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杭州市四套班子領導參加的重點工作推進大會上,一段30分鐘左右的曝光視頻讓與會者坐不住了:該市重要出入口、杭州繞城高速南莊兜收費站,被無證攤販集聚“包圍”;城西交通繁忙的留下入城口,周邊荒草叢生,附近農貿市場還有火災隱患;修建已有“年頭”的城站火車站,候車大廳天花板有的地方吊頂脫落……相關城區一把手表態,將積極整改,加快治理。
這30分鐘“丑陋畫面”,是“大會組織方專門委托當地電視媒體暗訪拍攝”的,是因為要開這次專門治理大會,才有計劃有安排地“揭”出來的。而類似這種“自揭家丑”,這幾年有太多城市“邀請媒體自揭家丑”,從而上演“治理城市頑疾的決心”的佳話。為什么“無證攤販”之類細枝末節式弊病的治理,要鄭重其事地開大會才能進入“可治理”的軌道?
有些基層政府部門,對媒體“找茬”特別反感,動輒上綱上線“給本地形象抹黑”,這導致很多城市頑疾“頑固”地沉淀下來,或者像杭州這樣被國家旅游局通報批評了,“大領導”才不得不“高射炮打蚊子”:莊嚴的大會、沉痛的表態、快速的行動,上演一段自我揭丑的“佳話”。它的背景,則是媒體不聽招呼、自行揭丑會被視為“丑化”。
在以人為本、重視民生的執政思路中,地方媒體應該擔負起社會自我凈化的責任,對于城市管理的“揭家丑”,聽招呼、聽安排的監督是“佳話”,“不聽招呼”、沒經過安排的監督則是更大的“佳話”——是城市治理常態化與責任擔當日常化的“佳話”。
(《中國青年報》2015.11.3 普沙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