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哲群
前不久,我們到魯山上摘一些獼猴桃。來到采摘園,賣獼猴桃的老爺爺對我們說:“這里的獼猴桃都已經成熟了,給你們兩個袋子,快去摘吧!”我們接過袋子,就去采摘了。
園里的樹掛滿了獼猴桃。我太高興了,看到一個特別大的獼猴桃,就一把抓住,使勁地捏了捏。咦,這獼猴桃怎么硬硬的?難道說獼猴桃還沒有成熟?可老爺爺說成熟了呀。
我的心里充滿了疑問,連忙去問老爺爺。老爺爺只簡單地跟我說了一句:“你回到家,把獼猴桃和蘋果放在一起,兩三天后它就變軟變甜了。”這是真的嗎?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難道獼猴桃只能和蘋果放在一起嗎?
我帶著這些疑問回到家,趁爸媽不注意,悄悄地把獼猴桃分成若干份,分別把它們和蘋果、梨、香蕉放在一起。
過了兩天,我一捏,發現硬硬的獼猴桃果然變軟了。為什么它這么快就變軟了?它有什么怪脾氣嗎?
通過查閱書籍和搜集資料,我知道了原因,原來獼猴桃果實對乙烯特別敏感,因此,人們常常用乙烯氣體或乙烯利催熟果實,或者將獼猴桃與能產生乙烯的水果如香蕉和蘋果等放在一起。
而且乙烯濃度越高,獼猴桃果實成熟的速度越快。蘋果、香蕉、梨這三種水果,哪種水果釋放的乙烯濃度最高呢?
我認真觀察分別與蘋果、香蕉和梨放在一起的獼猴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里,和蘋果放在一起的獼猴桃最軟,而和香蕉、梨放在一起的獼猴桃就稍微硬些。可見,蘋果釋放的乙烯濃度比香蕉、梨釋放的乙烯濃度高。
另外,我還發現,這些獼猴桃的顏色都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青綠色變成了棕黃色。看來,這也是乙烯的功勞喲。
獼猴桃啊獼猴桃,你的脾氣不小,怪癖也不少呀。
指導老師 翟純紅 鄧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