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陳崗
摘 要:小戶型是現代城市的居住形態,體現的并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相對于普通住宅面積減少的戶型。時代賦予他的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適合年輕人高效、簡約、舒適的生活方式。小戶型設計應從住戶族群特點和使用需求角度出發,秉承簡潔、時尚、舒適的設計準則,實用與裝飾并重,合理利用空間。通過闡述了小戶型空間設計的基本理念,并針對小戶型住宅內部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如合理的功能布置、可變的軟裝搭配,提出可行的設計見解。
關鍵詞:小戶型設計;合理空間;功能布局;色彩搭配
一、小戶型空間分析
(一)小戶型概念
小戶型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的面積標準通常也是不同的。比如,北京30至50平方米,上海60至70平方米,廣州50至60平方米;境外例如東京、香港的中環,面積多在40平方米左右,而在三線城市中90平米以下均屬于小戶型。業內人士比較認可的是:一居室銷售面積在60平米以下,二居室銷售面積在80平米以下,三居室銷售面積在100平米以下。其特點是每個空間面積都比較小,但能滿足人們生活基本需求。
市場上需求量大的小戶型,建筑面積最小可至20多平方米,大則80到100平方米。面積小并不等于檔次低,小戶型空間設計合理,功能齊全,在不影響居住的前提下,同樣具備會客、洗浴、做飯等功能。其地理位置一般是在市中心以及稍遠但交通便捷的地方,小區的配套設施也比較完善。
(二)小戶型購買者特點
小戶型的常住人口,多半為80后90后年輕人、在城市打拼的白領夫妻和擁有不錯經濟基礎的大齡夫婦。80后90后族群,多半在發達城市工作生活,良好的生活配套與優厚的工作平臺,帶給這類人群莫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高強度的工作任務與挑戰,使得該族群,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與城市,以此保證安穩的生活。在城市打拼的白領夫妻,多半為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年輕夫婦。憑借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在城市中已建立一定的人脈及擁有優厚的物質基礎。大齡夫婦具有頗為穩定的生活基礎與較高的文化素質,空間上追求合理與經濟。針對以上三種族群分析得出,小戶型布置應以簡潔、時尚、舒適為主,實用與裝飾并重。
綜合分析得出,小戶型的購買族群,對居住環境的舒適性與周邊配套設施(醫療,購物,文化等)完善程度要求偏高,宴請好友招待賓客的日常活動相對偏少。因此,設計師在參與小戶型空間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業主的社交需求與生活需求,合理地劃分空間中的功能分區,營造讓業主滿意的居家環境。
(三)小戶型設計的發展現狀
良好的空間設計,不僅能調節心情,彰顯業主品味,更能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小戶型的設計,對設計師的空間把握能力和視覺審美的要求更為嚴格。現代空間設計中,經常借用時尚元素,旨在打造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時尚界的元素,往往過于活躍與新潮,色彩方面講究大膽跳躍。這對于小戶型而言,只能小范圍借鑒,偏重或過于跳躍的色彩會使空間更小,使空間缺乏層次感。
由于現在的小戶型大都設計成緊湊戶型,有平面死角和采光差的房間。所以在設計上就要下很大的功夫,盡量避免由于戶型不好帶來的一些問題。目前小戶型空間設計,品質良莠不齊。總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強弱電布置考慮欠缺;2.空間色彩配置過于凌亂;3.復雜的天花吊頂;4.單調的室內燈光;5.家具及家用電器的體量過大;6.空間劃分中對個人和公共區域的把控不夠。
二、小戶型空間設計要求
小戶型成為80后90后置業的首選,房子雖小,依然要承載足夠的功能需求。因為年輕,也總有更多創意。小戶型單元面積緊湊,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業主的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家庭成員的生活起居、交際、閱讀、親子、學習等功能,同時要讓各項功能之間不存在沖突。合理協調個體需求與家庭需求,營造和睦的居住環境。綜合上述住戶群特點,歸納出小戶型設計的幾大要求:
1.創造更為完整和靈活的室內空間;
2.合理布局功能分區,巧妙處理空間過渡;
3.盡可能發揮空間可塑性,擴大空間可利用價值;
4.秉承簡約、經濟的原則。
(一)功能布局
