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輝
會客廳
《中國證券期貨》雜志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橫跨證券期貨兩大領域的全國性、財經新聞期刊,面向證券期貨等機構和有關投資者,聚焦影響證券期貨的重大熱點事件,報道分析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及機制,爭做中國投資的意見領袖。
峰輝會客廳是中國證券期貨雜志社和風行網聯合推出的一檔視頻欄目,該欄目立足于財經熱點問題,評析經濟政策,給觀眾及消費者帶來的積極向上的經濟見解,結合時事財經熱點問題,信息與事件,與行業專家、嘉賓一起打造的新視覺財經盛宴。這里是高端財經人士展示的舞臺,為地方政府展示經濟成果的平臺,為企業提供展示與分享經營模式經驗的平臺,為大眾提供解讀財經信息、財經事件的平臺。
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依法治企、依法治國,踐行在企業,便是依法治企。依法治企作為推動依法治國的微觀基礎,只有通過依法治企,國企改革才能少走彎路,中國改革經濟轉型才能夠順利地邁向結構調整的新常態。
“中國農產品交易假協議騙倒商務部”一案如今進展如何?其實早在今年1月份,最高法就判定,中國農產品交易和王秀群等當事方存在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并判決該報批協議無效。商務部為何有錯不糾?請繼續關注本期峰輝會客廳。
有一個叫王秀群的,原來是武漢市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和武漢天九貿易有限公司的一個股東,在2014年7月28日給中央領導寫了一封信:
尊敬的中央領導:
我叫王秀群,女,武漢市人,原持有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限公司 (下稱“大市場公司”)70%的股權,武漢天九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九公司”)持有大市場公司20%的股權。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原名為“中國高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產品公司”)在2007年5月2日,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偽造了一份《關于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該協議的內容是將我與天九公司所持90%的股權以0.89億元轉讓給農產品公司。協議中的簽名“王秀群”三字,經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委托湖北軍安司法鑒定所鑒定,確定并非我本人筆跡。
在2007年11月26日,農產品公司通過此偽造的股權轉讓協議,騙取到國家商務部的商資批【2007】1978號《商務部關于同意外資并購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限公司的批復》及商外資審字【2007】044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
最后,農產品公司再以虛假的股權轉讓協議和騙取到的商務部批文,于2007年12月26日在湖北省工商部門將股權過戶騙到農產品公司名下,將市值超過十幾億元的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占有。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69條第2款關于:“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據此,我和天九公司在2011年9月,向商務部外資司投訴,要求撤銷前述批文,但石沉大海。在2014年3月11日,我再次向商務部外資司請求撤銷前述被騙的批文,也無回音。在2014年4月7日,我第三次向商務部外資司重復請求撤銷前述被騙的批文,時至今日,仍杳無音訊。
為此,特懇求您在百忙之中關注此事,并協調國家商務部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依法撤銷前述批文為盼。
致禮!
王秀群
2014年7月28日
以下是本期的文字實錄(有刪減)
經濟學家宋清輝=SQH
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金融律師、財經法律評論員劉興成=LXC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石佳友=SJY
SQH
各位尊敬的中國證券期貨雜志讀者和各位風行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峰輝會客廳第二期,我是本期欄目的主持人宋清輝,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石佳友教授,還有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的劉興成律師。很高興能夠請到兩位到本期欄目中來,本期欄目峰輝會客廳是中國證券期貨雜志和風行網聯合主辦的一檔財經自制脫口秀節目,2014年已經上線,主要是立足財經熱點問題,評析經濟政策,給觀眾及消費者帶來積極向上的經濟見解。
SQH
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的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去年年底這個案子有了定論,取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一審撤銷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第二就是關于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限公司轉讓協議無效,現在王秀群本人也一直在積極的奔走于商務部和國家各部委之間。請石教授和劉律師就這件事情發表一個看法。
這個案子根據這個雜志上提到的兩份合同,實際上是屬于陰陽合同或者黑白合同的關系,那么這里邊報批的這個白合同本身簽字也是偽造的,那最高法院判定里面認為呢,就你這樣一種黑白合同安排,確實你的目地就是為了規避,中國的法律里面為股權并購這種方式所設定不嚴格的審批程序,所以,這樣一個所謂的白合同,是無效的。
劉律師,你看?
