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摘 要:圖騰柱作為加拿大太平洋西北沿岸藝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其圖案造型變化多樣,是平面和立面藝術的完美結合。它們不僅僅具有鮮明、獨特和變化的美學風格,同時表現出強烈的思想情感。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從藝術主題、基本元素兩個方面對加拿大太平洋西北沿岸的圖騰柱藝術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該研究不僅對于拓寬中國藝術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為中西圖騰藝術之比較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加拿大太平洋西北沿岸;土著;圖騰柱
本文章為2014年中加項目課題分支
藝術是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人生命和文化的精髓。他們通常將捕捉回來和觀察到的動物如熊、鯨、鷹、三文魚、狼、蜂鳥、烏鴉和青蛙等運用到他們的藝術作品中。除此之外,土著人所信奉的那些超自然神靈形象,諸如雷鳥、太陽神、月神等也作為他們藝術表現的主題。這些圖騰柱上所表現的藝術形象被加拿大土著人視為兄弟關系、氏族和家族的象征和標記,并不是人們認為的神或者魔鬼。圖騰柱上每個形象的每個部分都有其特定含義,所有部分的結合是敘述神話,部族傳統,依據特定的歷史事件或者圖騰柱主人的生活事件或者是他們家庭和部族的祖先血統為依據的民間傳說。[1]
加拿大西北沿岸的圖騰柱是加拿大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西北沿岸土著人文化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濃縮形象。[2]它們經歷了衰敗、搶救、復活的過程并最終走向了繁榮和復興。現今,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開始重視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人的圖騰柱藝術。這些圖騰柱造型變化多樣,材質各異,色彩絢麗奪目,表現出強烈和深沉的美學風格,本論文主要從藝術主題、基本元素兩個方面對加拿大西北沿岸的圖騰柱藝術的美學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一、代表血統和家族飾章的藝術主題
加拿大西北沿岸的圖騰柱形象大多數基本是血統和家族的飾章。它們形象可以分為四大類:人形紋、動物紋、超自然神靈紋和儀式和日用品紋。
(一)人形紋。西北沿岸圖騰柱上雕刻人物形象是很常見的。有完整人形和人體局部紋樣。通常,人形紋代表某位祖先、去世的酋長、氏族領袖,或象征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和普通人。人物形象通常描繪為動物和人的復合體。人形的面部特征如眉毛、眼晴和嘴巴等一般用現實主義手法表現。人形紋中性別特征不明顯,耳朵和眼睛一般在同一水平線上,手中所持物品如談話杖、銅器或搖鈴等以確定人物身份。如人物頭頂的帽子是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帽子節數越高,其財富地位也越高。 女性形象下嘴唇配戴的唇飾以象征她的高貴地位。
(二)動物紋。圖騰柱上動物紋一般以各自象征符號來表現,主要動物紋有海貍、烏鴉、鷹、青蛙、鮭魚等。海貍是加拿大西北沿岸地區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容易識別的形象之一。加拿大1000個地名含有海貍二字,海貍成為加拿大的標志和象征。它有著突出牙齒的大嘴,特別是兩顆最大的門齒。海貍總是處于直立的姿勢并將兩只前爪彎曲在胸前握一根木棍。它的尾巴靠在腹部呈現交叉狀。
烏鴉也是重要的動物形象之一。他通常被描繪為“男性”。他突出的喙是重要的特征。烏鴉出現在圖騰柱上所表現的形象一般是:保持直立姿勢,雙翼靠在兩邊,很少見完全張開翅膀。有時,在烏鴉的喙里含有一個圓球,這是西北沿岸著名神話故事中的烏鴉偷太陽的神話的形象描述。
相比較而言,鷹和烏鴉的區別或許只能從喙的形狀來區分。鷹的喙彎曲到最后一點然后轉向臉。
加拿大土著們把青蛙作為圖騰柱紋樣,他們把青蛙作為知識豐富、權力巨大和財富的象征。這些青蛙的紋樣通常是大眼睛、寬闊而沒有牙齒的嘴巴并長期蹲伏的姿勢。他們一般從一個地方向外看或者位于圖騰柱的下面。
(三)超自然神靈紋
超自然神靈紋主要有雷鳥紋、希斯尤紋、食人鳥紋等。 雷鳥紋是最為常見神靈動物形象之一。它出現在土著人的神話故事里。傳說具備強大的神秘力量,雷鳥其大無比,以海中鯨魚為食,當它饑餓時,它便帶著兩只充滿電光的巨蛇沖向大海,將鯨魚擊傷,然后勾起鯨魚飛回高山。雷鳥紋在頭頂有著高高翹起的附肢,這些是卷曲的羽毛。雷鳥通常被描繪成在圖騰柱的頂端有著伸展的或是升起的多毛的羽翼。土著人將它作為自己的圖騰形象當成一種至上的特權。 雷鳥通常出現在夸丘特爾族的圖騰柱上,而在海達人或特林基特族人的圖騰柱上很少出現。 希斯尤紋是夸扣特爾人圖騰柱上最著名的超自然神靈之一。傳說希斯尤是一個威力巨大令人恐怖的雙頭蛇,既代表正直又代表邪惡,既可以致人死亡又能賜予人類力量。其紋的主要特征是三個頭,中心的動物長有犄角吐出的舌頭上有一圓型孔洞(舌頭飾物代表女性特征),水平蛇身。