小戶型設計在空間布局上,要盡可能做到“小”空間“大”感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居住空間,其室內功能分區,經過合理布局后,常分為三塊:一為集體公共空間,二為個人私密空間,三為家庭生理生活空間。集體公共空間一般指客廳書房,滿足家庭娛樂、學習的互動空間。個人私密空間一般指臥室、起居室等,是個人學習、梳理情感的場所。家庭生理生活空間,主要指廚房、陽臺、衛生間,承載家庭基本盥洗、清潔等需求。這三類空間的劃分,要權衡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性和個人愛好,盡可能地保障集體交流的便捷,又為個人生活帶來空間。應以保證生活作息規律,互不干擾為原則。
小戶型空間相對緊湊,其設計的難題在于解決心理空間和視覺空間對人造成的緊張感,實現再造空間的最合理化。解決這種壓抑感和擁擠感,首先,應對某些特定的空間進行改造,力求打破慣用的裝飾手法與空間分隔方式。如市面上的商品房,由于層高的原因,可省去上世紀流行的吊頂手法,以達到空間高度的拉伸感。
1.弱化空間功能分區的劃分
慣用的弱化功能分區的設計手法,一般用在客廳與書房之間,廚房與餐廳之間。受戶型面積的影響,許多小戶型在書房配備上略顯吃力,然而書房又是家庭學習成長的最佳空間。因此,市面上許多戶型,一般在朝陽臺的地方,常把書房(學習空間)設置在陽臺與客廳的連接區域,圍合成可移動的學習空間。廚房與餐廳的分隔,也摒棄了原有的推拉門方式,常用的是鏤空的壁櫥與酒柜,稍加區分,營造開闊的視覺感,使空間更為通透。
2.采用靈活的方式打造通透空間
通常用清透材質的紗簾與鏤空柜體,輔以便捷和可拼裝家具,來分隔不同的功能空間。減少實質墻體的堆砌,從而獲得開放通透的空間。室內多布置活動的家具,當空間需要容納更多人時,可迅速改造局部空間,滿足聚會等社交功能。
3.改變收納空間的組成形式
現代樓盤大多會設置飄窗,通過外延的窗戶,獲得更好的采光,同時也可擁有休憩的平臺。一般的飄窗,經過改造都能收獲意想不到的實用功能。例如在飄窗處養綠色植物,給空間增添了活力。與此同時,還可設計簡易書桌及個人收納空間,滿足個體的學習及休閑。若戶型的陽臺面積足夠大,還可在陽臺設置親子空間或健身空間,給家庭提供一處寶貴的室內鍛煉環境。榻榻米的定制,同樣能滿足收納功能。
4.高效利用轉角空間
室內家具的設計與定制,在工業化社會已十分成熟。由于實際空間的制約,使某些模數化的家居產品,并未能高效地安放在室內環境。產品設計的模數化與工業化,給家居環境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例如簡約家具先行者宜家的系列產品,就是集約型社會的寵兒。高效的組合方式與簡約的造型,可以適配不同的空間。強大的收納功能和耐用的材質設計,規整了空間的同時也統一了家居風格。
(二)家居內飾設計
室內家具的擺放位置直接影響空間感受,小戶型的家具應以輕巧為主。家具選擇上要遵循最大限度滿足收納功能,同時使空間更為寬敞。家具選擇上應以明快、淡雅色系為主,可隨意拆裝、組合、收納的家具為佳。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與生產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優良產品可供選擇。例如拼接的沙發,嵌套的茶幾,推拉式的書桌等,都是節約空間,高效利用空間的不二選擇。室內配飾的選擇上,應遵循美學法則布置,墻壁上掛一些尺寸合適的裝飾畫能起到很好的拓展空間的效果。
(三)燈光設計及氛圍營造
燈光在空間中,起照明與升華空間的作用。光是空間的靈魂,是空間氛圍的塑造者。良好的燈光環境,能給人舒適安心的居住體驗。對小戶型而言,戶型面積小,燈光設計在營造更合理的空間氛圍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公共區域而言,偏冷的白熾吸頂燈,能增加空間縱深感,輔以暖色射燈,打造宜居的燈光環境。通過射燈的局部照明,突出藝術品造型及材質的美感。
(四)色彩設計
小戶型裝飾色彩設計中應把握整體原則,地面、墻面、天花是空間的主基調。清新淡雅的墻面色彩可以讓空間看上去更為寬敞,鮮艷跳躍的高純度色彩點綴,能增添空間的活力與個性。同一色系的明度漸變色,能更好地營造空間的層次感。
裝飾色彩的設計,應重點圍繞空間功能展開。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據居室的功能和個人的喜好,嘗試不同的色彩,傳達心儀的裝飾情調。
三、結語
小戶型設計有小戶型設計的精彩,合理的設計,能做到小而精、小而全,使有限的空間無限放大。我們在借鑒國外優秀的小戶型設計案例時,更應結合國情,充分發揮設計能力,讓居住者擁有更美好的入住體驗。無論你的房子是大還是小,一份安逸的生活,一個滿意的裝修,會讓你在未來生活的日子中感到無限的溫暖和快樂,讓你收獲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
[1]龐捷.室內設計的思考與展望[J].南方建筑,2001,(04):43-44.
[2]宋紅梅,李士蘭.淺談中小戶型住宅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下半月),2007,(04):230-231.
[3]關會玲.“以小見大”——小戶型住宅設計與創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1):216.
[4]陳光.室內設計新思考[J].家具與環境,199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