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龍 朱勝甲
摘 要:通過分析文化創意產業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分析池州、安慶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指出地域文化特色要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必須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合理取舍并有效整合,把地域文化特色和當代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聯系起來,以引領時尚的產品研發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地域文化;文化創意產業;產品;池州;安慶
[基金項目:池州市社科聯2014年資助立項課題:池州地域文化特色在創意產業中的應用研究(A201417)]
池州、安慶位于長江的皖江段上游,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產品設計,必將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文化創意產業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1926年,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獨樹一幟的代表人物本雅明率先提出了“文化產業”的觀點。1997年, 英國學者進一步提出了創意產業、創意經濟、創造性產業等概念。英國創意產業的定義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 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 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1]。當今的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 以滿足當代人對物質、精神、文化、娛樂等眾多需求為目標, 以文化創意為核心, 以新材料、高科技為支撐, 以信息網絡傳播為平臺, 力求向大眾提供經濟與文化水乳交融的所有創新產品并獲得高額利潤的新興產業。根據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標準, 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0年蒙特利爾會議的規定, 文化產業或文化創意產業是指“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當前, 世界各國的發展基本上都不再以單純的經濟發展為目的,越來越重視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開辟了一條產業經濟與文化創意和諧一體的發展之路。文化是創意產業生成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文化創意產業是物質與文化高度發展融合的必然結果。文化創意產業徹底改變了傳統產業經濟的發展模式, 而注重于建立一種滿足精神文化需求與相應的物質產品消費互動的發展模式。當前,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和一些成長快速的文化創意產業,都從特定的地域文化資源中不斷地提取出新的創意元素, 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不斷地由抽象的觀念、現象或傳統的展呈、存在形式逐漸轉化為產品形態,并通過產品的開發與營銷,發展為各種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優秀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是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創新的不竭動力,又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價值內涵。
二、 池州、安慶的地域文化特點與優勢
池州已有1390 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豐富的地域文化遺存。全市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140個。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 個,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個。如東至縣舊石器時代的華龍古洞、貴池區新石器時代的七星敦遺址;滕子京等古墓葬;唐宋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墓石刻、碑刻等;古民居村落尚有100 多處,重點古村鎮有九華古鎮、東至縣花園里鄉的南溪古寨和東流老街等;以化成寺、陶公祠為代表的寺廟和廟祠100 多個,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9 座;有池州百牙塔、清溪塔、東至縣東流雙塔等古塔4 個;有全國十大古釣臺之一的昭明釣臺和著名的李白釣臺;此外,還有杏花村古井、古徽道、古橋、亭閣樓臺及數千件文物實物資源[3]。
類型豐富的池州文化遺存體現了池州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延續性特點和包容、親和的優勢。池州地區佛教文化、儺文化、戲文化、詩文化、茶文化盛行千年不衰。多元性文化又體現出不同類型文化間的和諧、包容性,這些都為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形態元素;盛行不衰的文化形態又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具有親和力的營運模式。
安慶濱臨長江,襟帶吳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圣地”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建城,至今已近800年;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27年(1938年)的178年間,一直是安徽省治所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地域文化、歷史事件使得安慶地域文化不僅資源豐富、積淀深厚,而且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安慶與貴池相距不到百公里,地域文化很相似。古皖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以及近代的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等史實也顯現出安慶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延續性的特點。由于受到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等的沖擊與洗禮,城區保留下的大批歷史文化建筑種類多具有豐富性[4],地域文化更具有開放包容的優勢。
三、 池州、安慶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
(一)池州地域文化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