這里面存在兩個合同,一個是0.89億協議是假合同,那么11.56億是真合同,他用假合同實際上是騙取了商務部的批文,所以這個事實是非常簡單的,那么現在擺在商務部面前的,就是他應該糾正之前錯誤的行政許可。
最高法院判決這份收購協議無效,現在到商務部這邊,商務部也有可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一直沒有做出任何進一步的動作,讓這件事情在網絡上持續進行發酵,包括我們第一期的峰輝會客廳點擊率達到了3000多萬次,說明網友對這件事是很關注的,既然最高人民法院判決這個收購協議是無效的,為什么商務部還不去反省呢?
當時是由申請報批物的主體,應該根據法院現在的判決重新審請一個合法的審批,因為你當時申請報批物的材料已經被宣告違法,按照理論上來講,我們附有申請報批物的主體,現在的這個最高法院判決,提供合法有效的報批材料,然后申請商務部重新做出審批。
如果這樣下去,實際上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對于王秀群,包括他們股東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因為前面的批復是基于0.89億這個虛假合同批復的,先把這個撤掉,但是撤掉以后,怎么辦呢,他不能直接認定11.56億,按這個合同來批復,為什么呢,因為11.56億這個合同,第一個他用的是香港法律,香港法律那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是不能批的,不能用香港法律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他要股權并購的話,他要進行嚴格審查的,再一個就是說他要進行反壟斷審查的,所以現在拿這個11.56億的合同進行批的話,是批不過的,所以正確的做法,依法的做法,應該是先把原來的那個批復、批文給撤銷了,撤銷以后由他們雙方重新達成協議,然后再批,但是如果他們達不成協議的話,那應該就是說撤銷的話,無效合同按照法律規定那就是各自返還。
這樣來說就是對雙方都是很有益的一個辦法,雖然我們看似王秀群有十成的勝算,但目前的現狀實際上對她而言是不利的,為什么呢,因為你可以看到如果重新再來的話,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商務部要衡量一個利弊的問題,如果談依法行政,根據王秀群和武漢天九公司的申請撤銷,把這個原來的批復給撤銷的話,那么既可以說尊重了最高法院的判決,又進行了依法行政,然后也維護了商務部的聲譽,對他是有百益而無一害,但是如果反過來,反過來要不就是不批復,或者是慢批復的話,那么現在是依法治國的時代,也是依法行政的時代,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國務院的會議上提出來說,亂作為、不作為、或者是慢作為,都是一種懶政和庸政,那都是應該受到懲罰的。
如果他確實是有理由,這個時候他應該做出一個撤銷最初的批復的決定,有可能這種情況胡為的情況有,第二個也有可能不作為的情況也有,這個時候恐怕應該通過行政訴訟法,對商務部的這個行政行為提出合法的訴訟,這樣一個程序。
如果任由這件事情發展下去,實際上很有可能會造成其他企業的仿效。
因為他是以虛假的合同報批的,如果你商務部不糾正這個批復的話,那就是會有很多企業跟著去投機取巧去造假,所以這個不好的范圍是不應該讓他開頭的,而應該是把他糾正。
正在的頭已經開了。
已經開了的話,監督他有很多渠道,第一個就是說行政機關相互之間。
成本最低的就是王秀群和武漢天九公司已經申請撤銷原來的批復了,那么商務部就應該做,商務部不做的話,有什么后果呢,第一個就是說王秀群和武漢天九公司,有權把商務部的這個行為投訴到中紀委駐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王秀權和武漢天九公司有這個投訴和舉報的,這也是一個行政,向黨內的這種機關舉報的這樣一個權利,第二個就是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通過行政訴訟法迫使這個民告官的方式,這個就是成本比較高嘛,然后就是跟行政訴訟法相關的,可以提起國家賠償,如果你商務部的不作為造成王秀群和武漢天九公司的損失,那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行政賠償。
