斷。這些作文題既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又體現出異彩紛呈的個性特色。
(2)個性化感悟。據有關專家研究,小學生有兩套語言系統。一套是可以拿出來的,即在寫作時所用的規范語、套話,大多是沒有什么生命活力的。另一套是自己的悄悄話,或是跟小伙伴們海侃神聊時所用的話,語言很生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教學中教師直面生命,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溝通這兩套語言系統,把書面語言的規范性和生活語言的豐富性進行整合。允許學生寫自己的個性化感悟的文章。只要真實、健康的感悟,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而且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梢詫懍F實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寫幻想的未來世界;可以與媽媽說說悄悄話,也可以與校長對話交流;可以批評燕子,也可以贊美屎殼郎……
(3)個性化渠道。根據學生的愛好讓個性化渠道:該開放時就開放。如參加競賽作文。 廣泛到收集各種競賽情況,讓學生在競賽中增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又如組織興趣小組,成立文學社,開展多種活動,引導編寫童話、寓言、故事、科學小品……
(4)個性化激勵。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作文目標要求,制訂適度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在評改時以及啟發過程中,對在字、詞、句、篇、標點、立意、表現手法上富有個性的作文, 哪怕是微小的不同點和閃光點,也要及時激勵。比如每次都評“作文之最”,如“歇后語運用得最好的同學”“想象力最豐富的同學”“語言最幽默的同學”等。
二是注入活水,讓學生擁有內容之樂 。
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兴?,先得有源,要有清水,就必須要有活水。 教師要幫助學生找米下鍋、挖渠引水,使學生擁有豐富、精彩的內容而樂,并著力促使快樂“遷移”到寫作上來,從而使學生人人都能寫出富有個性化的作文。
(1)在原題基礎上注入活水 。作文教學必須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將目標定位于使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生活與工作所必須的寫作能力之上。我們可要求學生在認真完成原來作文的前提下,注入時代的活水,推陳出新, 教出新意。如,教學板報稿時,教師節前夕我利用班隊會舉行《小小賀卡寄深情》活動,將請柬、贈言、板報稿應用訓練整合在一起,學生興趣盎然。
(2)在實踐體驗中吸入活水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制訂的新思維快樂作文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暢游一番,獲得生活的經驗,從中吸入活水,品嘗到快樂。這樣的指導作文,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反映的是學生真情實感,體現的是童心與童真。如,通過父親節給爸爸洗腳、給媽媽做節日禮物寫一篇習作。學生自由命題,內容豐富多彩;開展“今日我當家”的活動,寫一天中遇到的最難忘的事及感想。這樣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學生寫出了許多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3)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活水 。利用熱點問題聊天會、小小新聞發布會、 小靈通點子會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互受啟發,引入活水,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從中學寫作文,表達情感。
三是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形式多變之樂。
小學生心理特點是求新、求變。如果作文形式一成不變,學生就會產生枯燥,厭倦之情,而靈活多樣、符合學生個性的形式,學生則常學常新、常學常樂。新思維快樂作文一般采用五個結合:
(1)說和寫結合。說為先導,以說帶寫,說和寫的有機結合。把說話練習滲透在整個作文過程中。如圍繞“我選他”話題,要求寫推薦他作為“優秀少先隊員”的理由。
(2)做和寫的結合。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的各種愛好常常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通過做實驗、玩游戲、演小品等活動在做中激發培養他們的作文興趣。
(3)畫和寫結合。畫和寫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將一個模糊的印象變得清楚。如,寫《家鄉的魁星樓》《西門的亭廊》等時,就可采用這類方法。繪畫時,教師指導學生要按一定順序畫,要求邊畫邊敘述,這樣,學生手畫、 眼觀、嘴說,調動全部感官,自然有利于語言表達。另外,通過畫簡單的符號、物或人進行創造作文等等,學生也樂此不疲。
(4)看聽和寫結合。看,根據作文內容不同,可以看實物、看圖片、看錄像;聽,可聽錄音、聽音樂等。實驗中不定期地開展了“看微電影寫作文”“看漫畫寫作文”“聽音樂寫作文”“聽音響寫作文”等,寓寫于聽、看之中,學生興趣極高。
(5)讀和寫結合。這種作文訓練形式,能快捷地完成多種任務,起到融讀和寫的有機結合,主要有感悟式片段、內化式片段、仿寫式片段、拓展式片段。以讀促寫,以寫推讀,讀寫結合,共同提高,享受快樂。
四是強化思維,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快樂。
所謂創新就是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創新并不像有些同學想象的那么難,它也是一個可操作的過程,除了立意稍難一些以外,像文體、結構、語言的創新都不難做到。這就好像一個人雖然不能一天換一個性格,但一天換一個發式,一天換一套衣服是不難的。
1.沖破定式,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所謂發散性思維,是指以某一事物為觸發點,多角度、全方位引出問題,展開思路,提煉創意的一種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作文指導時,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同一題目多種角度選擇材料。例如,寫《我的爸爸》,啟發學生從爸爸的性格、品德、愛好、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可以擬出各不相同的題目:《我家的“火山” 》《孝子》《爸爸是條“蟲”》《頂梁柱》。
(2)同一中心多種選材。有些作文題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在習作時更容易出現雷同。這時教師就應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如可采用對比的手法,選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材料來表現中心;也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來表現中心;還可通過人或事的前后變化來反映這個中心。
(3)同一材料多種立意。為了克服學生習作思維的單一,不善于變通的弊病,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同一材料的習作時,要引導學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義性。如寫《負荊請罪》的讀后感,有學生從藺相如出發寫為人應寬容大度,有學生從廉頗出發寫處事應知錯就改,有學生從趙國的形勢出發闡述了生活在集體中應顧全大局等,形成觀點各異、百花齊放的局面。
