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級政府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同時存在系統之間各個層面未整合,業務協同困難等問題。本文注重提出在市級政府現有信息建設的基礎上,對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流程的整合、集成,對外提供統一的接口,主要包括門戶集成、應用集成、應用支撐平臺資源整合三個層面,實現信息化集成整合和資源的共享共用。
關鍵詞:應用集成;資源整合;統一接口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市級政府信息化建設基本經歷了從單機、單系統開發應用,到局域網的逐步建設,開發應用內部辦公業務系統,再到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開始建設行業縱向廣域網和政務專網的發展過程[1,2]。已建成的各類管理信息系統在金融、教育、衛生、國土資源、城市建設、宏觀經濟等業務管理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2 存在問題(The existing problems)
2.1 基礎數據庫和數據源建設不完善
現有信息系統均是獨立運行,在數據標準的統一性、數據接口的標準化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無法做到各信息系統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已有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低。
2.2 信息資源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滯后
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滯后,工作中還存在業務流程不標準、規范不統一等問題。一些部門和縣(市)區的數字化仍處于單項業務孤立發展狀態,缺乏跨部門跨系統的整合和一體化應用。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程度較低,業務協同困難,難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繼續大幅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效率。
2.3 應用系統建設薄弱
在用的各類信息系統大多是獨立運行,跨部門的應用還處于空白狀態,不能實現多個部門協同工作,無法滿足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因此,針對政府信息系統在集成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以門戶應用為主體,集成現有的其他應用系統,進而實現應用、服務、數據、資源集成,不斷提升信息化對城市發展的有支撐力度。
3 信息系統集成建設內容(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政府信息系統集成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包括門戶集成、應用集成、應用支撐平臺資源建設。
3.1 門戶集成
門戶集成涉及的主要內容如下:
(1)統一門戶(Portal)。應提供用戶信息接入的統一服務環境。門戶層首先建立統一的展示平臺和各應用的統一訪問入口,統一的界面顯示管理;其次建立統一的用戶管理,實現用戶的集中化管理;第三實現單點登錄功能,做到多個系統的統一認證能力;最后可以實現頁面內容靈活管理,滿足個性化定制。
系統應該提供用戶名、CA方式進行登錄,采用基于開源的賬戶身份認證管理機制(CAS),對應用系統的訪問進行統一控制,增強了系統的安全性。普通操作人員可通過分配的用戶名來進行登錄,CA用戶可以通過證書進行快速登錄。
(2)統一接入平臺。為各個系統的登錄建設一個統一接入平臺,用戶不需要記錄多個應用的登錄地址,所有的內部系統都整合在一個統一的內部門戶上,從一個入口登錄后就可以進入各個應用系統。
(3)統一用戶管理。主要為各信息系統建立了一個統一、標準的用戶基本信息體系,并為新的系統建設提供訪問控制的賬戶資源及標準。對于新增加的信息系統,可直接通過用戶管理系統提供的接口、服務調用集成平臺中的組織、用戶,通過對系統接口改造,實現新增加系統的單點登錄,形成統一的用戶組織及用戶管理。
(4)統一界面管理。在統一的門戶界面標準之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工作性質和對企業資源的訪問需求,設置個性化的訪問服務內容,并通過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及時查閱、管理相關的信息。
(5)統一待辦管理。通過對各個業務系統的統一待辦管理,把各個業務系統的待辦數據都集中展現在門戶的統一待辦列表中,但并不影響各個業務系統的業務獨立性,使最終用戶更加高效的通過門戶平臺處理日常事務。
統一代辦主要通過流程服務來完成業務流程集成。在業務流程集成中,業務邏輯將封裝、組合成服務,流程服務提供自動執行業務流程的能力,并滿足自動執行流程和人工交互流程。流程管理應包括以下內容:
