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吉
【摘要】不同國家的文化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了多足鼎立的現(xiàn)狀,人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文化為本民族帶來的影響,還有多種文化之間的融合方式。英語文化在我國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英語文化的認同也已成為了現(xiàn)下社會討論的熱點。本文從對于文化認同的定義以及發(fā)展情況入手,分析當下社會對于英語文化認同的危機,再結合危機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對策,為本土文化的認同找到突破口。
【關鍵詞】英語文化 認同 危機 對策
英語文化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直到現(xiàn)在,英語文化對于我國本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弱化效果,漢語言文學的地位在部分年輕人心目中岌岌可危。如何能夠在本土文化不被弱化的同時,大大加強英語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是現(xiàn)在學者們集中探討的實質(zhì)性問題。
一、文化認同的定義與發(fā)展
關于文化認同,亨廷頓指出,文化認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最有意義的東西,其核心就是對于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認同,是凝聚這個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得以延續(xù)的精神基礎。對于文化認同的發(fā)展,是本民族認識、理解、認同外部民族的過程,是在保持本土文化不被打破的情況下,學習、借鑒、使用外部文化的行為方式。一些說法認為,對于本民族有了語言的學習也就是有了母語文化認同,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就是伴隨著母語和第二語言的比較進行影響的過程即為文化認同。還有一部分說法認為,跨語言學習能夠體現(xiàn)出文化認同上的矛盾與分歧,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出現(xiàn)整合的效果。
二、英語文化認同的危機
1.英語文化的影響。由于目前英語是全世界應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所以在我國也要對于英語進行重點教育工作。我們中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接受著漢語言文化的熏陶,隨著我們年齡的逐步增長,漢語言的教育也在逐步深入,使我們本能的就對已經(jīng)掌握的文化資源失去興趣,恰逢此時也到了該接受英語文化的年齡,我們就自然而然的關注英語文化,以及忽視了本該重視的傳統(tǒng)文化。
對于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做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愿意接受英語文化的,原因在于英語對于世界的影響地位不可撼動,學生們所接觸的影視、經(jīng)濟、科技等領域的高端成果皆是出于英語文化之下的領域,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了解英語文化的興趣,反觀之傳統(tǒng)文化的刻板、保守,則無法吸引學生的眼球,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對本土文化進行了削弱作用,結果導致本土文化與英語文化在認同上出現(xiàn)了矛盾的特性。
2.普及英語教育的影響。通過針對不同學歷學生對于英語認同程度的調(diào)查不難看出,對于接受英語教育時間越長、越深入、越專業(yè)的人而言,英語認同感普遍上升,本土文化認同感普遍受到?jīng)_擊。這種現(xiàn)象就告訴我們學習環(huán)境對于人的文化認同感是能夠起到遞進作用的。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長時間處于英語文化中,課堂上傳授的一般都是英語文化的可取之處,這種情況就放大了學生心目中的英語文化形象,而忽視了本土文化的教育。
對于各種文化程度學生的調(diào)查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英語課的重視程度要高于語文課,原因在于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學生們往往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分數(shù)。對于語文的學習,由于我們本身就處在本土文化氛圍之下成長,不用進行非常用功的學習和用功學習之間的差距不是很顯著,相反對于陌生語言的學習,往往努力的學生要比其他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在學習上更多的學生專攻有難度的英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于英語文化認同的情況。
三、相對危機提出的策略
1.適當弱化英語學習地位。在恢復高考制度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在社會主義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前提下,英語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這種情況也必然會對英語文化的融入推波助瀾。本土文化的受重視程度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具有一定的戰(zhàn)略意義,為此必須要大力加強重視本土文化的一系列舉措,來為本土文化的發(fā)展帶來動力。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出臺相應政策,適當?shù)臏p少英語在教學過程中的比重,適當?shù)脑黾訚h語言教育的深度,以此來削弱英語文化影響力。把英語定義為一種與外部能夠溝通的實用性技能,而不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在保證部分專業(yè)人士從事英語行業(yè)的前提下,把英語設定為大部分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一門課程,以此來深化教育改革政策,真正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這一宏偉目標。
2.加強中國文化元素。隨著國家社會發(fā)展與國際地位的不斷升高,在英語文化盛行的當下,應該大力突出本土教育的優(yōu)勢與特色,讓本土文化能夠在國際平臺上與英語文化相抗衡。可以在國際上多設立一些類似于孔子學院的教育機構,讓我們的本土文化也能夠?qū)ζ渌麌矣兴绊懀瑪U大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途徑,讓世界聽到不同于英語的另一種聲音。還可以在我國的教學上加大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力度,比如多設立一些書法課程,傳統(tǒng)手工藝技術課程,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還可以多開展書法比賽,在社會上多鼓勵開辦書法協(xié)會,最終的目標就是加大傳統(tǒng)文化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在考試中,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加強國學的教育,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們應該正視英語文化與本土文化現(xiàn)狀所產(chǎn)生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找到相應的舉措來緩解矛盾,這本身就是文化的進步,在多元化社會的今天,沒有哪個文化不受著其他文化的制約和影響,只要重視本土文化并推行一系列舉措就能避免文化認同問題,這對本土文化的振興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羅茜.淺談英語文化認同危機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
[2]黃紀針.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認同危機與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13,05: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