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進入夏季,隨著大量出汗,體內的水分會大量流失,血管內的血容量會減少,血液濃縮會引起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風險上升。另外,下肢靜脈血栓引發肺栓塞的危險也會大大增高。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黏度增高勢必導致血流速度減慢,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積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就會導致腦血栓形成。
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也在不停地變化著,并有一定的規律:在早晨4-8點血黏度最高,這種規律性的波動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腦血栓多發生在早晨至上午期間。
心內科醫生提醒大家,夏天一定要多喝水,來稀釋血液濃度。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如果等到渴了,再猛喝一通,會加重腸胃負擔。飲水要注意時機,早上起床前、每餐吃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多喝白開水或淡茶水,午飯和晚飯時可以喝些清淡的蔬菜湯,這樣既補充了水分,又能維持體內水鈉代謝的平衡。對于已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除飲水外,應定期去醫院作血液黏度的相關檢查,如發現血液黏度已增高,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低血液黏度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