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這份文件繪制了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新圖景。梳理這份文件可以發現,在下一個五年里,您的生活會發生很大變化——
可以計劃生二胎
《建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張翼表示,在大城市里,全面放開“二孩”所釋放的人口紅利可能相對小一些,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可能在短時間內政策的效果就會顯現。
收入會增加
《建議》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翻倍,這是改善民生的“硬要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要實現收入翻倍的目標,意味著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3821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838元,屆時城鄉居民的錢包將會更鼓。
交的個稅將減少
《建議》提出:實行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目前,中國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分類稅制,即將個人所得分為工資薪金所得等11個項目分別征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表示,現行稅制下,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因素沒有被考慮進去,而且由于工資薪金所得實行的是由單位代扣代繳,征管較為方便,因此,工薪收入者構成了個稅的主體,個稅被指淪為了“工薪所得稅”。
今年以來,官方多次表態要“研究提出個稅改革方案”,在外界看來,隨著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建立,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因素將會被考慮進入,老百姓的個稅負擔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
看病費用不再昂貴
《建議》提出: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
“大病保險的全面實施能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說。一邊是健全社保網絡實現應保盡保,一邊是降低人們的就醫用藥費用,建議中提出的種種做法直擊“看病貴”問題,讓人們的健康生活更有保障。
交的社保費降低了
《建議》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分清政府、企業、個人等的責任。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體系。
社保主要包括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據人社部介紹,目前中國各項社會保險的總費率超過了40%,用人單位占大頭是30%,總體是偏高的。
今年以來,國務院先后確定將失業保險費率由3%統一降至2%,從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根據《建議》,未來社保費率仍會適當降低,這不僅能大大減輕企業的負擔,促進就業,同時也將減輕個人的社保支出,從而增加就業者的收入。
領到更多養老金
《建議》提出: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
從2015年1月1日起,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實現了“11連漲”。人社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全部發放到位,調整后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2200多元。《建議》此舉意味著養老金將根據經濟發展、物價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而在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物價上漲的基礎下,合理調整基本養老金將有助于改善退休人員生活質量,同時也會促進消費。
享受更快更便宜的網絡
《建議》提出: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
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但網速太慢、網費過高問題一直備受民眾詬病。為此,今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敦促,并對提速降費作出部署,要求把網絡帶寬提上去,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此后,三大運營商發布了提速降費的方案,但民眾反映并不“解渴”。如今,《建議》再次強調“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足見官方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花的油費、電費少了
《建議》提出: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將完全放開,交給市場,“到那個時候,油價調整可能會比現在更加頻繁,就像如今的股票市場一樣,漲漲跌跌,成為一種大眾習慣的常態”。而對于水、電、氣這三大公共資源品,目前階梯水價、階梯電價已經初步建立,階梯氣價在今年底有望全面落地。各地在制定階梯定價的時候,第一檔均能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從而確保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支出不會出現明顯增加。此外,階梯定價的情況下,過度消費也必然意味著高支出,而這也將促使居民提高節約資源能源的意識。
困難生高中學雜費免交
《建議》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教育支出是一個家庭主要的支出之一。在中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議》首次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且加大了免除學雜費的力度。根據《建議》的政策內容,對于家庭貧困的孩子來說,將可以免費上高中和中職,這意味著,學費問題將不會成為寒門子弟求學路上的“絆腳石”。
就業創業前景更光明了
《建議》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只要堅持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支持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間我國就業工作前景光明。
技術工人待遇要提高了
《建議》提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完善職稱評定制度,推廣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等同大城市落戶掛鉤做法。
“技術工人經濟待遇、社會地位不高,導致人們不愿意當工人,不愿意從事生產和服務一線工作。”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2014年曾表示。《建議》專門明確提出“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意味著以后技工的錢包可能鼓得更快。有評論認為,有技術含量的職業今后會更加吃香,更加受尊重,這樣反過來也會促進這方面培訓、教育的發展,隨著技工隊伍的擴大,也有助于促進中國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經濟日報》20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