池州地域文化中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池儺”和“青陽腔”最為著名。“貴池儺”歷史久遠,傳承至今,極具影響力。表演的藝術形式觀賞性很強,引起了學者和一般觀眾持續關注和喜愛。如1990 年4月,在首屆“中國儺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池州儺戲演出隊演出的《打赤鳥》《魁星點斗》等劇目,受到國內外戲曲研究專家的好評和普通觀眾的熱烈歡迎;池州儺舞多次赴香港特區和韓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演出,受到了各界觀眾的追捧。儺戲劇目很豐富,著名的還有《舞古老錢》《開天辟地》《圣帝登殿》《孟姜女·結配》《劉文龍·分別》《醉胡騰》《花關索戰鮑三娘》等等。
“青陽腔”是明代嘉靖年間,江西的弋陽腔流入今天池州的青陽縣一帶,與九華山佛俗說唱、大型宗教戲劇、"目連"戲以及當地語言、民歌小調相結合而產生的。“青陽腔”的劇目眾多,聲腔、角色等元素發育完備,流傳區域很廣,對徽劇、贛劇、黃梅戲等劇種的形成與發展影響巨大,被譽為京劇“鼻祖”,在中國戲曲史上地位很高。“青陽腔”表演中還運用各種紙質面具,舞美效果獨特,娛樂性、趣味性強,熱鬧好看,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在池州地區,與“貴池儺” 和“青陽腔”一樣也極富展演和觀賞價值的,還有“東至花燈”。東至花燈從唐代后期發展至今,由“五猖太平燈”、 “八仙過海燈”、“磨盤燈”、“六獸燈”、 “龍燈”、“獅子燈”等十多種形式各異的花燈組成。至今仍然活化在當地老百姓的文化娛樂生活中,是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貴池儺”、“青陽腔”、“東至花燈”表演形式豐富多樣,文化內涵豐富厚重,極具親和力、吸引力和觀賞性。通過深入的研究、合理的整合和適當的開發。可以形成嶄新的文藝演出產品。有利于在池州形成地域文化特點顯著的文藝演出創意產業。以“貴池儺”、“青陽腔”、“東至花燈”為代表的文藝演出創意產業,還可以以旅游產品的節目形式與旅游業結合起來,豐富以“杏花村”為主題的江南山水旅游和九華山佛教旅游的體驗內容,留住游客,使酒店業、旅游工藝品業、特產業的消費、產品銷售得以產生,形成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可以以特色文藝演出的節目形式與廣告業的會展活動和公共文化服務業的詩會節慶活動結合起來。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地域文化特色的支持。
(二)安慶地域文化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
安慶地域文化中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最為著名。在發展文藝演出創意產業中,要利用好黃梅戲這一最靚麗的品牌,加大安慶作為國家黃梅戲藝術發展基地的建設力度。以務實創新的態度,實施黃梅戲精品劇目工程,推出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優秀黃梅戲藝術作品。打造一批既叫好又叫座,常演不衰的親民的藝術精品。并以國家級黃梅戲藝術節為載體,發展節慶會展產業。
安慶保留有一批歷史文化建筑,這是其他區域文化中少有的優勢。保護并利用這些區域文化載體,可以在建筑內部安排相關的歷史文化內容展示及其互動體驗項目,為公共文化服務業的發展健全了服務類型。市內相距不遠的眾多建筑景觀,可以通過觀賞路徑的設計形成連續的景點線。這樣就形成了如街區一般的時空效果和豐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含量。不同的建筑形態也必將豐富城市街景的視覺風貌,使人流連忘返。這必將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推動創意文化特征明顯的旅游紀念品設計和制造業的進步。同時,餐飲、娛樂、土特產銷售等服務業也必然受到拉動,給安慶經濟、文化發展帶來好處和實惠。
安慶鑄造歷史悠久,近現代工業制造技術發達,研發能力強大,有利于吸收消化有益的文化和技術養分。如安慶帝雅藝術品有限公司、桐城佛光藝術品有限公司就吸收了原本是北京文化遺產的薄胎琺瑯技藝。受到了國內著名學者李立新教授等專家的好評。是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生,在海內外高端藝術品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產生了豐厚的經濟效益。現在,在安慶生產厚胎琺瑯藝術品的企業有4-5家,初現以地域文化特點為創意載體的新產業雛形。
安慶的旅游工藝品“雪木畫”,享譽海內外。其表現題材就多是選擇了具有安慶地域風貌的歷史文化景物。深受游客喜愛的產品設計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完美結合。
池州、安慶兩地要將地域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當代產品的視覺特征和文化內涵,就要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儺文化、戲文化、詩文化、茶文化;古皖文化、戲曲文化、禪宗文化、桐城派文化以及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史實的特色形式和厚重內涵,改造提煉成為發展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要素。通過綜合化研發、產業化運作、數字化宣傳推廣實現規模化、持續化的產業發展。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黃金時代。池州、安慶兩地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強市,都有良好的優勢和基礎,更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以珍愛歷史、貢獻未來的擔當精神,加大對優秀地域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價值發掘的工作力度,對地域文化資源進行合理取舍并有效整合,把地域文化特色和當代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聯系起來,以引領時尚的產品研發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優秀的地域文化不斷地重生于我們當代的現實生活中,實現優秀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創意產業文明的交相輝映。
參考文獻:
[1]熊澄宇.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的啟示[J].求是. 2012,(07):58-60.
[2]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文化產業政策匯編[M].2004:26.
[3]孔華. 池州地域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 2012,(02):92-95.
[4]朱勝甲. 安慶城區歷史文化建筑的景觀式保護研究[c]. 第二屆安徽文化論壇:“文化安慶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路徑”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國安徽安慶. 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