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遼寧省44個縣進行了綜合評價,選取了經濟發展規模、農業發展、居民生活、醫療保健、科教五個一級指標,并在此基礎上選取了25個二級指標。通過統計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選取主因子建立綜合評價模型,根據數據結果對遼寧省44個縣(市)進行了綜合排名。根據排名結果,對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縣域經濟競爭力? 因子分析法? 指標體系
1 縣域間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參照以往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依據遼寧省實際狀況,本文選取了25項指標,以此來衡量縣域的經濟發展規模、農業發展、居民生活、醫療保健、科教等方面的競爭力。
本文建立的指標體系共計包含五個1級指標,這五個1級指標又包含了25個二級指標。
本文擬對25項指標利用因子分析法,通過統計軟件SPSS18.0對數據(來源于《2012遼寧年鑒》)進行處理,從而選取主因子建立綜合評價模型。
2 縣域間經濟競爭力的因子法分析
利用SPSS18.0對樣本進行因子分析,可以發現KMO的檢驗結果表1所示。KMO的檢驗結果為0.758>0.600,Bartletts球形檢驗結果為0.000<0.050,說明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表1? KMO檢驗
■
2.1 確定公因子的權重
通過表2可以看到R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特征值大于1的前5個公因子累計貢獻率已達到82.101%,解釋了變量的絕大多數信息,所以提取了5個公因子。
表2? 方差貢獻率
■
2.2 因子載荷矩陣
根據表3 的因子載荷矩陣,提取的5個公因子分別為,第一個主因子可命名為經濟發展規模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為32.758%。第二個主因子可命名為農業發展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為21.449%。第三個主因子命名為生活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為15.496%。第四個主因子命名為醫療保健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為7.377%。第五個主因命名為科教因子,其特征值貢獻率為5.021%。
2.3 各公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
依據表3,利用主因子特征值確定各個因子的權重,計算5個因子的綜合得分,然后根據綜合得分對遼寧四十四個縣(市)進行排名。計算公式如下:
令主因子的特征值為λ,則λ1=8.189,λ2=5.362,λ3=3.874,λ4=1.844,λ4=1.255綜合得分函數:
F=■
=0.399F1+0.261F2+0.189F3+0.090F4+0.061F5
由公式可以計算出遼寧省四十四個縣(市)的綜合得分排名(表4)。其中是F1經濟發展規模因子,F2是農業發展因子,F3是生活因子,F4是醫療保健因子,F5是科教因子。(以前十名為例)
3 基于因子分析結果的遼寧縣域間經濟競爭力評價
3.1 經濟發展規模比較
遼寧省縣域經濟經濟發展規模差距較大。從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規模因子有17個縣市得分在0及以上,占44個縣的39%。得分大于1的僅有5個縣,占縣域總數的11%。瓦房店的經濟發展規模因子得分3.52,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莊河市多出1.24。從201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上看,瓦房店823億元,排名第一,莊河市665億元,排名第三,兩者相差157億萬元。長海縣因子得分-1.72,排名第44位。2011年長海縣生產總值為64億元元,僅為瓦房店的1/13。
3.2 農業發展比較
農業發展規模因子得分大于0的縣有18個占總縣域數的41%。阜新縣排名第一,阜新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44萬千瓦特全省排名第一。農作物播種面積343820公頃,也是排名第一。從農林水務支出看,阜新縣農林水務支出為51672萬元,全省排名第六名。并且各縣市對農林水務的支出差距較大。
從農業技術人員分布來看,44個縣共有鄉村人口1887.5萬人,農業技術人員39594人,平均每一萬鄉村人口中有21個農業技術人員。從統計結果來看,44個縣有35個縣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低于全省平均值。每一萬鄉村人口農業技術人員數量最少的僅為5人,低于10人的達18個縣市,含量最多的與最低的差值竟達到162人。縣域經濟中農業技術人員分布很不均勻,技術人員數量少,這是制約農村、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3.3 居民生活水平比較
44個縣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居民生活因子得分中,共有23個縣(市)得分大于0。長海縣5.36分排名第一,調兵山市1.72分排名第二。普蘭店0.6分排名第三。可以看出即使是居民生活因子排前三名的三個縣(市),得分差距仍然很大。從農民居民人均收入看,44個縣人均收入是9659元。44個縣中有24個縣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9659元。長海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是22192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海城市多出了10330元。喀左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7345元,排名44位,僅為長海縣的1/3。
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看,44個縣農村居民平均人均生活費支出是5710元。有26個縣的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低于5710元,占44個縣數量的60%。北票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10131元,排名第一。建昌縣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是3307元,排名44位,不足北票市的1/3。
3.4 居民醫療保健水平比較
醫療因子得分大于0的共計20個縣(市),凌源市得分2.46,排名第一。調兵山1.73排名第二。得分大于1的縣(市)總共有7個。可以看出44個縣總體醫療保健水平不高,彼此之間差距也較大。44個縣共有人口2353.3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數1658.9萬人,占總人口的70.5%。其中有19個縣(市)加入醫療合作社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個縣(市)有22個縣低于平均水平,昌圖縣和東港市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每萬人擁有醫生技術人員3人和5人。44個縣中有14個縣,每萬人擁有的醫生技術人員不足20人。
從醫療支出方面看,44個縣的財政預算總支出是1051.7億元,醫療總支出是69.3億元,占44個縣財政總支出的6.6%。而全省醫療支出占財政總支的比例是5.7%。44個縣中,有31個縣醫療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高于44個縣平均水平。44個縣(市)有12個縣(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5 科技教育水平比較
科技教育因子得分中,有22個縣(市)得分大于0。大洼縣2.93分排名第一,本溪縣1.87分排名第二。2011年44個縣教育費用總支出是177.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6.9%。44個縣中有26個縣(市)教育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小于16.9%。大洼縣教育財政支出比例最低為8.4%,新民市最高為27.7%。從人均教育支出情況來看,44個縣共有中小學生131萬,平均每萬人教育費用支出是1.37億元。44個縣中有29個縣(市)每萬名學生的教育支出少于1億元,高于1.37億元的僅有康平、瓦房店、遼中縣和撫順縣。
2011年44個縣(市)科學技術總支出是104344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0.99%。44個縣(市)當中有25個縣(市)的科技支出比例低于0.99%。阜新縣最低,僅為財政支出的0.08%,建昌縣為7.04%,44個縣支出比例最高,可以看出44個縣科技投資力度非常弱,彼此間差距也非常大。
4 總結
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影響縣域經濟排名的主要指標,可看出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年末金融結構各項存款余額、年末金融結構各項貸款余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凈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決定縣域經濟排名高低的關鍵指標,因此縣域應主要在上述幾方面下功夫。
參考文獻:
[1]吳玉鳴.縣域經濟增長集聚與差異,空間計量經濟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07(2):37-57.
[2]楊桔.安徽省霍山縣外向型經濟競爭力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4):95-96.
[3]田麗.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資本結構評價指數構建[D].西南財經大學,2010.
作者簡介:王蒼林(1988-),男,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