(4)同一材料多種體裁。學生的思維是多側面的,有的善于邏輯思維,有的擅長形象思維,還有的直覺思維見長。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和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同一材料多種體裁的訓練。例如:圍繞雙城東門公園的荷花池,可設計這樣一組題目:《賞荷》(側重于記敘和抒情)、《美麗的荷花池》(側重于說明)、《由荷花想到的》(側重于議論)。
2.啟發相關聯想,訓練思維的變通性。
相關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由某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通過相關聯想,能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例如,寫一個“綠”字,啟發學生可以從“綠的顏色”“綠的象征義”及“綠的內涵”等多角度展開聯想和想象。
3.充分展示個性,訓練思維的獨特性。
創新思維必定是個性思維。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讓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法。
從選材來看,逆向思維就是一個路子。例如,寫《家鄉的公園》,大多數學生只會寫公園的景色美、游人興致勃勃。如果采取“反彈琵琶”的思維方式,寫游人隨意亂扔垃圾、毀壞雕塑,與美景格格不入,將會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六、成果的主要內容
新思維快樂教學形成了五大教學成果,主要包括:
1.較系統地分析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四大現狀,提出了三大觀點,發表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憂思錄》《黑龍江教育》2011年1~2期。
四大現狀,即:(1)作文教學正被邊緣化,有逐漸淡出課堂的趨勢;(2)在作文教材的使用上,出現了隨意性或就制于教材的現象;(3)作文教學要求過高、過急,訓練忽視階段性;(4)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脫節,沒能發揮促進作文教學的作用。
三大觀點,即:生活第一,而不是作文第一;把“形象”“生動”從小學生作文要求中請出去, 保護學生作文的“原生態”;要寫好作文,從大量閱讀開始。
2.總結出了新思維快樂作文的基本策略,被評為全國教育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在繼承傳統有效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同時,依據學生身心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采取文獻法、實驗法等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研究,撰寫了題為《小學作文教學九大策略》一文,總結出了“激發興趣策略與方法”“突出重點策略與方法”“教師下水策略與方法”等九大策略。其中限時作文策略與方法、習慣養成策略與方法等第一次作為策略提出。此文在《黑龍江教育》2012年第5、6、7~8期連載,2014年7月被《中國教師》雜志社評為全國教育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
3.提煉了新思維快樂教學的四大原則 。
愉悅性原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愉快地教,學生才能愉快地學。教師要通過豐富生活內容幫助學生搜索和提煉寫作素材,用富于感染力的教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表達的樂趣,師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共同體驗教與學的美感和愉悅,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體驗性原則。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增加學生親身活動的機會,注重主體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積累,通過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啟發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增加感性認識,以實現學生寫作素養的形成。
主體性原則。從學科教育角度看,小學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種操練,是習作;從生命教育的角度看,學生是獨立的人,他們要用作文去關注、參與、干預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寫作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開放性原則。針對以往作文課堂封閉、作文內容封閉、指導和批改封閉、訓練手段封閉、習作心理封閉等弊端,在實施這一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開放教師的訓練觀念,拓展學生的時間空間,讓學生開放心境,內容上注重時代性、社會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形成開放性的作文教學渠道。
4.公開發表了相關的教學論文、教學實錄與評析、“七彩快樂營”活動紀實40多篇。
其中《允許學生在日記開自己的花》發表在《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0年第5期,《讓作文成為一件快樂的事》發表在《語文研究與教學》2011年第3期,《“寫頒獎詞”教學實錄與評析》發表在《小學教學》2011年第5期,《“寓言二則” 教學實錄》發表在《黑龍江教育》2012年第9期,都引起很大反響。
5.參與編寫教科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主要負責寫話、習作部分。
七、實踐效果與特色創新
(一)實踐效果
1.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了良好讀寫習慣,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發表或獲獎作文100多篇。
2.通過“劉正生名師工作室”、新浪網絡聊天室、現場指導等途徑培養了大批骨干教師,帶動促進學校語文教學的發展 。
3.召開了全市成果推廣會,市直和鄉鎮32所學校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各地推廣介紹運用,成果輻射影響省內外。成果主持人多次在省內做經驗介紹,還應邀到北京清華附小、江蘇淮安等地做展示課,受到好評。
5.多家報刊雜志推廣,教學成果影響全國。如2012年《名師導學》開辟“七彩快樂營”專欄,邀請成果持有人做特邀編輯,先后到北京清華附小、吉林長春市實驗小學、廣東深圳市福田區蓮花小學等地開展新思維快樂作文活動,已有8項活動成果在《名師導學》上發表。
(二)特色創新
高,是立足點高,始終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作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
趣,是充分激發學生動機,寓作文教學于各項興趣活動之中,使學生視作文為樂事;
活,是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靈感,讓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體驗生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新,是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如《允許學生在日記里開自己的花》《讓作文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小學作文教學九大策略》等公開發表。尤其是在《小學作文教學九大策略》里將限時作文策略與方法、習慣養成策略與方法等在課改之前沒有人作為策略與方法,這項成果第一次提出并做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