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微
近年來,山東省平陰縣依托資源,突出地域特色,通過培植特色農業產業扶持龍頭企業,做足“特”字文章,使玫瑰花、雞腿菇、鮮食地瓜、薄皮核桃、設施蔬菜、精品蘋果等特色農產品有了較大發展,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特色產業格局,走出了一條以特色產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一、 調整結構,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平陰縣搶抓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契機,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依托農業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培育高效種植、特色養殖等特色產業。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玫瑰花種植、設施大棚蔬菜以及鮮食地瓜、食用菌、薄皮核桃等特色產業,確定了以玫瑰花、綠色蔬菜、奶牛為重點的“一紅、一綠、一白”三大主導產業。目前,全縣建設國家省市級標準化示范場24處、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園區20個,玫瑰花種植5萬畝,馬鈴薯7萬畝,中藥材1萬畝,食用菌生產土洞3000余條,栽培面積300萬平方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反季節食用菌生產基地。
二、科學規劃,拓展特色產業發展空間
平陰縣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交通條件,根據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緊緊圍繞玫瑰中藥材、林果、蔬菜食用菌、鮮食地瓜等特色主導產業,整合資源,規劃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制定了“一環兩區一帶”現代農業產業規劃,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沿匯區域內已形成以馬鈴薯、食用菌、中藥材、匯西設施蔬菜4個市級特色品牌基地為主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沿黃區域內形成了以仙樂都市農業園、康傅士生態園、有機韭菜生態園和萬畝設施蔬菜、千畝出口蔬菜等特色品牌基地為主的生產示范區。
三、主體帶動,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平陰縣采取政策傾斜、財政扶持、協調貸款、免收租金等措施,為農業企業發展融資,推行資源向優秀企業集中,資金向優秀產品集中的舉措。先后投資9億多元,培植形成了畜牧、玫瑰、林果、中藥材、食用菌、蔬菜等有實力、有優勢、有市場的農業特色產業企業群,初步形成以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骨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
四、科技支撐,提高特色產業品質
在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平陰縣始終堅持“科技興農”戰略。一方面,抓農村適用技術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借助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產業扶貧等項目的實施,針對作物栽培、設施蔬菜、中藥材、鮮食地瓜、林果種植舉辦了不同類型和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幾年來,累計下鄉6000余人次,舉辦培訓班40多班次,每年培訓新型農民1萬余人次,在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農民,奠定了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另一方面,以推廣適用農業技術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增加優質農產品的比重,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廣了20多種新品種、新技術。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陰縣農業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