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順 邱孟根 杜珺
村級債務居高不下,是當前村級集體“三資”及財務管理面臨的突出問題。村級債務包袱沉重,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影響了村級服務功能的發揮,挫傷了村組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削弱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淡化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在一些地方,甚至成為激化干群矛盾、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村級債務的成因
形成村級債務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歷史的因素,又有現實的原因;既與農村改革發展相關,又與經濟管理相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村級事業建設和集體經濟發展不同步。不少地方村級事業建設,如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新農村服務中心、村級生產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以及改水改廁、鋪設下水道、村莊美化、亮化、環境整治等公益性工程建設,本應量力而行,但在上級超前要求和村級隨意決策的推動下,一味貪大求洋,建設攤子越鋪越大,甚至人為地造政績、樹形象,投資規模擴張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速度,造成超前建設、負債發展,成為村級債務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村級承擔事務和村級職能不對稱。一些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如鋪路修橋、學校建設、報刊發行、園區開發、秸稈禁燒、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行政性事務轉嫁到了村級,不僅超出了村級組織的職能范圍,而且加重了村級的負擔。一些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犧牲村集體利益,向村亂伸手、亂攤派,侵占集體資產。亂收費、亂攤派成為村級債務增加的重要因素。
(三)村級非生產性支出和集體財力不對等。農村稅費改革以后,有的地方村莊合并名合暗不合,再加上勞動力收入水平的上升,致使村級干部報酬和勤雜人員誤工補助支出增加。同時,村級的租車費、辦公費、業務聯系費、事務性、福利性雜支不斷增加,超越了村級財力承擔的限度,不得不靠舉債來解決村級組織運轉。村級債務包袱越來越重。
二、控減村級債務的對策
村級不良債務的上升引起了基層干群的強烈不滿,成為引發干群矛盾重要因素,必須建立健全相應機制,采取扎實有效措施,通過“增收、減支、化債、優考、追責”,切實控減村級債務。
(一)增收——創新村級經濟發展機制。
一是建立帶頭人培育機制。一方面,要在能人、大戶、致富能手、企業主中選優配強村“帶頭人”,實行能人治村,發揮其聰明才智,借助其經營管理經驗,找準發展路子,解決發展無方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村級干部培訓,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增強發展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
二是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對鎮、村的年度目標考核,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使基層有壓力,有動力,上下一致,共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三是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積極拓寬發展路徑,探索集體經濟實現的多重方式,努力增加集體收入。進一步規范村級合同發包,堅持民主議標,公開招標,使集體資源、資產發揮最大效益;搞好為農服務,增加集體勞務與服務收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農業,有效增加集體收入;鼓勵村集體帶頭領辦如土地股份、農機等各種類型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服務合作等形式,增加集體收入。
四是強化集體經濟扶持機制。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一方面,繼續加大村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做到不截留、不擠占、不挪用,確保資金足額到位;另一方面,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村莊撤并,集中居住,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調整優化土地利用布局,對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符合規劃和建設要求的建設用地,給予及時辦理建設用地使用證,允許其對地上建筑物、構筑物依法改造,大力發展物業經濟,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開發經營,使村級集體收益實現方式多樣化。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貼息、利率優惠、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支持商業銀行到農村開展信貸業務,積極開發和推廣“三農”金融產品,放寬涉農資產抵押限制,增加對村集體信貸投放。有效破解發展資金瓶頸,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加化債資金來源,提高集體償債能力。
(二)減支——形成村級支出控減機制。
一是壓縮村干部職數。要根據村經濟發展水平、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等因素嚴格核定村干部職數,提倡村干部兼職,減少村級勤雜人員。同時要規范村干部報酬管理,根據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干部報酬標準,減少人員報酬支出。
二是減少村級事務。本著“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誰設事誰出錢,不得隨意轉嫁本應由政府承擔的事務,切實減輕村級負擔。
三是從嚴控制村級經費支出。村級日常開支要厲行節約,禁止公款浪費。村級辦公用品、水電通訊、車輛交通、村內治安、計劃生育、新農村建設等費用支出要按規定從嚴控制。杜絕村級招待費,禁止公款送禮、報銷私車費用,因公出差的費用,按規定據實憑票報銷。村級各項經費支出要實行嚴格的民主決策、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制度,接受群眾監督。
(三 )化債——建立村級債務化解機制。要通過回收債權化解村級債務,對單位及農戶拖欠村集體的款項,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要通過盤活資產化解村級債務,發揮村級集體資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償還債務。對集體閑置的房屋設備進行盤活。對“四荒”、山林、溝渠等使用權公開競標發包。要通過相互抵沖化解村級債務,拖欠集體款項的單位和農戶與村欠的單位和農戶之間,通過村集體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將集體債務轉化為個人債務;將農戶與村、村與農戶之間的“三角債”轉變為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兩角債”,實現村集體債權與債務相互抵沖,減少村級集體債務。
(四)優考——優化目標考核。衡量基層干部的政績,應主要看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否得到貫徹落實,當地社會是否安定 ,公共服務是否到位,農民合法權益是否得到維護。要樹立不借新債、減少舊債也是政績的觀念,把止新債、化舊債作為考核基層干部的重要內容,增加控減債務的考核權重,優化考核。相關部門應細化目標、科學考核,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同心協力抓好村級債務控制工作,切實減輕村級債務包袱,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安定。
(五)追責——建立責任追究機制。要建立健全新債責任追究和干部離任債務審計制度。對違反規定隨意舉債的,應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視情節輕重和數額大小,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并依法追究其經濟和行政責任。在新債未化解之前,主要責任人不能提拔重用,異地任職;對在規定期限內未能化解新債的負責人要予以免職或責令辭職;對以舉債為名從中牟利的鄉村干部要將其所得款項全部追回,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通過強化責任追究,不斷增強基層干部的責任感,把村級過高的債務降下來,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掃清障礙,為農村和諧穩定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農經中心、連云港市贛榆區委農工辦)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