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在醫院里,我們經常會看到病人靜脈輸入生理鹽水,所用醫用生理鹽水的標簽上都標有“0.9%”,即醫用生理鹽水是溶質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溶液,那么為什么生理鹽水中氯化鈉質量分數必須是0.9%呢?
我們人體血液的“礦化度”(即無機鹽的含量)為0.9%,相關科學研究表明:30億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礦化度”也為0.9%。下面表格中提供三種溶液數據:
通過上述數據進行交流分析,我們可得出以下一些合理的猜測:
(1)人類的祖先可能是從原始海洋逐漸進化到陸地上的;
(2)人體血液與原始海水之間可能有某些尚未認識的關系,人體血液仍然帶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3)生理鹽水是依據人體血液的特點所配制。
醫用生理鹽水是指溶質質量分數為0.9%的氯化鈉水溶液,因為生理鹽水的滲透壓值和正常人的血漿、組織液都是大致一樣的,是人體細胞所處的液體環境濃度。人體里的血液都含有食鹽,而血液是由血紅蛋白和液體血漿組成的,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的溶液跟細胞外的血液都維持一定的濃度達到平衡。
如果將生理鹽水調稀了,其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0.9%(即低滲鹽水),或錯用了蒸餾水,那么輸液后血漿的濃度會變稀,此時細胞膜內外的濃度不再平衡。而細胞膜是一種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為了維持濃度的平衡,水分子將從漿液中滲透到細胞膜內,結果就引起血細胞的膨脹,甚至破裂,發生溶血現象。
反之,若生理鹽水過濃,如果溶質質量分數大于0.9%(即高滲鹽水),血細胞內的水分又向外滲透,就有形成血栓的可能。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既要防止血細胞產生血溶和皺縮,又要達到醫療的效果,醫用生理鹽水中溶質質量分數必須為0.9%。將生理鹽水注射到失血或失水過多的病人的組織或靜脈中去,不會降低和增加正常人體內鈉離子濃度,可以使病人的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維持體液平衡。生理鹽水也可外用,如清潔傷口或在換藥時應用。生理鹽水也常用做體外培養活組織、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