2007年這件事就已經出來了,到現在已經8年時間了,時間成本也是巨大的,公司也包括王秀群本人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那么還有一個成本低的途徑是什么,針對商務部的一個刑事舉報,商務部他有依法行政的職責、義務,如果他不依法、不批復,那就是說他不作為,不作為就是在行政法上叫不作為,那就是錯的,根據李克強總理的說法,那就是錯的,對吧?是一種懶政和庸政,那么從刑事上來說,他就是一種瀆職,瀆職里面主要是有兩個,一個就是濫用職權,濫用職權其實就是亂作為來配套的,還有一個叫玩忽職守,玩忽職守其實就是不作為或者說是慢作為來配套的,最高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來一個司法解釋,是說如果行政不作為導致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那么就構成這個玩忽職守罪,所以監督是很多的,監督渠道就是來自當事人的監督,來自黨紀部門的監督,來自行政部門之間的監督,自我的監督,然后還有來自新聞媒體的監督等等。還有就是中國農產品涉及到在香港上市,香港上市的話要適用香港的法律,他是中國證監會,我們國內的資產然后到香港上市,那這個中國證監會要把關的,然后他把這個做小了,然后商務部一下就批了,他就把其它的部門給繞過了,那這個其它的部門應該也對商務部有監督的權利。
這個案件實際上意義很重大,但是誰來打破這個不尋常的寂靜,誰來監督商務部,也是網友比較關心的東西。
通過這個司法判決的方式,來審查這個行政權在行使過程中,是否存在這種違法依據做憑證的,或者是濫用行政權,濫用職權的情況。
劉律師,你對這件事是?
如果要進行行政訴訟的話,這是俗稱一個民告官的官司,那么第一個是他成本高,第二個就是擔心,因為以往,根據以前的行政訴訟只有10%的勝訴率,所以人民都不愿意去民告官,都進行上訪,然后上訪了都進行微訪,微訪的費用很高,微訪的成本很高,那么現在就是要改變這個了,為什么老百姓民告官勝訴率這么低呢,就是因為司法機關不夠獨立,中國就是有很多行政官員, 自己的機關被起訴的時候,他就給法院施加壓力,通過打招呼的辦法,然后導致這個最后就是行政機關勝訴,或者讓老百姓敗訴,那么這個就是一個很嚴重的破壞法治的行為,那么這個現在已經得到解決了,為什么呢,因為最近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了一個規定,叫《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這里邊首先就是規定,任何一個領導干部任何一個機關你不得插手干預案件的本身。
這件事情我也有關注,如果你插手了……
而且你要保障司法環境要公正,如果你插手了,那么這個司法人員要把這個記錄下來,那么將來誰就要承擔這個責任,你這個司法人員不記錄下來,將來要你司法人員來承擔這個責任,因為現在這個法制邏輯很嚴密了,對司法人員來說他又施行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而且司法人員要案件質量承擔終身責任,所以現在就是比較完善了,領導也不能干預了,干預了要承擔責任了,然后進行一個公正司法的話,王秀群和武漢天九公司起訴這個,按照事實和法律來說,他們應該是勝券在握的,因為事實和法律對他們很有利,而且還有最高法院的這個終審判決,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證據,很重要的一個法律支撐。
如果這個案子回到7年多前的話,有這么一個備案,制度存在的話,這件事情也有可能有一個結果,但是現在要面臨漫長維權的一個過程,所以這也引起了網友的巨大關注。
我想大家對這個事實本身確實比較簡單,所以下一步主要看這個當時本身的申請審批需要多大,所維權的方式。
現在路徑我們節目中也說了,包括劉律師和石教授說的很清楚,指出了大概很多條路徑可以供大家參考。
各位中國證券期貨雜志讀者和風行網的網友,以及關心中國農產品交易收購白沙洲大市場本次案件的各位熱心網友,峰輝會客廳第二期節目到此結束。
感謝大家!
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