(1)流程定義,通過制定流程設計標準規范,實現用統一的方式進行流程定義的可視化展現。
(2)流程編排,通過定義的流程邏輯,控制流程中業務活動的執行。
(3)流程整合,通過制定流程集成技術規范,提供跨系統流程銜接的功能,把分散在不同業務系統的流程片段整合在一起,實現跨系統的流程流轉。
(4)流程監控,通過提供跨系統流程暴露接口規范和工具,實現業務流程的運轉情況實時監控與跟蹤。
(5)表單定制,提供圖形化業務表單定制工具,可以快速的根據業務數據進行相應的業務表單開發,并提供表單代碼生成向導自動根據業務數據生成表單。同時提供表單流(頁面流)的機制幫助開發人員直觀、高效的定義業務表單之間的流轉關聯,并對業務數據進行相關性處理,同時允許表單流數據與后端服務實現交互簡化業務開發模式提高開發效率。
3.2 應用整合與集成
應用整合與集成主要通過企業服務總線(ESB)和流程管理來實現,是所有信息的匯集點,實現了服務的虛擬化[3]。建設市級應用集成平臺,通過企業服務總線(ESB)和流程管理(BPM)來實現各個應用系統服務與流程之間的交互,提高信息系統的集成整合度。
其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1)打破應用系統“孤島”。目前,市級政府一些應用系統之間相互獨立,無法直接進行信息交換和同類信息共享,導致在不同應用系統中相同的業務信息描述不一致。通過ESB和應用集成,將實現多個系統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系統以服務的形式將信息提供給需要該信息的其他系統。
(2)內部可連通,外部可集成。通過采用ESB與應用集成,可以實現職能域內部各應用系統之間的集成、職能域之間應用的集成以及內部應用與外部應用的集成,綜合多種方式實現應用的互聯互通。
(3)統一集成模式和接入能力。采用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和企業服務總線,明確了總線型的集成架構模式,可以接入各類通訊協議,滿足不同時期開發的應用、不同的開發語言、不同的平臺的應用持續接入能力,避免端到端、多對多的復雜集成模式,降低系統集成復雜度,所有應用系統都與總線相連,避免兩兩直連,降低后期維護成本,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
3.3 數據資源整合
一是建立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實現“從數出多門向數出一門轉變”。林立的應用系統形成了大量獨立的數據資源和業務資源,而且應用系統之間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口徑不一致是造成信息孤島的重要原因,需要通過集成進行數據資源規劃,統一各應用系統數據標準和數據口徑,實現相關數據應用口徑在不同子系統間流轉的自動轉換,解決現有數據庫資源的不一致、冗余和復雜接口等問題,建立適應合理的規范化數據結構,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二是在應用集成平臺中采用集成平臺云技術(Platform as a Services)架構將所需的IT資源和基礎設施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為所有各類應用的所有系統提供統一部署的資源池,共享中間件、數據庫、存儲等資源,實現統一的健康管理、應用優先級管理與調度。該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應用系統動態運行環境的統一管理。平臺能夠面向多個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資源池,多個應用可以動態地共享該池的計算資源,實現計算資源的動態按需分配,從而提高基礎設施的資源利用率;平臺能夠依據預先定義的服務策略及應用運行狀況,自動地動態為集群調配計算資源,即能夠動態增/減集群中的應用服務器實例;管理平臺能夠實時感知應用服務器的運行狀況及負載,能夠動態計算負載分配比例,實現動態路由與負載均衡。
(2)應用服務水平和級別的管理。平臺支持用戶定義基于優先級和性能指標定義應用系統服務水平;可以實時感知應用的運行狀況,可以為該應用動態增加計算資源,從而實現面向業務需求的計算資源分配。
(3)應用系統升級的不間斷服務。平臺支持在線的應用系統更新,應用程序升級過程中無需停止對外服務;應用系統的多個版本可以安裝在同一運行環境中,并支持應用不同版本間的無縫切換,而無需停止對外服務。
4 結論(Conclusion)
總之,通過建設一體化的應用集成平臺,包括門戶集成、應用集成、應用支撐平臺資源整合三個層面,能全面提升應用系統的訪問一致性、技術先進性、資源共享、應用互聯等能力;各個局委和部門各自按照統一規范進行信息化系統集成建設有利于化解建設難度,可以準確的分析集成的工作流程和相關數據,可以對外提供更好的數據及流程接口,為市級政府信息化系統集成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城市建設規劃綱要:1-2.
[2] 鄭州市信息化建設管理:1-3.
[3] 高嵩.基于BPM和SOA數字市政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研究[D].
2008:10-16.
作者簡介:
張先哲(1982-),女,碩士,講師.研究領域:計算機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