(四)物質實體紋
物質實體紋主要有:唇飾紋、銅器紋、波多拉支環紋等。圖騰柱上出現的唇飾紋象征女性高貴的社會地位。加拿大西北沿岸地區貴族婦女有在下唇穿孔佩戴唇飾的習俗。唇飾是高貴社會地位的象征符號。女子佩戴的唇飾越大,表明其社會等級地位越高。在現代社會,婦女不再佩戴唇飾,但是土著人仍然將唇飾雕刻在圖騰柱上用來象征一個享有高貴社會地位的婦女。
圖騰柱上所雕刻的大量的銅器符號是加拿大西北沿岸土著人財富、權力、地位和聲望的象征。它們的典型特征是上寬下窄,中部有T型支柱,下半部鑲嵌在T型背脊上,整個外形看起來如同一塊盾牌。正面上部雕刻主人的徽標動物圖案,呈鼓突狀。中下部分則是T形,代表祖先的骨架,或者徽標動物的脊椎骨。
二、現代城市元素
在當今城市的雕刻風格上,加拿大西北沿岸有各種風格。如海達人以他們復雜的人物形象而著稱,這些人物形象通常交織在一起。欽西安人和夸扣特爾人在雕刻圖騰柱時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水平裂縫,清楚地區分柱上和柱下的圖騰形象。除此以外,人物形象的比例也變化多樣,有的頭與身體比例相同,有的頭部占身體的一半尺寸,還有的則選擇自然的人體比例。[3]雖然它們在風格完全不統一,并且他們的作品從接近現實風格到幾乎抽象的風格。但總體而言,它們都有基本的設計元素即:輪廓線、卵形、U形、圓形、S形、三角形、月牙形等。
(一)輪廓線。輪廓線是西北太平洋土著藝術的主要描繪線條,主要用來勾勒人或動物主體部分的輪廓,如頭、關節點,或者身體的其他部分如手臂、腿、羽翼等。一般而言,主要的輪廓線用黑色,次輪廓線用紅色。
(二)卵形。“卵形”在太平洋西北沿岸土著圖騰柱中屬于主導的形狀。這種形狀被稱為“圓形的矩形”,“成角的橢圓”、或者是“豆的外形”。
它的上部一般比底部要寬厚,左右要絕對對稱,并且略呈方形。但這些橢圓形在比例尺度上會依據描繪主題的不同往往有所變化,雖然圖騰上的卵形形狀有纖細、粗獷,或者圓潤之分,但它們卻有著共同的特性:較大的卵形一般構成主題的頭部、眼眶、主要關節點、羽翼、尾巴或者是魚鰭;而小的卵形一般用來描繪節點、眼睛、耳朵、鼻子或者包括面頰。除此以外,卵形還用于填充空白空間或者是角落空間。
(三)U形。基本元素的形狀像字母“U”。它們在西北沿岸土著圖騰柱藝術中作為稍次要的元素而被廣泛使用。U形的底部一般都寬于向上揚起的兩翼,兩角略呈方形。和卵形一樣,雖然U形在比例尺度上有一定的變化,但是他們的總體形狀仍然離不開U型的原型。大的U形用來勾勒主題主體部分的輪廓,并且作為尾巴或者耳朵的輪廓線的一部分。小的U形用做空間的填充物或者作為鳥的羽毛。通常來說,他們對U形進行多重的堆積用來表現尾巴或者魚鰭。
U形的最普遍的變化是U形狀的分裂。分裂開的U形通常中間有細線分割以填補里面的空白,細線部分有時被設計得比較復雜。分裂的U形在比例尺度上也有一定的變化。它們通常使用在耳朵、羽毛和尾巴上。太平洋西北沿岸的藝術家們也使用分裂的U形作為空白空間的填充物。有時,U形與卵形的配合,可以組成由簡單到復雜的一系列圖形,如組合成手臂、腿、耳朵和其它的身體部分。
(四)S形。這個形狀如同英文字母“S”。它們通常用來空間填充,同時也用來描繪手臂和腿的部分。多重S形狀能形成主題的胸廓,S型通常也用來連接一個主題的不同身體部分。除此以外,還有圓形或者月牙形。它們通常在尺度、形狀和寬度上有所變化。
(五)圓形。圓形通常代表完成,在西北沿岸土著圖騰柱中以太陽或者月亮的形象出現。
三、結語
這些被太平洋西北沿岸土著人視為兄弟關系、氏族和家族的象征和標記的圖騰柱藝術形象其變化多樣的造型使它們具有獨特的魅力,是平面和立面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在左右對稱的杉樹表面進行的三維空間的平面設計。這些圖騰柱藝術在設計上靈活地運用輪廓線、卵形、U形、圓形、S形、三角形等基本元素打散、重組而成,并進行空間的疏密關系布局以達到“滿”的視覺效果,營造空間的張力。它們在形式、尺寸和姿態上變化繁多,以求在變化、差異和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統一的美學原則。
我們通過研究,可與中國傳統的圖騰符號對比,尋找它們的不同之處,挖掘根植于中西不同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將圖騰符號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現代藝術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語言,共同融匯成現代藝術中的主流。
參考文獻:
[1]Charlotte Townsend-Gault, Jennifer Kramer, Native Art of The Northwest Coast,UBC Press Vancouver Toronto,2013
[2]Wherry: the totem pole indians, Wilfred Funk, Inc. New York,1964
[3]高小剛.圖騰柱下北美印第安文化漫記[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7.
[4]Wayne Hill and James Mckee, Carving your own totem pole,Boston Mills Press, 2007
[5]馬曉京.加拿大西北沿岸印第安人圖騰柱文化象征意義闡釋[D].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