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摘 要:目前老齡貨船的甲板液壓鏈條式艙蓋的操縱系統老化磨損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開關艙困難直接影響到了船舶安全和貨物運輸質量,文章通過在實踐中的創新、改進、總結,發現了一套能夠適合遠洋船舶自行解決鏈條式艙蓋開關艙困難的方案。
關鍵詞:老齡船;艙蓋;開關艙;液壓機械
1 老齡貨船液壓鏈條式艙蓋開關操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貨船艙蓋系統的設計上,液壓結合鏈條式的開關艙系統還是一種普遍的設計方式,海上特殊的環境造成液壓設備的老化是比較快的,一般船齡到了十年就會開始頻發此類設備故障問題,十年以上船齡的老齡船在各大航運公司中所占比例能達到35%以上,是比較大的船舶群體。同時船東們對設備的修理、更新卻總是相對滯后,那么作為身處實際工作的一線船員,當發生了開關艙困難問題,而在一時間又不能及時得到岸基支持的情況下,如何僅依靠船舶自有工具設備,安全高效的解決老齡船液壓鏈條式艙蓋的開關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我通過在一艘4.5萬載重噸15年船齡的老齡貨船SGH輪上工作發現每次的開關艙工作都很困難,有時在開關過程中會發生油管爆裂、千斤頂損壞等事故。
2 開關艙疑難問題造成的危害
2.1 安全隱患大
2002年LH輪、YH輪先后發生水手被滑動的艙蓋碾碎手指事故。2003年FSH輪艙蓋因航行中開艙導致艙蓋掉落海中。2004年FZH輪艙蓋滑落脫軌造成損失。同類型船舶中曾發生艙蓋出軌、艙蓋偏移、滾輪彈子盤卡壞、端蓋螺栓崩斷、損壞彈子盤等事故。開關艙不暢的麻煩更是時常發生,為安全工作留下了隱患。
2.2 操作耗時多
艙蓋開關不暢導致作業費時費力,造作不順暢時作業過程要半個多小時,天氣影響下耗時會更多,很容易造成天氣影響下的貨損,甚至影響船期。
2.3 備件消耗多
頻繁的設備損壞造成更換備件數量大,增加了船舶營運成本。
3 對此類艙蓋開關操作疑難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過實踐中的分析判斷研究,繪制因果關聯圖進行分析,找出了十四個末端因素,并將其劃分為“人為因素”、“設備因素”和“環境因素”三方面,根據分析結論和驗證情況,確認如下幾個要因:
(1)操作人員開關艙作業時盲目操作,檢查協調不到位,如防護銷是否拔出、圍緊是否打開、周圍有無障礙物、人員是否躲開等,沒有掌握正確的操作規程,引起艙蓋偏移,或造成鏈條、艙蓋沖擊受力,致使鏈條崩斷、艙蓋出軌、傷害人身等事故。
(2)艙蓋前后滾輪外形不同,前部滾輪表面為平面形,后部的為凹面形。滾輪偏磨有自然使用的原因,也會因艙蓋移位、滾輪內部缺油不活絡而加重磨損。有些原因其實又是互為因果的。
(3)軌道磨損產生斜面是由于滾輪與導軌長期磨損造成;之所以不是均勻磨損,是由于滾輪偏移,外側邊懸空,僅內側邊緣與導軌接觸造成;時間一長,則滾輪內側邊和導軌的外側邊磨損過度,形成斜面,反過來又使得滾輪、導軌磨損加劇。
(4)棘輪包括帶動鏈條的主動輪和艙口的四個導向從動輪。它的齒牙過度磨損,不能有效卡住鏈環,造成鏈條松脫,而引發艙蓋偏移。此外鏈條松弛或松緊不均,開關艙過程中拉偏艙蓋、導致滾輪移位甚至造成艙蓋出軌。
(5)千斤頂狀況不良,支撐塊位置不正。關艙時滾輪下落在千斤頂的支撐塊上,開艙起升艙蓋時支撐塊傾斜地頂起滾輪,帶動艙蓋偏移,直接導致滾輪軸承端蓋緊固螺栓崩斷甚至損壞軸承。另外,千斤頂支撐塊若略高出軌道平面,給艙蓋以支撐阻力,開艙時使艙蓋開始水平滑動時阻力大而使得開艙動作不暢。
(6)考慮管路老化耐受力變差的情況,輪機員調低管路工作壓力。
4 制定開關艙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確定的主要原因,經實踐考察,逐一制定了如下方案:
(1)人員操作不當:按照《開關艙作業的安全規定》進行操作技術培訓,并在每次作業前就相關安全作業要求重點強調,制定開關艙作業制度,強化指揮、協調能力。使相關人員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和正確的開關艙技藝。這項工作由水手長負責,在實際工作現場對有關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操作培訓。
(2)艙蓋前后滾輪外形不同,滾輪磨損或偏移:換新滾輪,或將滾輪調換方向使已磨損的側邊向內安裝,保持滾輪與軌道的接觸良好,運行平穩。這項工作由水手長負責調整、更換。
(3)軌道磨損形成斜面:對過度磨損的軌道表面進行堆焊補焊,并打磨修整,使其與未磨損的內側面水平,滾輪與導軌接觸良好。這項工作由機工長負責對磨損的艙口軌道進行焊補,用角磨機打磨,恢復到原先的平整狀態。
