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民
減鹽的好處人盡皆知,但很多人認為鹽少了味道就不好,所以難以實施。其實,鹽并不是唯一的調味品,很多食材不僅能讓鹽量降下來,味道還會更好,番茄就是我給家人做減鹽餐的法寶。
以前,我只注意用鹽量少,而沒有考慮到菜品的口味,生硬地把用鹽量減了不少。家人都說我做的菜不好吃,沒有味道,胃口都變差了。后來我發現,番茄是種很好的食材,不僅能增加風味,還能幫助降低用鹽量。
做面條時先把番茄多煮一會兒,或者炒成番茄醬,以這個作為底料,再加水煮面條,最后放很少的鹽,家人都吃得很香。這就是利用番茄酸酸的風味來增強成的味道。同樣,我們可以用醋及檸檬汁來彌補少放鹽后的口感需求。不過要注意,醋一定要適量,太酸反而會破壞風味及口感。
另外,水果入菜是近年來的一個飲食特色。我們經常說清談飲食,其實清談飲食也不必全是蔬菜。以糖醋排骨為例,除少許鹽及醬油外,放入鳳梨、冰糖和醋,也是一道清爽少鹽的葷菜。另外,鮮果雞片中會用到奇異果,和雞片一起炒,用鹽量更少,讓奇異果的酸甜和雞肉的軟嫩融合起來,爽口又營養。
除了水果外,我們還需使用香菜、菇菌類來增添食物的美味,減少對含鈉離子的鹽、醬油、味精的依賴;蒜和洋蔥等風味強烈的調味菜用法得當,也能讓食物減鹽不減香。
最后提醒大家,外食的含鹽量不容忽視。舉個常見的范例,觀察發現,早餐一杯牛奶,一個漢堡攝入2-3克鹽;午餐一碗半炒飯4.5-6克鹽:晚餐一份紅燒肉類、一份青菜、一碗湯、一個蒸蛋加一碗米飯,5.5-7.6克鹽。這樣簡簡單單的三餐,不知不覺就攝入了12-16克的鹽,這與我們吃6克鹽的目標相距甚遠。
如果有條件,尤其是孩子,還是要少吃外面的快餐,盡量自己做美味少鹽的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