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奕
摘要:增值稅不僅是我國主體稅種之一,也是企業納稅業務中最為重要的稅種之一。由于其范圍廣、稅率較高,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如何認真解讀增值稅轉型對企業涉稅業務和整體經營效益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并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增值稅轉型后企業涉稅業務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借鑒。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 企業? 涉稅業務? 影響
1 增值稅轉型概述
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流轉稅。其征收方式是根據商品在流通和流轉過程產生的增值額作為征稅依據來計算、繳納增值稅。這種征稅方式適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分工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化專業分工的進步。對企業、社會而言都是有利的。增值稅轉型后主要涉及到以下幾點:一是,對增值稅的扣除范圍進行了調整。這種調整包括兩方面:首先,允許對固定資產進項稅進行抵扣。增值稅轉型后對抵扣的固定資產進行了調整,將廠房、地上建筑物及附著物等不動產納入到抵扣的范圍。其次,對于購入的自用的消費品以及用于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的消費品,其進項稅額不允許在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二是,增值稅轉型后的其他一些規定。涉及以下幾點:①降低征收稅率。增值稅轉型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統一降至3%,相比增值稅轉型前區分商業類和工業類的小規模納稅人,工業類小規模納稅人6%和商業類小規模納稅人4%的稅率來說,減輕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②稅收政策更具公平性。進口設備不再實行免稅政策,外資企業購買國產設備的增值稅也不再實行退稅政策。這種不僅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體現了稅法的公平性。③將運費發票抵扣政策列入條例,運費符合相關條件可以進行抵扣。④對納稅期限重新進行了調整。⑤重新劃分了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工業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標準由100萬將至50萬,商業小規模納稅人由銷售額標準由180萬將至80萬。[1]
2 增值稅轉型后對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負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后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小規模納稅人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相比于原來按照工業和商業區分的6%和4%的稅率來講,轉型后統一降至3%的稅率使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大幅度降低了。但是,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講增值稅轉型前后,小規模納稅人購入的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都不允許進行抵扣,也就是說增值稅進項稅額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在日后進行折舊處理。這種規定,使小規模納稅人自己負擔了固定資產的進項稅款,相比與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的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增加不少。但是,進一步分析,小規模納稅人是固定資產進項稅的直接負稅人,但不是直接納稅人。從這一點來講,小規模納稅人并沒有因為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能抵扣而造成稅負的增加。也就是說,增值稅轉型后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大幅度降低了。
增值稅轉型后對一般納稅人來講稅負也受到了影響。我們所說的一般納稅人是指從事工業類的納稅人年銷售額達到50萬,從事商業類的納稅人年銷售額達到80萬的納稅人,這類納稅人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質。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增值稅轉型后最大的實惠莫過于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可以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增值稅轉型后規定,一般納稅人購入的固定資產可以在銷項稅額中進行抵扣,這對降低企業稅負和經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固定資產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不僅是因購買固定資產而產生的增值稅不用繳納了。而且因增值稅而產生的城建稅、教育費附件等雜費也因此免除了,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3 增值稅轉型后對納稅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調整
增值稅轉型后對納稅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規定:在銷售后開具發票的應確認銷售收入,發票開具的當天為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賒銷和分期收款使有書面合同和沒有書面合同的情況下,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怎樣確定,這種情況下貨物發出的當天默認為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對于生產日期超過一年的商品,應根據合同和預收款日期及時確認收入等。相比舊條例,增值稅轉型后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更加明確,對于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中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和生產銷售工期超過1年以上大型設備的等特殊情況也做出了詳細的說明,使納稅義務人在執行過程中更加明確。”[2]
案例分析:2011年1月,鵬程管件有限責任公司和其客戶簽訂了1000萬元的貨物銷售合同,該貨物生產周期較長。20011年2月,該管件公司收到其客戶100萬的預付款;2011年10月收到客戶500萬貨款;2012年1月該管件公司所有貨物生產完畢并對其客戶進行發貨。2012年2月管件公司技術人員為其客戶完成相關設備的安裝工作,并收到客戶200萬的貨款;2012年3月又收到客戶100萬的保證金。根據增值稅轉型后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調整,該筆交易應在2011年2月確認銷售收入100萬,在2011年10月確認銷售收入500萬,在2012年2月確認銷售收入200萬,2012年3月確認銷售收入100萬。
4 增值稅轉型后納稅范圍做出了調整
增值稅轉型后對混合銷售的具體征稅事項進行了調整。以建筑業為例,建筑業納稅人在提供建筑業勞務的同時,銷售資自產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應分別核算建筑業勞務收入和銷售收入,根據建筑業勞務收入征稅營業稅,根據銷售收入征收增值稅。相比增值稅轉型前不具備分開征稅條件的建筑公司來說,建筑業勞務收入和銷售收入統一征收增值稅來講,是一大進步。這種調整更具科學性,使混合銷售在納稅上更具合理性。因為在原來的條例規定中很多混合銷售的企業很難按照相關規定根據銷售額和營業額分別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增值稅轉型后使混合銷售的納稅更具合理性,同時對于那些不能提供營業稅應稅憑證的企業來說減輕了稅負。[3]
5 增值稅轉型后對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調整
增值稅轉型后規定:納稅人在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基礎上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對于銷售貨物的收入和提供非應稅勞務的收入應分別進行核算。不能分別核算的由稅務部門進行核定。從該規定可以發現,國家的稅收政策已經放寬了。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的增值稅和營業稅由不同的稅務機關進行征收,增值稅銷售額和營業稅應納稅額究竟由誰來核算,核算標準怎樣定,還得根據實際情況執行。所以,建議企業在實行兼營活動中還是盡可能的實行分開核算,不僅有利于稅務機關征稅,也有利于自身核算和決策參考。[4]
6 增值稅轉型后對企業固定資產涉稅業務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后固定資產進行抵扣須具備以下條件:一般納稅人購入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必須取得相關的扣稅憑證;如果購入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的不能抵扣;此外,自用的應征消費稅的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也不能進行抵扣。[5]
案例分析:
2013年1月1日,宏達管件廠因業務發展需要購買了一臺機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機器設備的價款是10萬元,應繳納增值稅1.7萬元。同時向運輸公司支付運輸費1000元。該設備無需進行安裝。根據相關付款憑證以銀行存款進行支付。其會計上的賬務處理是:單位:元
固定資產的入賬金額:
100000+1000*(1-3%)=100930
應交增值稅入賬金額:
100000*17%+1000*7%=17070
應付銀行存款:100930+17070=118000
借:固定資產 1009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17070
貸:銀行存款 118000
參考文獻:
[1]孫軍民.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稅負影響分析[J].財經導讀,2013(25).
[2]錢學強.增值稅改革涉稅問題研究[J].財稅金融,2013(14).
[3]羅宏,陳麗霖.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