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歲的聯合國,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承載著人類的信念和希望。而從聯合國的“門外漢”變為真正的“局內人”,中國在參與聯合國的理念與實踐上也有著諸多突破與創新。
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 做合作共贏伙伴》的重要講話。講話獲得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好評。不少海外媒體紛紛評論,習主席的講話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不僅為聯合國增添力量,而且將在全世界產生深遠的示范效應。
站在聯合國成立70年后的發展新起點上,中國領導人受到的矚目背后,是中國在聯合國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以及對聯合國事務的深度參與。
從不參加投票到“棄權大使”
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卻是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在冷戰格局的初期,新中國外交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奉行“一邊倒”,以及“反兩霸”,中國多以批判性的聲音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實際上置身于國際制度之外。
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新中國成立20多年后,終于回到了聯合國。
據中國聯合國協會常務理事錢文榮介紹,“1971年,中國政府代表團剛進入聯合國時,雖然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空前的熱烈歡迎,但由于對聯合國事務很不熟悉,毛主席在接見即將前往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團時,囑咐他們要多聽、多學習。因此,那時對聯合國討論的很多問題,中國代表發言不多,即使發言也主要是講一些原則和基本主張;對于一些中國不同意或不太了解的議題,在表決時常常就采取不參加投票的表達方式,這是聯合國議事規則上沒有的?!?/p>
“除了對聯合國事務不夠熟悉外,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國國內的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百廢待興,聯合國問題還沒有提到中國外交的重要議程上?!蓖饨粚W院副院長、聯合國問題研究專家鄭啟榮解釋說,彼時雖然中國已經陸續加入聯合國各個機構,但對聯合國事務的參與仍然停留在表面階段,“對重大問題上表態多、意識形態色彩較濃”。
據鄭啟榮介紹,198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開展多邊外交后,中國在聯合國外交的能力才開始顯著增強?!巴瑫r,經過了10多年的觀察、參與,中國也發現,聯合國確實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不能覺得聯合國只是個‘放空炮、被超級大國利用的工具?!?/p>
中國此后開始注重在聯合國“多發聲”。不過,因為一段時間里中國投棄權票相對較多,有的西方媒體便挖苦地稱中國大使為“棄權大使”。“其實棄權的背后,中國都是有深思熟慮的外交考量的。”鄭啟榮說道。
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金永健證實了這一說法。他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次聯合國安理會討論韓國飛機在前蘇聯境內被誤擊一事。當時美蘇兩國相互指責,雖然中方也參與協商,但考慮到不想卷入“兩霸”之間的爭斗,因此中國在表決時投下了棄權票。
“中國都是根據是非曲直,慎重投票的。”金永健說。
各國都開始重視中國角色
鄭啟榮認為,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是中國參與聯合國事務的第三階段。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上升,中國逐步將自己定位為負責任的大國,更加重視聯合國的作用,開始了全方位參與聯合國。
中國從1990年開始向聯合國派出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隨后又相繼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主動接受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戰略武器的限制。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積極參加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談判,先后主持了6輪六方會談,為維護半島穩定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做出積極貢獻。中國也積極參加了長達12年的伊朗核問題談判,發揮著建設性作用,為促成最終全面協議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卞X文榮說。他曾于1978年被派駐紐約擔任新華社聯合國分社記者,后來又曾兩次赴聯合國工作,直到1992年初回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在聯合國地位的變化過程。
中國在聯合國的外交根據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中國一貫倡導的外交原則一致,包括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注重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等。金永健介紹說,聯合國里有一個“77+1”模式。其中“77”指77國集團,泛指發展中國家,“1”便指中國。
他說,從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以來,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愿意提前聽取中國代表團的看法,先提前和中國代表團協商?!笆聦嵣?,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日益深入、廣泛參與聯合國事務后,一些發達國家也來經常找中國協商。”
推動聯合國新發展
截至今年,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已進入第25個年頭。中國維和隊伍由最初的5名軍事觀察員拓展到如今的2720名軍事維和人員,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國家。迄今,中國先后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仍在執行的維和行動有9項。
錢文榮表示,中國維和部隊用行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與安全事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維和人員紀律嚴明,始終保持“零違紀、零遣返”紀錄,也享譽聯合國內外,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中的楷模。對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曾評價道:“我對中國維和人員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正是他們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和平、安全和自由。”
除了參加維和行動,中國還于2008年12月向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派出了第一批海軍護航編隊,參與打擊索馬里海盜。
迄今,中國共派出21個護航編隊,各類軍艦60艘次,直升機44架,特戰隊員1700余名,官兵17500余名。中國海軍維護國際航行的安全和自由的做法也受到了世界贊譽。
此外,在國際熱點問題的討論和表決過程中,也總能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外交官的身影。國際問題研究學者方長平在評價新時期的中國在聯合國的角色時表示,中國越來越多地從全球視野來看待聯合國的作用。這既是中國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的必然選擇,也有中國對聯合國認知變化的主觀考量。
中國與聯合國在今年9月聯合國系列峰會期間共同舉辦南南合作圓桌會,推動各方在2015年后發展議程框架下進一步提升南南合作的成效;中國還于今年9月在聯合國總部聯合舉辦了全球婦女峰會?!盁o疑,這些活動將為實現人類共同繁榮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甭摵蠂鴨栴}研究專家李鐵城總結道。
從聯合國的“門外漢”變為真正的“局內人”,中國在參與聯合國的理念與實踐上有諸多突破與創新,顯示出中國對聯合國的外交日趨成熟與務實,也表現出中國尋求合作共贏、敢于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責任和擔當。
70周歲的聯合國,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承載著人類的信念和希望。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聯合國將繼續以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普遍發展為己任,增強應對新挑戰的能力,在新的歷史進程中發揮出更大作用。中國一直積極支持聯合國的工作,中國也將更有意愿和能力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加強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瞭望》新聞周刊2015年第39期、《國際先驅導報》2015.9.2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