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被改了詞兒——“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給媽媽刷刷微信點點贊……”。
我喜歡后一句,這個意思比什么“回家刷刷碗”強,尤其對于我這樣整天伏在網上不用幫忙刷碗的媽媽。
有一天電話里問妹子(我女兒)說:“咋不理我啦?”回說:“每天打電話還要怎么理啊?”我囁嚅著說:“你好幾天沒給我點贊啦,哈哈。”妹子大笑說:“你這么老了怎么還這么虛榮呢?你不是有微友嗎,不用我點吧?”
不好意思,是有點虛榮啊。可也不完全,這也是一種溝通。現在的母女關系其實很不簡單,溝通方式已經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啦。父母的老式叨叨一定招煩,可退休回家不和孩子嘮叨自己心里還憋屈,沒出路啊。怎么辦怎么辦?自娛自樂,自己找事做。
我曾經每天寫仨微信一個博客。不是人家請我的,是自愿要求的,說:“你的公眾微信也不更新,要不,我每天給你試著寫寫?”人家看著我半天,說:“你會寫微信啊?”“嗨,不就是寫字嗎?會。”
開始寫了幾個,人家說:“姐啊,你寫的不是微信,是文章。微信要加圖!”好吧,加圖。第二天圖文并茂的微信出現,點擊嘩嘩地。他們高興了,說:“既然這樣您就繼續吧。”然后又有朋友說:“姐,你怎么給人家寫微信不管俺呢?”于是,我就又找到新的微信來寫啦!
加上自己的微信和博客,那真的好比養著四個孩子。一會兒給這個孩子喝點水,一會兒給那個孩子喂點食兒。還時不常問問人家的親媽——也就是微信的主人說:“你看,這么著行不行?”手忙腳亂的,很好玩兒。
匆忙之中也沒忘對親生孩子的關注,并且是悄悄地。每天做賊一樣潛入她的微博,看看遠在異國的她睡覺怎么樣,吃啥了,作品驚人不,和誰眉來眼去啦?我沒有微博號,但照樣看她的狀態。這點小事,難得住我嗎?她氣地說:“你真是引擎能力最強媽媽!討厭討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不了解孩子又如何往他們心里說話呢?知道他們的生活和煩惱,才能有效溝通啊。尤其和成年的兒女,有些話不能輕易說,說出去不好收場。兒大三分客,女大十八變,瞬間就變臉不是開玩笑。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不在少數。
網絡時代,一切都在變化。社會生活在變,家庭過日子也在變。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法必須來點以變應變。媽媽變得時尚的標準就是需要把互聯網玩得更轉。有幸活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不能錯過太多的事兒啊。
但不僅媽媽要適應孩子,孩子也要懂事。沒事的時候多教父母幾招,包括給他們強行換一部智能手機。等到媽媽成為微友之后,一定和她多交流。有事沒事發個笑臉,第一時間給點點贊,多簡單的事兒啊!
千萬不要像妹子這么不懂事,好幾天不給她媽媽我點贊了。唉,好寂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