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述了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總結了目前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加強環境監測隊伍的建設,對地市級環境監測站給予較大的重視及經濟投入,提高其監測業務水平。
關鍵詞: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問題;對策
1 概述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工業化程度提高,我們居住的自然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大;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保護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環保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參與政府的綜合決策工作,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環境方面的技術支持。環境保護工作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因此環境監測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1,2]。
2 環境監測的重要性[3-6]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加強環境監測受到了高度的關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強環境監測,定期公布環境狀況信息”。由此可見環境監測的重要性。環境監測為制定和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城市規劃等提供技術支持,沒有環境監測,環境管理就是空談,因此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地市級環境監測站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站大致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環境監測站、地市級環境監測站、旗縣級環境監測站。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地市級環保局負責,環境管理的對象絕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是由屬地進行管理,地市級環境監測站最了解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情況及污染物排放情況。因此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不同級別監測站不可替代的[7]。
4 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問題[6-11]
(1)環境監測隊伍存在問題。隨著環境保護的快速發展,對環境監測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管理和監測任務大幅增加,除例行監測任務以外,環境執法監測、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污染源監控設備在線比對監測、環境污染糾紛仲裁監測等任務不斷增加。但是環境監測隊伍的素質與當前任務的發展并不協調。環境監測人員嚴重不足,目前環境監測站仍然屬于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編制管理很嚴格,人員的數量明顯滿足不了工作任務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存在混崗混編的問題,因此,人員數量不足是制約影響環境監測站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另外,環境監測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復合型高級監測人才。(2)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制約環境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3)地市級環保局對環境監測工作重視不夠。(4)監測技術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監測質量。
5 對策[6,7,10-15]
5.1 環保主管部門應重視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中的地位
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對環境監測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尊重監測數據的法定權威,不應以經濟發展、政府考核等各種因素干擾環境監測的正常工作。
5.2 加強環境監測隊伍的建設
5.3 加大經濟投入
環境監測工作是通過科學的實驗測試方法對環境因素中的污染物濃度進行監測,這就需要加強對監測儀器設備等硬件設施的投入,只有硬件設施建設好才能保障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5.4 加強專業技術、監測能力的建設
環境監測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監測站的發展,環境監測需要吃苦耐勞同時又具備專業素養的監測人才,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系統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國家總站或省級站應積極組織培訓活動,為地市級監測站提供系統的人員培訓機會。
5.5 加強地市級環境監測站的管理
地市級環境監測站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科學的、規范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使監測站的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6 結束語
目前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不斷提高,對環境的重視程度相應提高,因此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市級環境監測站作為環境監測的基礎力量應加強自身的建設,提高自身的環境監測能力,建立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為環境保護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譚勁松,陳任翔.淺談如何加強二級環境監測站的建設和發展[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7(1):85-87.
[2]劉衛先.我國現行環境監測體制述評[J].中國環境監測,2009(3):5-10.
[3]郜宗智,鄭梅.強化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技術監督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9(10):16-18.
[4]黨瑞華.淺析環境監測在污染減排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2):172-174.
[5]胥樹凡.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及管理探討[J].中國環保產業,2008(10):21-25.
[6]徐廣華,陳靜.加強環境監測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09,25(5):1-4.
[7]王延軍,蔡煥興,王榮俊.地市級環境監測站歷史轉型期管理體制與職能定位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0,22(6):1-5.
[8]但德忠.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測試技術,2005,31(5):1-5.
[9]徐麗.淺談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和發展.環境科學導刊[J].2010,29(增刊1):115-118.
[10]張哲海.加強市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5,17(3):4-5.
[11]彭剛華,梁富生,夏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6,22(2):46-48
[12]柏仇勇,黃衛,姜勇.創新我國環境監測體制和機制的構想[J].中國環境監測,2007,23(6):1-4
[13]劉穹,孫中欣.淺談提高實驗室質量體系運行效果[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06(6):38~39
[14]王心芳.再接再厲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J].中國環境監測,2004,20(1).
[15]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8,24(4):1-4.
作者簡介:孫晨秋(1970-),女,內蒙古赤峰市人,工作單位:赤峰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職務: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科學。