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每年花掉多少錢?政府公務員全年工資福利支出是多少?三公經費的支出是多少?政府的錢花在哪兒了、怎么花,成為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社會公眾最熱切的追問。
按照條例規定,縣級以上政府的財政預算、決算報告是必須主動公開的信息。那么,中國各省級的財政狀況到底有多透明?
10月31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財政透明度課題組公布了《2015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也是該中心自2009年實施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以來的第七份評估報告。
報告指出,如果把31個省級行政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則我國省級政府僅公開了三分之一左右的財政信息。
預算法實施后有進步有退步
2015年省級財政透明度的評估,綜合了財政部統一編發的財政決算報表、各省份政府官方網站、財政年鑒、報紙雜志等渠道的公開內容,從一般公共財政決算、政府性基金決算、政府資產負債、態度與責任心等9大項、166個方面進行評估打分。
在這9項內容中,部門預算的曝光率相對較高,關注度也更高。數據顯示,2015年省級部門預算及相關信息的透明度評分為27.32分。盡管整體水平依舊比較低,但與2014年的19分相比,仍有了很大的提高。
之所以有如此進展,報告分析認為,很大程度上與最近幾年以來中央對部門預算以及“三公”經費公開的要求有關。
受此推動和影響,諸多省級行政區都出臺了促進和規范部門預算信息公開的制度規范或者工作方案。
報告同時顯示,2009年至2011年和2013年至2015年期間,財政透明度的最高分都呈現了下降趨勢。這就意味著,原本在財政信息公開方面做得最好的省份,反而出現了退步。
報告認為,這是因為一些信息公開情況較好的省份缺少進一步提高財政透明度的積極性。
2015年,新預算法頒布,預算法把財政信息的公開作為規定開始全面實施。盡管如此,各個省級行政區的透明度得分卻差異較大,財政信息公布的隨意性較強。
報告顯示,在2015年各省財政透明度排名中,山東、福建、山西、安徽得分較高,分數均超過了50分。山東以57.01分位居報告排行榜第一,但較去年所有省份的最高分有所下降。陜西、貴州得分較低,分數低于20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小兵認為,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的意識缺乏,主動公開的意識比較差。同時,因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位階上低于保密法,很多地方以保密法為由拒絕公開部分信息。
“預算法搞得太籠統了。”劉小兵認為,信息公開是現有體制下關住權力最好的一個制度籠子,它可以倒逼現有一些制度有效實施,也可以推進各種制度逐步進行完善。
政府的步子應再大一些
就在報告發布的前三天,10月28日,財政部監督檢查局發布消息稱,將對全國各地的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檢查結果將對社會公布。
財政部表示,此舉旨在貫徹落實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及財政部有關預決算公開工作文件要求,切實推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
報告主編、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表示,預算法出來以后,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的相關規定,對促進預算公開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但目前對預算公開的檢查依據僅是預算法。我們不能把法律當作上限,而是要作為我們行動的底線。”蔣洪說。
蔣洪指出,雖然預算法和相關決定明確了政府財政預決算的制度體系構建,財政部也發布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的具體要求,但從目前省級財政的公開信息來看,許多地方還做不到位。
比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機關事業單位的住房公積金在預算中列支,但在目前公開的省級財政中卻看不到這一項的信息。
此外,財政部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編制,編列到具體項目,但目前公開的省級財政中未包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的國有資本收益和支出。
“這部分規模非常大,90%以上的資本收益未包含在當中。”蔣洪說。
蔣洪指出,信息公開條例對部門預算中的項目支出沒有要求按項目分別公開,這樣會使占預算總數約三分之二的部分不透明,從而不能獲得有效的監督。
蔣洪建議,預決算信息的公開應包括折算的全部收支,未包含在“四本賬”預算中的所有其他收支,應編制政府預決算的補充報告向社會公開。
“否則的話,意味著我們的信息公開是不完整的,而且不完整的部分從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相當的大。”蔣洪說。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說:“美國的聯邦預算每個人都可以看的懂,比如社保占總預算的34%,軍事占預算的18%等等,一看就知道錢花在了哪里。”
“可是從我們國家每年財政部的報告里卻看不出錢花在了什么地方,比如老百姓最關心政府拿多少錢支持醫保,這個從目前的預算里也看不出來。”韋森說。
“希望政府的步子邁得再大一些。”蔣洪不無期待地說。
(《法治周末》20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