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陽
1 ?品種選擇
日光溫室大茬栽培番茄,外界環境是由高溫(8—9月)到低溫(2—3月)再到高溫(4月以后),尤其是結果期正處低溫期,品種的選擇特別重要。應選擇中期耐低溫的番茄品種,如威霸七號、粉翠、魁冠108、普羅旺斯、東圣102、西潤207等。
春早熟栽培選擇魁冠108、果美、B109、普羅旺斯、東圣102、西潤207等。
2 ?播期選擇
陜西關中地區日光溫室大茬栽培9月上中旬播種,春早熟12月底到來年1月初播種。
3 ?畝播種量
畝用種量25g。
4 ?種子處理
4.1 ?浸種
播前4~5天開始浸種。浸種前最好用細紗布縫一只15~20cm的小口袋,把種子裝在里面,扎緊袋口,再行浸種。浸種應采用溫湯浸種法,即用55℃溫水(生產上常用“兩開一涼”即2份開水1份涼水混合)燙泡種子15~20分鐘,并不停攪拌,后水溫自然降至30℃時,停止攪拌,經過一夜浸泡后取出種袋,瀝干催芽。
4.2 ?催芽
為使種子出芽整齊一致,催芽時可用電褥子、熱土炕、保溫瓶、恒溫箱等設備。具體做法是:把電褥子按其長度的一半鋪平,上面放一只塑料盆或瓷盆,盆內鋪一層濕毛巾(毛巾用水浸濕透后再擰干),再把浸種后的種袋平放在上面,使袋內種子盡量散開鋪平,其上蓋1層濕毛巾,然后用1張塑料膜封蓋盆口,再把電褥子的另一半對折過來平放在盆上,用被子蓋嚴,給電褥子通電即可。為使初學者便于掌握,盆內可放一支溫度計,將催芽溫度維持在25~30℃,不能高于35℃,每隔1~2小時觀察1次,盆內溫度可通過供電時間長短、被子的薄厚來調節。另外,在催芽過程中,每天應把種子取出來換氣2~3次,方法是兩手分別握住種袋的兩端,來回顛倒抖動幾次,目的一則是為袋內種子換氣,二則是使種子加熱時受熱均勻。經過這樣的實際操作,4~5天后,番茄種子的胚根就會長出胚孔(俗稱“露白”),完成催芽過程。待大多數種子露白后,取出種袋,停止催芽,待播。
整個催芽過程中種袋不再需要浸水,只需將上下層毛巾用水浸濕、擰干,重新鋪蓋好即可。種子量小時也可將種子袋用濕毛巾包好放在塑料袋里,裝在衣物內層利用體溫加熱催芽。
5 ?苗床整理
番茄苗床分為母床和分苗床兩種。不論哪種苗床均應選在溫室內較中間位置,這樣可避免由于東西兩山墻遮陰影響苗子生長發育。苗床應南北走向,長6m,寬1.5m。場地選好后起壟,壟高15~20cm,寬20~30cm。為了使壟堅實,起壟時先用腳踩一遍壟基,再起小壟,用腳踩實,再起,再踩,再起,用锨拍平、鏟齊,并將床內土取出(新建溫室苗床內的土可直接過篩),取出厚度10cm,將床底先用鐵锨整平,踩平,再用單面平整的長尺桿或木條刮平,再踩實。
每10m2苗床需要床土1m3,將過篩(篩眼1~2cm)的大田土(最好選用前茬為蔥蒜類的大田土)、腐熟廄肥、爐渣按1∶1∶1的比例配好,拌勻成營養土。
取已備好的培養土量的4/5填床,厚度8cm,視為基土層,然后整平床面,大水漫灌,水量以高出床面1~2cm為宜。
6 ?播種
取約20掀過篩土同多菌靈400g、呋喃丹200g混合均勻配制成藥土,備用。待床面水下滲后,用培養土補撒積水部分床面,再取所配藥土的1/4均勻普撒于床面,視為褥土層。再取半盆過篩土或細砂,把已經催芽的種子放入盆中攪拌均勻后分3次撒入床內。撒種方法:先順時針方向撒一遍,再逆時針方向撒一遍,最后留一部分補撒床面及苗床四周,此層為種子層。其上覆蓋藥土1/4,視為被土層。再覆蓋培養土,厚度1cm,為覆土層。
為使上層培養土覆蓋均勻,厚度一致,保證出苗整齊,防止“戴帽”現象的發生,可將直徑1cm左右的小竹竿按畦面寬度切割并分段平放在床面上,把床面均分成3~4個等分,再行覆土,覆土厚度以蓋住床面小竹竿為宜。覆土時最好用碗撒土,用碗覆土目標性強,土厚均勻。覆土層上再覆剩余藥土叫浮土層。浮土層對預防苗期猝倒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后取出竹竿,蓋上地膜,提溫保墑。用地膜盡可能把床面蓋嚴,保證床溫均勻。接著插上竹竿,扣上棚膜,完成播種過程。
7 ?苗床管理
母床一般從播種到出苗前,分苗床在分苗后的前3天,都不需要通風,要求盡快提高地溫,促使盡早出苗和緩苗。母床待大多數小苗子葉開始頂土(俗稱“跪腿”)時,抽去地膜,覆蓋一層干細土,厚度0.5cm。分苗床緩苗后大通風時也可覆蓋干細土。作用:降低床面濕度,防止猝倒病(俗稱“倒苗”)的發生,覆土時間應以葉片露水徹底干后進行。覆土后用軟笤帚或雞毛毯子抖掉葉片上的浮土。
7.1 ?溫度管理
在播種到子葉頂土期間,白天提溫,夜間保溫,晝夜溫度在20~30℃;子葉頂土到子葉展平期間,白天20~25℃,夜間18~15℃;子葉展平后白天25~28℃,夜間16~12℃。總原則是:前期提高地溫,后期拉大晝夜溫差,促進花芽分化。
7.2 ?通風管理
子葉一旦露出地面,白天就開始通風,主要目的是降低夜溫,防止徒長。通風由小到大,循序進行,通風時間由短到長。
1)通風量確定。初通風時以小苗不萎蔫為度。苗子出現輕微萎蔫,說明通風量大,應縮小通風口,不然會出現“閃苗”。“閃苗“產生的原因是,通風前葉片處在密閉的小空間里,周圍的水蒸氣含量高,通風后隨著空氣的流動,葉片周圍的水汽迅速減少,這時葉片內的水分就通過氣孔急劇向外散失,補充空氣中的水汽,來維持葉片內外新的水分平衡,造成葉片失水萎蔫,時間較長后便會出現閃苗癥狀。
2)通風時間選擇。結合溫度管理確定通風時間長短。晴天通風時間長,陰天通風時間短。通風的目的是降溫和排濕。一天中棚內的最高溫度出現在每天下午2:00—2:30。通風時間應以此時為中心,初期通風可選在2:00—2:30,通風半小時;第2天可延長到2:00—3:00;第3天1:30—3:00。每次通風時,應不斷注意觀察苗態,小苗真葉出現萎蔫時應及時向苗床小棚內補充水分,或者縮小乃至封堵通風口,以防“閃苗”發生,即所謂“看天、看地、看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