(4)棘輪齒牙磨損過度,鏈條過度松弛或松緊不均,滾輪、導向輪、主動輪不活絡:更換磨損過大的棘輪,使與鏈環的接觸聯接良好,運行平穩。換新老化的鏈條,調節鏈條的長短和松緊適度均衡,且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檢查,隨時調整。對所有活絡部件進行拆檢,加油,并經常在作業過程中適當補加。這項工作由木匠負責,水手長配合。
(5)千斤頂狀況不良,支撐位置不正:拆檢修理,排除故障,運轉試驗調整,使動作正常,位置適當。這項工作由機工長負責拆檢、調整、裝復。
(6)管路工作油壓過低:及時更換老化減薄的管路,并做好日常的檢查保養工作,保證管路足夠的耐受力,足夠的油壓。這項工作由三管輪負責,水手長配合日常檢查工作。
在以上解決方案的實施中,有兩個工作經驗比較突出:
其一,改進鏈條調整方式,提高效率:艙蓋鏈條由兩組四根鏈條組成,在調整松緊度時通常用計算鏈環數量的方法以保證長短一致,但是耗時費力,一般兩個人作業,一天的時間(8小時)才能調整好一個艙,如要同時進行鏈條更新則用時會更長。經過認真研究,采用以下調整方法,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半天時間即可完成原來一天的工作量。一是在關艙狀態下進行調整;二是首先固定底邊鏈條,在正常緊固狀態下測量使其距離艙蓋上邊緣為60厘米,然后再使上邊鏈條與之平行(目測再用直尺測量精調);三是調鏈條長短時,長的一端切除時要去掉雙數鏈環,再由松緊器處微調。否則切除單數會造成鏈條擰結;四是新鏈條有一定的富裕度,調整后經過幾次開關艙后會有所松弛,需再進一步調整,以保證良好的效果。
其二,焊補修整磨損軌道,創新方法:針對艙蓋滾輪軌道磨損嚴重的現狀,機工長大膽地提出對已過度磨損形成斜面的導軌表面進行堆焊焊補,恢復軌道的表面平整,解決艙蓋偏移問題。作業中首先對軌道表面的銹蝕和油污進行清除;然后采用結構鋼焊條J422,(?覫4.0,?覫3.2和?覫2.5),對已偏磨變形的整條軌道進行通常堆焊,走“Z”字形焊法。對軌道外緣用?覫4.0焊條堆焊兩遍,向內側用?覫3.2和?覫2.5焊條各堆焊一遍,使軌道形成平面,且使其外側稍高于內側。焊補后用手持角磨機將堆焊中凸起的地方打磨平整,使其與軌道未磨損的內側形成水平面。最后進行開關艙試驗,并根據艙蓋滾輪的走動情況進一步修整,徹底排除因軌道傾斜引起的開關艙問題。
5 對問題解決的效果檢驗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改進修補,SGH輪在接下來的三個航次中,分別停靠越南、日本多個港口,因天氣變化、港口設施要求等原因,頻繁進行開關艙作業,效果與之前相比明顯提高:
(1)人員作業更規范,操作正確熟練,指揮協調流暢,在開關艙作業過程中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2)開關艙順暢,不需要用鋼絲、手拉葫蘆等工具進行輔助牽拉,作業用時減少,開艙由原先的平均20分鐘減少到10分鐘;關艙由15分鐘減少到8分鐘。
(3)未發生損壞滾輪端蓋、損傷滾輪軸承和艙蓋出軌事故,故障檢修率、物料備件消耗大大下降。經過幾個月的實際工作檢驗,確認達到預期的改進目標。
6 對今后更好保護老齡船液壓鏈條艙蓋的鞏固措施
(1)補充操作規程,制定《開關艙作業安全規定》,將開關艙作業形成的制度貫徹落實。
(2)主管人員經常檢查,作業人員謹慎操作,及時發現不良的運行狀況如鏈條松弛、滾輪偏移等隨時進行調整糾正。
(3)保持船舶平衡,必要時通過調整壓載水、移駁燃油等進行彌補,減小因較大的艙口軌道傾斜對艙蓋設備和開關艙作業造成的不良影響。
7 結束語
老齡貨船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有些設備的老化不是簡單修補就能解決的,比如艙蓋的導軌最終的解決應是由船廠切割后整體更換焊接,另外由于船體結構的自然老化變形帶來的影響,也不是船舶依靠自身能力可以解決的,岸基支持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希望我們本次創新改造活動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大家在管理老齡船方面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王從晶.76000t CSR散貨船結構優化技術淺析[J].造船技術,2015(1).
[2]張曙光.53100DWT級散貨船艙口圍整體吊裝工藝[J].廣東造船,2009(6).
[3]吳四川,趙云清.船舶艙蓋的修理[J].中國修船,2002(5).
[4]陳茂勇,陳正云.艙口圍生產設計標準化探討[J].造船技術,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